123排行榜,探索世界,了解各类奇异学识!

范进中举发了疯 举人特权放到你身上(你比他还疯)

时间:2022-11-30

古代制度当中把人分成四个阶层——士农工商

TIPS:本文共有 201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句话体现了读书此事在古代人民心中的地位。古代制度当中把人分成四个阶层——士农工商。在这其中地位最高的就是士人举子。普通百姓把科举考试视作改变命运的途径。

"范进中举"就是在这样的思想环境中诞生的故事。没有经历过封建制度压榨洗脑的现代人很难理解范进,在封建制度下普通百姓的唯一的出路就是通过科举考试。

科举考试发展到后期已经成为朝廷钳制人们思想的工具,表面上我们觉得疯癫的范进迂腐可笑,但实际上他讽刺的是科举制度的腐朽。

在大众所熟悉的影视剧当中,几乎所有参加科举考试的主角都能考中状元,所以在大众的认知当中,能获得状元似乎都是一件易事。范进只是中了秀才居然会变成一个疯癫之人,这令很多读者都感到不解。而对于那些脸谱化的人物,例如胡屠夫,他在范进中举前后对范进的坦度判若两人。

范进未中举之时,胡屠夫对他明嘲暗讽,从长相样貌到家世成就没有一处能让胡屠夫说出夸赞之语。范进中举之后,范进身上又没有任何一处是胡屠夫不满意的,甚至在夸赞范进的同时,也夸赞了自己的眼光。好像他一直看好范进,从来没有挖苦讽刺过范进一样。

农民屠夫这种不经历勾心斗角的斗争吗,只是面朝换土背朝天干活的人民,本来应该是单纯善良的人,但是胡屠夫这前后不一的小人嘴脸也却是让人厌恶。但这也说明,科举制度对人们思想的钳制不仅仅在于读书人,连目不识丁的普通百姓也受到严重影响。

"范进中举"是《儒林外史》虚构的故事,由清代的吴敬梓先生所著,通过描绘范进因中举疯癫,讽刺清朝封建制度官场的腐朽。通过其他人物的态度转变表现当时世态炎凉,人心冷漠的历史环境。

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创建之初是为了选拔寒门人才,打破世家望族对政权的把控,有利于加固皇权扩大政治基础。通过考试选拔文化知识水平高的人才,构成高素质官僚集团辅助维护皇权。但明清时期的科举制度沦为政府钳制思想的工具,八股取士束缚思想,阻碍人民思想的创新。人们只钻研科举入仕,阻碍了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

清代科举制让应试者通过不同层次的考试取得相对应的功名和特权。普通百姓通过科举考试获得功名,即使不入仕也可以享有特权。并且获得的功名层次越高,获得的特权范围越广。

清代参加科举考试的读书人,基本上都要脱离劳动生产,获得功名的人就无须参加劳役,也无须缴纳赋税。清代赋税徭役沉重,因此这项特权具有十足的诱惑力。除了免除赋税徭役,士人举子还拥有免粮的权利,清代律法也对士人优厚待遇。明代律法规定秀才拥有免除死罪的特赦权后被废除,改为重罪不可用刑。

科举制度的悲剧不止范进中举疯癫这一类,还有举人中举之后抛妻弃子,独享荣华富贵。范进中举疯癫虽令人唏嘘,但范进最终的结局还是令人羡慕的。而大多数明清时代中寒窗苦读的学子,都未能成功也没有其他谋生的能力。正因有许多这样的先例,胡屠夫等人才认定范进无法中举,因而对他冷嘲热讽。

秀才与举人的区别

范进作为秀才备受冷眼,中举之后众人的态度都有理大改变。秀才和举人究竟有何区别?

1、考取方式不同

秀才需要参加县试、府试、院试。应试人为童生,成功中选后称为生员,此时已经获得功名。

举人需要参加乡试、省试。应试人为生员,成功中选后称为举人。而排名第一者称解元。

2、特权范围不同

秀才通过考试成为生员后,被划分为三个阶层,分别是廪生、增生、附生。考试成绩最优异者为廪生,可从官府领取膳食津贴,廪生名额限定严格,选取标准严苛,为生员之首。指定人员之外增加的生员为增广生即增生。增生以外的附加的生员为附生,地位最末。

举人通过科举考试后可以免除赋税徭役,拥有入仕为官资格,并能获取入京补贴盘缠。三次参加会试权中选入京为官,落选为地方小官可领取朝廷俸禄。

范进中举后的生活

范进得知自己中举的消息,巨大的精神压力突然释放,受到强烈精神刺激的范进呈疯癫之状。范进中举之后已经彻底摆脱穷苦书生的身份成为达官贵人,范进多年的夙愿终于达成,没有辜负父母祖宗的期望。

范进中举后获得众多实际利益。地方富商地主赠送田产,房屋,店铺。贫困门户请求入府为奴为婢。范进的吃穿用度都无须自己费心。只是举人就能享受如此优质的生活,难怪古代的读书人都对功名利禄趋之若鹜。

