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排行榜,探索世界,了解各类奇异学识!

​毛主席 彭德怀(粟裕之后 湖南为什么不再出猛人)

时间:2023-05-06 02:59:01

相关推荐

​毛主席 彭德怀(粟裕之后 湖南为什么不再出猛人)

当下提起湖南,人们首先想到的总是各种综艺节目和各色明星,俨然一座“娱乐城”的架势,但中国近代史中的湖南却是严肃得不能再严肃的。

自19世纪50年代到新中国初创团队落幕的130多年里,湖南先后出了清末名臣曾国藩、左宗棠,革命先驱黄兴、蔡锷,新中国初代领袖毛主席、陈赓、贺龙、粟裕、彭德怀等诸多大人物,可以说是根正苗红的“革命城”,创造了难得一见的辉煌政治时代。

曾国藩

然而主席和元帅那一代人陨落后,这个势头就戛然而止了,湖南几乎没有再出什么人尽皆知的猛人,只剩下娱乐明星占据版面。

是什么造成了这种令人尴尬和费解的转变?风头正劲的自媒体博主卢克文专门为此撰写了一篇文章,阐述湖南百年人才兴衰史,他认为湖南人才凋敝与一次转移支付和城市地缘脱不了关系。这种新奇角度博得不少赞同,但也引来一些人的驳斥和批判。

卢克文的经济论和地缘论能解释“湖南不再出猛人”这个复杂的时代性问题吗?也许不够。想还原完整答案,需要把目光抻成三维,从天时、地利、人和三方面来看。

卢克文

卢克文:太平天国对湖南的一次支付转移,造就了湖南的人才井喷

卢克文解析湖南人才兴衰从经济开始,顺着他的思路,我们一起来看看湖南一百多年前如何接到一份“意外之财”,之后又如何实现连续数辈输出政治人才的奇迹。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时,堕腐的清政府没能力压制全方位爆发的民间起义,只能鼓励各地搞武装团练。放松地方军事管制给政治草根创造了机会,地方能人趁机崛起,当时官至二品、受到打压的曾国藩也是受益的一员。

曾国藩搞出湘军后,为了扩大势力向朝廷上书,申请参加城市防御,贴上政府的湘军从团练变成了正规军,规模不断壮大,为周边城市提供军力支援,在对抗太平天国运动中发挥了扛鼎作用。

在南京大杀太平天国后,曾国藩向朝廷呈报没有缴获钱财。但事实上,搞团练朝廷不给钱,湘军一直嗷嗷待哺,南京屠城时他们已经将太平天国的金库收入囊中。躲过朝廷盘问后,这笔财富被带回了湘军本部——湖南。

相传当时湘军回乡时带着整船整船的财宝,军士赶着截获的妇女,盛况空前,为此杨家滩至今流传着“攻南京,发洋财”的说法。这笔横财被卢克文形容为湖南得到的一次太平天国的“转移支付”。

在那个“惟有读书高”的时代,湖南人尤其崇尚文化,有了钱就积极发展教育,培养后代。查阅史料会发现,湘军回乡后,湖南的学堂开始遍地开花,湖南二代政治精英就是从新学堂崛起的。

之后助推革命大潮的代表中,黄兴出身长沙南城书院,中了秀才后通过张之洞留学日本;宋教仁出身漳江书院;蔡锷出身长沙时务学堂,在校时师从过梁启超。

当时梁启超是清华教授,月薪3千,外加其他各种收入,年薪可达7万,按现在的物价来算约在2千万左右。他能接受长沙时务学堂邀请,名义上是为“开化民智”,实际上跟钱权不无相关。

教育和政治在湖南融汇后,形成了一条产业链,湖南政客开始以老乡帮带的方式发展得如火如荼。以毛主席为例,他本出身农民家庭,但他的舅舅文正莹是位私塾先生,家境堪比小图书馆,毛主席从小就在舅舅家读书,打下了良好的知识基础。

之后毛主席到湖南第一师范上学,师从书香世家出身,在日本、英国都留过学的名士杨昌济。有了伯乐,毛主席开启了开挂人生。

杨昌济

杨昌济见毛主席才气不凡,带着他进了北京,介绍他到李大钊所在的北大图书馆做管理员。之后杨昌济离世,毛主席与其爱女杨开慧结合,接到了杨昌济的人脉,搭上了湖南革命队伍。

革命期间,毛主席、陈赓、贺龙、彭德怀、粟裕、罗荣桓等人为主的湖南队能力卓著,占据了革命管理层的半壁江山,在建国前后势力达到顶峰。

卢克文总结这段历史,认为湖南的革命人才来自新式学堂,而学堂爆发始于曾国藩平叛。如果没有天平天国的“支付转移”,湖南就没钱升级教育,之后就不会出现政治大才井喷。

李大钊

地利:地缘劣势注定湖南陨落

卢克文认为让湖南人才崛起的是经济,但让湖南人才陨落的是经济优势消耗殆尽+地缘劣势回归。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交通发达是城市繁荣的重要条件,水路交通更因为无须像铁路、公路那样专门建设轨道,维护和运输成本低而占据强大优势。

