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排行榜,探索世界,了解各类奇异学识!

建国初 开国中将派警卫员回乡寻母(却发现老母亲正在沿街乞讨)

时间:2023-01-14 05:11:01

相关推荐

建国初 开国中将派警卫员回乡寻母(却发现老母亲正在沿街乞讨)

1950年,西康军区司令员派自己的警卫员回老家福建上杭县寻找自己的老母亲,这位警卫员来到上杭县之后四处打听,但并没有找到自己老上级的家人。

正在这位警卫员发愁时,他碰到了一个正在讨饭的老妇人,好心的警卫员便给了这位老妇人一点钱财,并与这位老妇人聊了起来。

老妇人十分感激这个穿着解放军军服的战士,便问他是来做什么的,警卫员便说是来找自己老上级母亲的,热心的老妇人便问这位战士的上级叫什么名字,要找的人多大年龄,叫什么名字。

(正在乞讨的老妇人)

警卫员便如实告知,自己的上级是西康军区的司令员刘忠(也就是后来的开国中将刘忠将军),要找的人是司令员的母亲林连秀。

警卫员却没有想到,这名老妇人当即便哭了出来,原来这位正在沿街乞讨的老妇人,就是刘忠司令员的母亲:林连秀。

开国中将刘忠自从1929年参加红军离开家乡之后,就一直没有回过家,红军长征后更是一度失去了联系,甚至在当地传出了刘忠已经牺牲的消息,他的母亲林连秀为此更是整日以泪洗面。

热血青年参加红军,长征路上临危受命

刘忠将军出生于1906年的福建省上杭县才溪乡一户贫苦农民家庭中,因为家庭贫困,家里人怕刘忠长大后娶不上媳妇儿,便给刘忠与隔壁一家同样贫苦家庭的女儿王四娣结下了娃娃亲。

刘忠与王四娣自幼便生活在一起,刘王两家人也一直相互扶持,日子慢慢过得也像一家人一样。

(贫苦的两家人吃了一顿饭就定了娃娃亲)

两人都长到了差不多的年纪后,两家在中秋佳节举办了一场简陋的婚礼,一对蜡烛三柱清香,拜过天地父母两人就走进了洞房,两人婚后家庭条件都没有过多的改善,但这对新人从此便挑起了两个家庭的重担。

1929年4月,朱毛红军转战闽赣,正好路过才溪乡,红军在这里带领着贫苦大众一同反抗压迫和剥削,此时已经身为一个孩子父亲的刘忠,毅然决然的与同村的热血青年们一起投身于武装暴动。

(在转战闽赣中立功的红军战士)

参加革命后的刘忠意识到了继续这样下去并不能改变自己的家庭情况,于是刘忠便与同乡的几个青年一同报名参加了红军。

临行前的那天晚上,王四娣哄睡了女儿,在昏暗的油灯前给自己的丈夫做了一双布草鞋。

刘忠看着妻子如此支持自己,心中也不是滋味,他知道只要他走了,两个家庭的重担就要转交到妻子一个人的身上,但是他同样也明白,如果不参加红军,那么以后他们的日子也不会有任何的改善。

(参加红军游击队的战士们)

23岁的刘忠踏上了革命的道路,成为了红军的一名战士,刘忠的进步速度很快,几个月后就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此时的刘忠在上杭县担任赤卫军军需长,还能够时常回家看看。

但是很快朱毛红军又开回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刘忠和家人的联系,也就因此开始断断续续,刘忠在红军的日子里关心着家人,经常托人给自己家里去一封信。

然而随着革命形势越来越严峻,刘忠害怕自己的家人因此而被反动派所迫害,便逐渐地与家里断了联系,但也会打听自己家里的情况。

(反动派民团在乡下杀害群众)

刘忠与家人联系中断后,他的妻子王四娣与母亲林连秀日夜挂念着自己的丈夫、儿子。同乡的人中有不少人能够打探到红军的消息,刘忠和自己的家人也就一直保持着这样的“联系”。

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失败后,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第五次“反围剿”作战中的敌我态势变化)

红一军团在长征开始前,接到命令负责中央红军的左路前卫任务,由于在长征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突发状况,红军在移动中,而反动派军队也在移动中,极有可能因为巧合而遇到。

