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排行榜,探索世界,了解各类奇异学识!

鲁迅的老师后代不简单:孙子正部级 曾孙正国级(侄子国防部长)

时间:2022-12-04

越是科技大跨步发展的今天,我们越发现人文科学的重要性,因为思想和心灵是科教兴国最明确的指引

TIPS:本文共有 209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越是科技大跨步发展的今天,我们越发现人文科学的重要性,因为思想和心灵是科教兴国最明确的指引。

没有人文科学的支撑,自然科学就会失去人情味和基本的人文关怀。自从识文断字以来,著书立说的大文豪都名垂千古,他们仰望星空的感悟通过接力棒传给后代人。

在我们学过的语文课本中,有一些名字终生难以忘记,比如李白、杜甫、李清照、朱自清、老舍、巴金等等。

还有一位特别犀利的作家,80后和90后的学子都学过他撰写的文章,近几年还遭遇了文章分离课本的命运,他就是今天我们要讲的故事配角——鲁迅。

弃医从文的鲁迅先生

鲁迅曾名周树人,1881年出生在风景如画的浙江绍兴,少年在三味书屋跟从寿镜吾学习传统文化,青年在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习,在此期间因为观看“日俄战争”纪录片,深感祖国被人欺侮的本质原因,自我觉悟决定弃医从文,对人民的精神和思想进行革新。

鲁迅一生著作以批判和讽刺为主,在他的笔下,我们记住了孔乙己的茴香豆,记住了祝福里面落魄的祥林嫂,记住了故乡儿时的伙伴闰土,还有狂人日记中吃人的社会,他时刻都在为民为国进行呐喊,中国人也在遇到困难时,学会了使用鲁迅先生的阿Q精神。

他一生经历了两段婚姻,一段是与家庭包办的朱安,一段是与自由选择的许广平,而他和弟弟周作人的关系也成为学者研究的内容。

总体而言,鲁迅先生是我国近现代小说、杂文、诗作、学术领域的文化巨匠,对现代文学的蓬勃发展起到了奠基作用,更重要的是他对国人的精神影响。

是一位不卑不亢的知识分子,“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背影始终伴随我们左右,站成了一座永恒的精神丰碑。

鲁迅老师俞明震

没有人是天生的学问家,鲁迅先生作出大学问,当然也离不开老师的悉心教导。鲁迅先生一生遇到多为引人深省的老师,比如我们都比较熟悉的章太炎和日本藤野先生,他的启蒙老师是上文提及的寿镜吾先生,而还有一位我们不太熟悉的老师——俞明震。

他曾经在江南水师学堂担任校长,18岁的鲁迅曾在这里学习过一段时间,鲁迅先生在日记中提到的“恪士师”指的就是俞明震,也是这位老师提议让鲁迅出去留学。

俞明震老师也是浙江绍兴人,比鲁迅年龄大21岁,他的父亲俞文葆是湖南高官,良好的家庭教育让他走上仕途,曾经做过朝廷四品官员。

就是在后来教育行业任职期间,俞明震和鲁迅这位优秀学生有了交集,鲁迅也视俞明震为终生的开明导师。俞明震能够站稳自己的立场,他是一个非常有原则和主见的人,在接受清廷命令的同时,对革命者暗中进行保护,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革命和维新运动。

俞明震的晚年选择在诗文中度过,不过没到60岁就去世了,一代开明人士的早逝让人惋惜。可见鲁迅能够出人头地,和俞明震不无关系。

如果没有这位校长推荐他去留学,也许就不会有后续的弃医从文故事和振聋发聩的声音,我们也庆幸出现过俞明震这样的老师,为中国历史留下了鲁迅这位大家。

作为名门望族的俞家

俞家一直是声名赫赫的望族,从俞明震上溯和下寻多代,都出现了很多名人,可谓财富不过三代,但精神财富代代传。俞明震的后代都不简单,孙子是国家正部级官员,曾孙是正国级官员,侄子是国防部长。

俞明震的大儿子穿了他的衣钵,在多国留学后回国当校长。他的孙子名叫俞启威,建国后担任过天津市委书记、第一机械工业部部长等职务,享受正部级的待遇。

他的曾孙是俞正声,享受正国级待遇。而他的侄子俞大维也不输家族长辈,担任过国民政府国防部部长。

俞家代代人才辈出,不仅俞明震一个人厉害,更厉害的是他的家族有一群厉害的人,而且个个都爱国敬业,身居高位为国家献计献策,堪称家之骄傲、国之栋梁。

由此可见中国的家族观念,“光耀门楣”不是一时之说,而是世世代代的努力,在中国人看来,积累物质财富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权力和地位的获取,以及话语权的获得,所谓名门望族,就是通过自己思想的进步推动社会的整体进步。

家风家教是最好的滋养

俞家多代出贵人,而这贵人不因别人推荐,完全因为长辈培养得好、自我修炼得好。回想梁启超一家,他自己写出《少年中国说》这样的名篇大作,又培养出一门三院士。

一个是建筑学家梁启超,一个是导弹专家梁思礼,一个是考古学家梁思永,和俞家一样,晚辈的成长离不开长辈的言传身教,耳濡目染的力量是巨大的。国家提倡家风家教很有必要,一个家庭的家风良好不仅能让后辈受益,还能让社会更多的家庭接受教育和感染。