交通运输就等于货物贸易,货物贸易就等于税收和经济,在这种必然的关联下,中唐之前发迹的城市大都在黄河沿线,以长安、洛阳为中心的辐射经济模式曾经盛极一时,还通过丝路贯通过欧亚。

但后来自然气候变化,黄河淤塞,温带南移,这种水路优势就从黄河转移到了长江沿线,南京、武汉、上海、重庆等城市开始崛起。凭借水上金脉,这些城市至今仍是全国发展最好的地区。

卢克文认为,湖南没有这样的地缘优势,所以在清末之前没什么显赫的能人辈出 历史。在清后期靠太平天国小金库富了一把之后,才弥补上地缘缺陷,迎来一波人才高潮。

到了建国后,湖南早期财富耗尽,城市处境回到历史原位,人才也渐渐凋敝了,不出猛人是理所当然的。而按照历史规律,和平为主、经济优先的时代,拥有地理优势的江浙、上海等沿海一线再次成为发展中心。

卢克文的经济论和地缘论看似自洽,然而历史大潮只是“一次支付转移”这样的简单理由就能造就的吗?潮流陨落仅是“不占地利”就能一言蔽之的吗?这种论断过于片面。

放在整个历史和庞大中国去看,湖南的寻常地缘和一次注血的经济只能算个花边,引领湖南人才兴衰的更重要原因其实是时机和人本身。

天时:世道乱,英雄出

中国历史长达5000年,王朝史2000年,在清末鸦片战争爆发之前,虽然有朝代更迭,但从没有被外部国家和文化彻底冲击过。鸦片战争后,中国承受了有史以来最屈辱的侵略,也爆发了最强烈的社会反抗。

那一百年间,中国反抗清朝政府,反抗西方列强,反抗日本侵略,反抗一切压迫,救亡图存的目标超越了一切,整个社会一直深陷于战乱之中。

而政治上,中国社会在短短几十年间交错经历着王朝坍塌、帝制复辟、军阀林立、伪满洲建了又倒,国民政府短命、革命政权拉锯……各种执政方式和霸权在这片土地上混战,政治无比动荡。

乱世出英雄,这种5000年未有过的社会和政治混乱造就了一种空前绝后的“天时”,湖南人从这种“天时”之中找到了机会。从一百多年间湖南初代大人物开始,每个猛人其实都是“天时”成就的。

曾国藩、左宗棠都是借太平天国崛起,在洋务运动中扛大旗,一路做到朝廷四大重臣。但没有太平天国之乱,他们的仕途和生活可能极其寡淡。

曾国藩过了乡试后6年才过会试,入仕后官途顺畅,10年做到兵部侍郎,但因为耿谏受到咸丰冷遇。而左宗棠则是屡试不第,从28岁开始在乡下做了8年教书先生,甚至开始研究农学,几乎已经安心做个上门女婿了。

左宗棠

如果没有接连爆发的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两人可能就在平凡中消磨余生了,跟镇世能臣扯不上关系,还哪有什么湘军,哪有什么卢克文所谓太平天国给湖南的“支付转移”。

按照他“财富助推教育”的理论,没有外财的湖南自然也就没钱兴办新学堂,就不能诞生黄兴、蔡锷等二代政治精英。

将黄兴、蔡锷单独放在时代之下去看,如果没有之后辛亥革命爆发做背景,即便他们上了学堂,学有所成,大概率也只会是寻常王朝时代里,百官之中的平常一员,不能通过革命引领历史。

而没有曾国藩和黄兴这两代人的大成,也就没有关系网庞大的湖南帮带,没有靠帮带发展起来的毛主席、贺龙等人。

再将毛主席和湖南大将们放进时代来看,他们再骁勇善战,再才能盖世,没有抗战、内战做背景,没有国家存亡的危机,他们不会凭空革命,也不可能创造新中国。可以说,没有清廷腐败、外敌入侵、百年大乱的时机,湖南的人才奇迹从源头开始就不存在。

如果太平天国的财富转移是一滴落在湖南土地上的甘泉,那么动荡的时代大势就是一潭湖水,湖水泛起了波澜,才让那滴水落在那片土地、那些人身上。时代成就人,人成就时代,没有时代背景做衬,给一个人十倍的地缘优势和百倍的外财也可能一无所成。

黄兴

人和:湖南人的血性,注定在危亡中崛起,在和平中陨落

细细看,会发现湖南的人才兴衰其实是随着乱世走的,乱世兴起,盛世沉寂。地缘和财富只是人才涌现的一个小小助推原因,真正的决定性因素其实是湖南人的血性与乱世恰逢其会了。

两湖人民耿直、有血性,这不是地缘和钱财导致的,而是自古有之的特性。这种特性在御辱之战中一直发光发亮,长沙人在抗战时为抵住日军惨烈血战到最后一兵一卒,武昌、黄冈是革命星火的发源地,最老的革命老区,这片地区的抗争意志和力量比其他地区都要顽强。

从现实来讲,中国人是聪明的,越往沿海越聪明,越往政治中心越聪明。北京和上海这样长期富裕的城市无论地缘还是教育优势都甩只拿到一笔横财的湖南十万八千里,但为什么在革命过程中,先进、优越的地区没有诞生那么多将帅之才,反而是湖南贡献最多?