因此时任红一军团军团长的林彪在布置完前卫任务后,还布置了侦察任务,而红一军团的猛将也都已经调任到了各个主力师、团负责作战任务,负责侦察任务的侦察科科长却没有了人选。

(红一军团在长征中的合照)

最后,红一军团广大的干事中,选定了时任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的刘忠,来担任军团司令部侦察科科长,因为刘忠不仅政治思想觉悟高,还曾带兵打过仗。

湘江血战负伤,消息误传牺牲

1934年10月,红军正式开始长征,负责红一军团侦察任务的刘忠,带领着红一军团的便衣队,一直走在整个军团的最前方探察敌情。

10月27日,红一军团的先头部队红二师在刘忠带领的便衣队的配合下,轻松地渡过了湘江,并轻松地控制了界首至觉山间的渡河地点。

(湘江战役中红军正在渡江)

红一军团的精锐部队和红三军团的精锐部队也全部跨过了湘江且伤亡很小,这时刘忠带领的红一军团的便衣队到达了全州,发现国民党桂系军阀白崇禧已经从兴安将部队向南移动,佯装保卫桂林,实际上是为了保存实力避免与红军作战。

刘忠从作战地图上看了一下敌我分布势力,发现一条畅行无阻的通道展现在了红军的面前,而且全州城内只有国民党的民团并没有国民党的正规军,刘忠便立即将这个消息告诉了红二师的参谋长李棠萼。

(唯一参加并完成长征的西方人李德)

李参谋长却坚持要电报军团首长,然后等待李德的命令,也就是因此红军错过了抢占全州城的最佳时机,导致红军在渡过湘江时,国民党中央军的前卫已经进入了泉州城。

刘忠对此十分气愤,但是此时他又接到了军团“渡过湘江占领全州”的命令,刘忠只能暂时放下一肚子的怨气,率部绕道至全州以西的地区,以控制有利地形牵制敌人,掩护中央红军渡江。

10月28日,已经到达全州西侧资源一带的刘忠率部与反动派军队展开了战斗,牵扯了敌人的大部分兵力,然而刘忠的便装队也被敌人包围了整整一天一夜。

(正在作战的红军战士)

红军渡过湘江后,刘忠接到了军团下达的撤退的命令,刘忠沉稳地指挥着便衣队的同志们,化装之后夺取了梧桐的要隘口子,成功的摆脱了敌人的围堵,并追上了红军的后卫部队。

但是刘忠却在战斗中被敌人的一发炮弹炸伤了腿部,这个消息也传了出去,国民党为了在舆论上宣传胜利,则说刘忠在资源被包围后阵亡了。

(国民党在报纸上伪造新闻和消息)

这条消息传到刘忠的老家时,他的母亲林连秀整日以泪洗面,而妻子王四娣更是悲痛难当,就这样刘忠的母亲林连秀、妻子王四娣和女儿刘天秀三人便相依为命。

白天王四娣带着婆婆和女儿去谷场里捡别人碾掉的稻穗,去地里挖别人家挖剩的土豆,上山挖野菜,三个女人就这样一直生活着。

林连秀看着儿媳妇整日操劳,心中十分过意不去,便张罗着要为自己的儿媳妇招赘,让家里好歹能有一个壮劳力干活。

(民国初期相依为命的婆媳)

在媒人的帮忙下,最终林连秀看中了一个离家不远的外村的造纸工人,他老实而且家中只有一个人,生活并不算富裕,年近40了仍单身一人,王四娣在婆婆期望的眼神下点了头,就这样嫁给了这名造纸工人,次年王四娣生下了一个儿子。

而刘忠在伤愈后继续带领侦察部队为红军开路,他与当时的苏静将军一同奔赴在长征的第一线,为红军侦察敌情测绘地图并通报全军。

红军长征中走在一线的就是刘忠所带领的侦察部队,在红军强渡乌江时是刘忠为中央领导确定了较为安全的强渡地点,攻取遵义城时更是刘忠事先带领部队侦察遵义城中的敌情。

(红军长征路线)