范进中举后想走为官入仕之路,但母亲不幸去世。范进守孝三年后才可入京会试,范进成功通过会试成为进士。几年之后被皇上派任山东学道。

"世人皆以利为所求,熙熙为利而来,攘攘皆为利往"世俗人情如此,但凉薄之处仍令人寒心。范进多年苦读受尽折辱,心中所压抑的不仅是落选之痛,更是对人性的失望。

范进疯癫却也清醒,曾经的冷漠面孔如今笑的极尽谄媚。前一天冷漠生疏之人,此刻待你亲如兄弟,不知如何面对不如疯癫一场,当做是重生忘却过眼烟云,放下心中曾压抑的痛苦。

人生须臾数十载,在求学入仕一途已耽误太多,付出虽没有付之东流,到代价依然惨痛,此后的人生由自己做主,范进毅然选择向前,向更高处前进。

我们转型不易,新知识内容立足于正能量、实用,觉得《范进中举发了疯 举人特权放到你身上(你比他还疯)》对你有帮助,请留言收藏!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举人”有何特殊 为什么连知县都不敢得罪(你看看他们有何特权)

“举人”有何特殊 为什么连知县都不敢得罪(你看看他们有何特权)

...的人,自然也要小心为妙,不能轻易得罪。举人有什么“特权”?而即便举人没有通过会试,也没有当官,知县也是不敢直接得罪的,因为举人是有“特权”的。之所以有“七品芝麻官”的说法,是因为七品知县就是最小的地方...

2023-02-03 #历史趣闻

范进中举为何发疯 “举人”在今天是什么职务(或许你比他还疯)

范进中举为何发疯 “举人”在今天是什么职务(或许你比他还疯)

...那个社会,它更意味着一个职务,这样的职务是拥有许多特权的,在清朝时期,也是可以做官的。举人其实是一个职务首先是科举制的出现,打破了旧时贵族世袭制度,让一些穷苦人家的孩子可以通过读书做官来改变自己和家人...

2023-05-12 #历史趣闻

“举人”相当于如今的什么学历(如今的研究生可以考上举人吗)

“举人”相当于如今的什么学历(如今的研究生可以考上举人吗)

“来到集上,只见范进正在一个庙门口站着,散着头发,满脸污泥,鞋都跑掉了一只,兀自拍着掌,口里叫道:‘中了!中了!’”——吴敬梓《儒林外史·范进中举》提及举人,很多人都会想到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以及我们...

2023-09-11 #历史趣闻

《白鹿原》:田小娥泡“阴枣” 让郭举人吃(作者为何写这些)

《白鹿原》:田小娥泡“阴枣” 让郭举人吃(作者为何写这些)

《白鹿原》中有一个片段,黑娃问田小娥:“姐,听说你给郭举人泡枣是真的吗?”田小娥听后,立马给了黑娃一巴掌!田小娥一生命苦,父亲是村里的穷酸秀才。为了换得一些银两,他将风华正茂的小娥,嫁给了年逾70...

2023-02-06 #历史趣闻

民间鬼故事(襄阳殡举人)

民间鬼故事(襄阳殡举人)

那是一个早春的时节,官路两旁满树飘香,柳絮从枝头偷偷冒了出来,肆意地飞扬着。湛蓝的天际上飘着几朵白云,仿佛是无边无涯的海面,泊着的那片片白帆。贞元末年,于頔调任山南东道节度观察使兼任襄州刺史(治所在今...

2023-07-02 #故事大全

襄阳殡举人(民间鬼故事)

襄阳殡举人(民间鬼故事)

那是一个早春的时节,官路两旁满树飘香,柳絮从枝头偷偷冒了出来,肆意地飞扬着。湛蓝的天际上飘着几朵白云,仿佛是无边无涯的海面,泊着的那片片白帆。贞元末年,于頔调任山南东道节度观察使兼任襄州刺史(治所在今...

2023-09-05 #故事大全

举人可怕的报复手段:仆人让他戴绿帽(他便用计让仆人拖垮身子骨)

举人可怕的报复手段:仆人让他戴绿帽(他便用计让仆人拖垮身子骨)

正所谓唯女子和小人难养也。人们一直以来也都坚信,宁可得罪君子,但一定不要得罪那些小人。因为这些君子即便是在盛怒之下,也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不会做出太过冲动的举动,但是,小人受了委屈就会想尽办法加以...

2023-05-07 #历史趣闻

白鹿原:郭举人娶田小娥来“泡阴枣”(田小娥却将枣扔在尿盆里)

白鹿原:郭举人娶田小娥来“泡阴枣”(田小娥却将枣扔在尿盆里)

黑娃对田小娥说:“姐呀,听说你给郭掌柜泡枣儿是不是真事?”田小娥听了猛地站起来,给了黑娃一个嘴巴子。接着又把一个尿盆拿到他面前:“黄蜡蜡的尿里头飘着三颗枣儿,已经浸泡得肥大起来。”这是小说...

2023-07-02 #历史趣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