因为先进思想和教育必须与反抗意志强烈的人碰撞才有结果,人才是一切的根源。强调外因而不提人,无异于剥香蕉而吃皮。

但反过来看,两湖人的耿直和血性并不适合和平时代的中国。中国政治讲究权谋,讲究推拉制衡,争于无形,耿直最易得罪人,并不适合这种氛围。

曾国藩在去搞团练之前上书批判咸丰,差点被定罪,之后才学会迂回。毛主席、粟裕和彭德怀在建国后不断闹矛盾,导致完全有资格坐元帅之位的粟裕被排挤到解除军务。这些都说明,湖南人的性格适合血性的革命,但碰到和平时期的政治不熨帖。

毛主席、彭德怀等老一辈先后故去时,中国已经开启和平时代,活跃在政坛的官员更多转向江浙系、清北系。这是因为时代变了,国家需要的人才也变了,耿直火烈不再适用,知道怎么在时代里打好太极的人才能带领国家平稳向前。

而关于财富论,当下的领导班子出身陕西、安徽等地,几十年前到现在一直不算全国富裕地区,地缘也没有多大优势,所以地区不出人才跟地区富不富裕、地缘好不好不成正比,将后时代湖南人才没落归因于百年前的横财散尽、地缘劣势没有道理。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中国许多地区都兴起过这样那样的大人物,用国际关系里那套惯用的地缘政治和经济作用扁平解读中国,解读复杂的历史,得到的答案不准确、不全面。三维的中国,需要更细致的三维解读。

湖南为什么不再出猛人?其实这个问题应该反过来问——湖南为什么在一段时间里出猛人?答案就藏在问题里——时间和人,在对的时间出现对的人。湖南其实没有变过,一直是那个湖南,变的是时代。

世上没有永不落下的太阳,也没有永远漆黑的夜晚,时代兴起,英雄辈出,时代过去,败者身退,无论是乘风破浪还是散在人海,顺势而为、竭尽所能就是最好的,剩下的只管交给历史的笔去书写。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3)
  1. [h!]她与他的城ˇ2023-12-16 23:36[h!]她与他的城ˇ[安徽省网友]103.21.116.173
    @释怀。那伤湖南虽然不再出现像毛主席、彭德怀这样的伟人,但相信只要我们不忘历史,继续艰苦奋斗,定能为国家建设做出应有贡献。
    顶9踩0
  2. 释怀。那伤2023-10-03 00:44释怀。那伤[台湾省网友]203.31.225.172
    彭德怀虽然遭受不公的打击,但他始终坚持为国家和人民服务的初心。我们应该记住这些革命先辈的光辉事迹,继续他们为国奋斗的精神。
    顶0踩0
  3. 飞翔的骄傲2023-07-20 01:51飞翔的骄傲[山东省网友]175.3.143.15
    毛主席英明神武,但也难免在某些决策上有失偏颇。我们应该客观公正地看待历史,从中汲取教训,为中国的未来发展贡献力量。
    顶3踩0
相关阅读
为啥十大元帅都那么惨毛整(毛主席手下的十大元帅分别是谁)

为啥十大元帅都那么惨毛整(毛主席手下的十大元帅分别是谁)

1、朱德朱德1886年-1976,字玉阶,原名朱代珍,曾用名朱建德,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

2023-01-16

起义将军助毛主席定国名国旗(临终前对主席说了一句忧心忡忡的话)

起义将军助毛主席定国名国旗(临终前对主席说了一句忧心忡忡的话)

关于确定国旗图案时,和平将军张治中的意见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2023-02-03

历史上过目难忘瞬间:随毛主席登上天安门城楼的李宗仁(朱德聂荣臻游十三陵)

历史上过目难忘瞬间:随毛主席登上天安门城楼的李宗仁(朱德聂荣臻游十三陵)

邓颖超青少年时期都是在天津度过的,这里有她很多美好的记忆

2022-11-26

薄一波访问毛主席故乡 工作人员请他题字(他想了3天送来15个字)

薄一波访问毛主席故乡 工作人员请他题字(他想了3天送来15个字)

1986年4月的一天,开国上将王震派人将薄一波的秘书董宏请了过来,王震开门见山道:听说薄老最近要到湖南岳阳,现在有些非毛化的现象 建议薄老到毛主席家

2023-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