在四渡赤水通过彝民区、夺占晒经关、翻越夹金山、通过大草地、突破腊子口等著名战斗战役中,都能见到刘忠和他带领的侦察部队的身影。

红军长征结束后,刘忠还受到中央首长的表扬,刘伯承也称赞刘忠“功不可没”。

打听家中消息闻噩耗,遇到革命伴侣伍兰英

期间刘忠曾不断地打听家里的情况,但是一直都没有得到什么消息,后来有人说红军长征后,蒋介石派出的民团和保安队,对红军的家属展开了血腥的报复,甚至还逼许多红军战士的妻子改嫁。

刘忠听到这个消息后,心里十分悲痛,由于一直都没有得到家里的消息,刘忠便以为自己的母亲可能遭了反动派的毒手,妻子也可能被反动派逼着改嫁了。

(抗日军政大学)

抗日战争爆发后,刘忠被任命为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四大队大队长,当时的抗日军政大学是实行男女分开进行学习的,刘忠手下的第四大队的学员们,都是一群大老爷们儿,一些生活上的琐事根本做不好,因此刘忠便决定与女子大队的学员们进行优势互补。

说干就干,刘忠立即找到了同住在延安东关的女子第八大队队长张琴秋,提出两个大队互相协助的请求,刘忠带领的第四大队帮助张琴秋带领的第八大队挖窑洞浇菜园,第八大队的女同志则帮助第四大队的男同志缝补衣服。

(张琴秋年轻时的照片)

张琴秋立即同意了刘忠提出的建议,得到了张琴秋的答复之后,便立即回到了第四大队,跟第四大队的男同志们说了这个好消息。

刘忠离开后,坐在张琴秋炕沿上的一个女同志,便问张琴秋刚才来的人是谁,张琴秋笑了一下说道:“他就是在长征中被中央领导们大加夸赞的红军开路者刘忠。”

(八路军时期的刘忠将军)

这名女同志十分惊讶“原来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刘忠”,这名女同志名叫伍兰英,她被刘忠干脆、利落的爽朗性格所吸引,便向张琴秋打听刘忠的故事。

伍兰英对刘忠如此上心全被张琴秋看在了眼里,当时的伍兰英是延安会计学校的一个排长,为人也比较老实,而全校的40多位女同志都已经有了对象,唯独21岁的伍兰英还是一个女光棍,因此张琴秋就有了撮合伍兰英和刘忠的想法。

(伍兰英老照片)

伍兰英出生于1916年的四川苍溪,家中十分贫困,三岁丧母,四岁丧父,一直由他的哥嫂抚养,七岁那年因为哥哥和嫂子交不起田地的租金,便含泪将她送到了地主家里干活抵债。

1930年,伍兰英跟随哥哥一同到了昭化,见了秘密党员陈子谦和王子和,两人见伍兰英聪明懂事又忠实可靠,便将她发展为秘密交通员负责为党送情报。

1932年,伍兰英正式加入了共青团,同年加入了红军第四方面军,成为了一名“红小鬼”。

因为伍兰英学习进步速度快,得到了党的重视。

长征结束后,伍兰英成为了正式的共产党员,然后进入了会计学校学习,并担任排长。

在张琴秋几次有意的撮合下,伍兰英和刘忠的接触越来越频繁,最终向抗大政治部提交了结婚申请。

(罗瑞卿莫文骅抗大篮球队合照)

1938年7月,抗大政治部批准了伍兰英和刘忠的结婚申请,当天晚上刘忠从战友手中借来27元边区票,买了山药蛋、玉米面,请来了抗大的校领导罗瑞卿、胡耀邦、莫文骅等人作为见证,举办了简陋的婚礼。

革命中刘忠与伍兰英失去多个孩子

1939年5月,伍兰英在延安宝塔山医院生下了她与刘忠的第一个儿子,然而夫妻还没有因为儿子的降生高兴多久,厄运便降临在了这个新生儿的身上。

1940年8月,八路军发动了著名的百团大战,而在突破同蒲铁路日军封锁线时,伍兰英因为跟随部队一夜间急行军60多里,他们的孩子被活活颠死在了伍兰英的背上。

(百团大战中正在指挥的彭德怀)

同年冬天,刘忠被任命为晋察鲁冀军区抗大第六分校校长,伍兰英则留守在八路军第三纵队后方政治部,负责照看30多位十三四岁的儿童,这些孩子都是八路军前线战士、指战员们的孩子。