一个没有家风家训的家庭是没有希望的,糊里糊涂一辈子是不能培养出真正人才的。我国古代就有《朱子家训》这样的书籍,倡导“黎明即起、洒扫除尘”,最重要的不是口头训导,而是以身作则。

现代家庭的主要问题是家长对孩子的规训,但是家长本人都做不到,很多家长自己每天刷手机、看电视、打游戏,仅仅教训孩子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样恐怕很难让真正的教养根植于心。

老猫上树,一辈传一辈。鲁迅老师的故事启示我们要以家族为单位有所精进,每个家庭或家族都变得精神契阔,那么我们国家的伟大复兴必然指日可待。

我们转型不易,新知识内容立足于正能量、实用,觉得《鲁迅的老师后代不简单:孙子正部级 曾孙正国级(侄子国防部长)》对你有帮助,请留言收藏!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举人抗战失败 后代:孙子正部级(曾孙正国级 侄子成台湾省领导)

举人抗战失败 后代:孙子正部级(曾孙正国级 侄子成台湾省领导)

...任江南水利的校长,也正是在那个时候,他成为了鲁迅的老师,培养了鲁迅,成就了鲁迅的伟大事业。1898年,年仅18岁的周树人进入江南水师学堂,师从俞明震。此后,鲁迅多次在自己的书中详细描述了俞明震,当时他并不知道...

2023-08-05 #历史趣闻

鲁迅的少年玩伴“闰土”晚年生活凄苦(其子女后代完成了华丽转变)

鲁迅的少年玩伴“闰土”晚年生活凄苦(其子女后代完成了华丽转变)

...子里,喝茶读书。他的一双儿女一个做了会计,一个成了老师。闰土的后人们告别了祖辈的苦难,过上了幸福祥和的生活。时代的巨轮将一切碾成飞灰,最容易惨死其下的无疑是贫瘠、低微的弱者,但最坚韧、最富有生命力的也...

2023-09-01 #历史趣闻

诡校悚闻——在孤坟聚集之地建学校是否会影响气运

诡校悚闻——在孤坟聚集之地建学校是否会影响气运

我妈在乡小学当老师,据她所说,当初他们学校还没建成之前,这里本来是一座坟山,上面孤坟林立,树木繁盛茂密,且整日阴气缭绕,看起来冷森森的。当时坟山旁边是一所中学,我外公在那里当老师,带着我外婆和老妈住在...

2023-01-10 #编辑推荐

鲁迅活到建国后会怎样(毛主席说了四个字表明态度)

鲁迅活到建国后会怎样(毛主席说了四个字表明态度)

...的黄宗英也说自己确实听到过这段对话。此外,罗稷南的侄子也说自己知道这个事儿。当然,口说无凭,这个事件的真实性仍然存有一定疑问。小新认为,“顾全大局”这四个字应该确实能代表毛主席的态度。我们知道,...

2023-05-16 #历史趣闻

鲁迅时代的思考:依旧需要他的声音

鲁迅时代的思考:依旧需要他的声音

...这般话语是否也会心冷至极。于丹曾经说过,人生有四个老师:父母、老师、自然、社会。但是往往这第四任教师会颠覆以前的三位的所有话语。究竟是这个社会太冷漠,还是人性太凄凉?100年前的中国人民在列强压制下思想麻...

2024-01-25 #综合

奶奶和爷爷来看我们

奶奶和爷爷来看我们

...,然后亲戚就都会回到我们农村家里团聚下,也给过世的老师上坟烧纸,当时我老叔和老姑他们都回去了,晚上吃完饭后,老叔的小孙子就哭闹个不停。当时应该还是一岁左右。很小的男孩。当天晚上就是哭闹个不停。怎么哄都...

2023-09-19 #亲身经历

子婴和秦二世之间是什么关系:叔侄关系最可信(民间说法不一)

子婴和秦二世之间是什么关系:叔侄关系最可信(民间说法不一)

...世的堂兄,但是秦始皇的弟弟在谋反后自杀,也没有关于后代的记载,但是秦始皇的性格,自己的弟弟谋反,肯定是不会让其后代存活,所以这种说法的可能性也不大;至于子婴的真实身份,不为人知,子婴和秦二世之间是什么...

2022-12-02 #历史趣闻

1936年鲁迅深夜去世 留下7条遗嘱(告诫子孙不可从事这2个行业)

1936年鲁迅深夜去世 留下7条遗嘱(告诫子孙不可从事这2个行业)

...二三事》,便在17日旧病复发。这篇文章写的是他早年的老师章太炎,也算是纪念老师,没成想成了他人生的最后一篇。18日他气喘不止,1936年10月19日5时,鲁迅在家中逝世。这一年鲁迅55岁,周海婴八岁,临终前他还惦念着儿子...

2022-12-29 #历史趣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