伍兰英为了能够让战友们放心在前线安心打仗,她常常节衣缩食,用自己二儿子的保育费买来玉米棒,填饱战友们孩子的肚子,而伍兰英则因为营养不够产不出奶水,饥寒交迫下的二儿子也因此饿死了。

1941年冬,刘忠和伍兰英生下了三儿子伍清漳,夫妻二人十分呵护三儿子,但没想到伍清漳虽然活了下来,却与两人失散了。

(胡宗南与他的“天下第一军”合照)

1946年9月,在晋级胡宗南号称天下第一旅的战斗前夕,深圳第四纵队干部家属学校指导员兼党支部书记的伍兰英,在指挥学生们转移的过程中,为了顾及干部群众的安全,毅然丢下了自己的亲生儿子。

1946年10月战斗结束后,第四纵队召开了纵队英模大会,三次痛失爱子的刘忠和伍兰英夫妇双双走上了主席台,接受了第四纵队的表彰,人们都看到了夫妻二人表面上的光鲜亮丽,却不知道夫妻二人心中的悲痛。

(英模大会上的英雄模范正在合照)

很快西北野战军成立了,刘忠率领62军跟随彭德怀领导的西北野战军进军大西北,然后又转战西南,从此刘忠便于自己的妻子儿女分离。

直至1950年12月,伍兰英背着一双儿女,奉命跟随押送装载500支步枪,700顶钢盔以及70亿旧币的6辆大卡车,从陕西秦岭出发辗转千里,击退了数次拦路抢劫的土匪到达了成都,才与分别了三年多的丈夫得以再次相见。

(再次相见后的刘忠将军夫妇)

时任西康军区司令员的刘忠正带领62军驻守广汉,伍兰英带着儿子刘纪柱女儿刘永生来到刘忠面前时,刘忠激动地和伍兰英抱在了一起,但是两个孩子从未见过自己的父亲,因此并不认得这位军长爸爸。

派警卫员回家寻亲意外得知母亲发妻仍然活着

1950年,刘忠除了见到了自己的妻子和儿女外,还有一件大喜事,那就是他的警卫员给他发回消息,他的母亲还活着。

新中国成立以后,刘忠被任命为西康军区司令员,刘忠从离家后便一直挂念着自己的家人,当他得到福建解放的消息后,回家寻亲的欲望越来越强烈。

(剿匪作战中的解放军战士)

但是刘忠当时正担任着西康军区司令员一职,负责着剿匪和民族工作,根本没有时间回家,因此他决定派自己的警卫员先回自己的老家去打听一下自己的家人是否还健在。

刘忠的警卫员来到福建上杭县后四处寻访,由于他对上杭县并不熟悉,而且也没有找到刘忠的家在哪里,便一直没有找到刘忠的家人,就在警卫员感觉要无功而返的时候,遇到了正在沿街乞讨的林连秀。

警卫员立即将刘忠母亲还活着的消息,以及他的发妻虽未改嫁但招赘续弦的消息一同传回了西康军区,得到了消息的刘忠十分开心,立即给家里寄了一笔钱过去,还给家里去了一封信。

(西康军区的战士们正在吃饭)

王四娣这天见到了一个解放军战士送婆婆回来,便上前询问是怎么一回事,这个解放军战士就是刘忠的警卫员,并将刘忠的近况给二人做了汇报,当她得知刘忠还活着并且当了解放军的大官后,心中既惊喜又悲伤。

而入赘给王四娣当丈夫的男人,听说刘忠还活着,并且还当了解放军的大官的消息后,心中十分害怕便给吓跑了。

(刘忠将军与夫人伍兰英三子伍清漳合影)

刘忠一直想要回家看看,但是却苦于工作没有时间,直到1953年8月才有时间回家。

刘忠在伍兰英的陪同下,踏上了魂牵梦绕的故土,当刘忠来到家里后,母亲见到离别多年的儿子顿时痛哭出声,正在喂猪的王四娣也扔下了手中的泔水桶,冲到了刘忠的面前打量着离别多年的“前夫”。

刘忠见到自己离别多年后,仍然照顾着母亲的王四娣十分激动,踏步向前伸出大手,想要抓住王四娣的手,王四娣窘迫的将满是泔水的双手使劲的往裙子上面蹭着,刘忠见状说道:“没有关系,我不会嫌弃你邋遢!”

(刘忠将军)

四只手紧紧地攥在一起,微微地颤抖着,刘忠盯着王四娣说道:“四娣,没有你的信心,我早就不在人世了,没有你的付出,我这个刘家也早就没了,你苦了一辈子,为妈养老将孩子带大,我该怎么感谢你呢?”

王四娣不知如何开口是好,这时站在旁边的伍兰英向前说道:“嫂子,老刘的军功章上面有您的一半啊。”

接着伍兰英深深地向王四娣鞠了一躬,并没有因为王四娣是自己丈夫的发妻就耿耿于怀,而是发自内心的感激。

王四娣早已知道刘忠又娶了一名妻子,但自己也曾嫁给别人,所以也没有因此而怨恨刘忠,只是泪光闪闪地看着二人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红色电影《伍兰英》开机仪式)

刘忠知道王四娣之前入赘的丈夫因为害怕自己跑了,便看着王四娣和林连秀说:“从今天起,我养你们,每个月定期给你们寄生活费。”

王四娣此时深情的看这两个人说道:“你们都别操心,家里还有我这两只手呢,儿子和女儿也已经长大了。”

此后的几十年里,王四娣守着刘家赡养着林连秀颐养天年,一直到婆婆去世。

期间刘忠和伍兰英一有时间便来看望这一家人,并不时地向家里寄钱,以此来减轻王四娣的压力,林连秀去世后也没有中断。

(1955年授衔仪式)

1955年新中国实行军衔制,并举办了授衔仪式,刘忠在授衔仪式上被授予开国中将军衔,两个家庭都因此而感到开心。

1982年春,伍兰英与世长辞,临终前他握着刘忠的手深情的说道:“希望你长命百岁,30年后我们在马克思面前重逢相见。”

(伍兰英老年照片)

伍兰英去世后,刘忠将军一直独自生活,他只是觉得伍兰英出远门了,每天将家里都打扫得干干净净的,等待与伍兰英再次相见的那一刻。

2002年8月7日,刘忠将军因病在北京解放军医院逝世,享年98岁,或许刘忠将军此时应该是去见他的妻子伍兰英了。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3)
  1. 是宠爱2023-11-17 09:58是宠爱[香港网友]203.24.212.152
    这个情节让我深刻理解了那个时代的艰辛,母爱是无私的,值得我们永远珍惜。
    顶31踩0
  2. 览阳2023-08-07 00:22览阳[内蒙古网友]203.27.125.116
    这是一部极具温情的影片,让人感受到了亲情的伟大和家庭的重要性。
    顶1踩0
  3. 傾聽、細雨2023-04-26 14:46傾聽、細雨[山西省网友]139.183.180.180
    这个情节太感人了,展现了开国时期艰难的岁月,让人深深感受到了母子之间深厚的情感。
    顶0踩0
相关阅读
她被总理称为“航空母舰” 与开国中将相恋52年(孕育了12个子女)

她被总理称为“航空母舰” 与开国中将相恋52年(孕育了12个子女)

我认为最伟大的爱情不需要轰轰烈烈,而是平平淡淡、普普通通的生活

2023-05-29

戴墨镜的开国中将 娶韩复榘的亲侄女(打满五次战役让许世友羡慕)

戴墨镜的开国中将 娶韩复榘的亲侄女(打满五次战役让许世友羡慕)

编者按:在177位开国中将里,有两位比较引人注目,他们都戴着墨镜。按理说,军人是不应该戴墨镜的。这两位为什么要戴墨镜呢?他们真应该戴,因为在革命战

2022-12-11

他俩是为毛主席而生的(用生命演绎忠诚无以复加)

他俩是为毛主席而生的(用生命演绎忠诚无以复加)

一代伟人毛主席以他博大胸怀感天昭地;以他赤子之心恩泽万民

2023-07-20

老红军因伤掉队成瓦工(15年后写信给上将战友:给我分配工作)

老红军因伤掉队成瓦工(15年后写信给上将战友:给我分配工作)

他眼眶一热,迫不及待地看着报纸里面的内容

2023-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