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排行榜,探索世界,了解各类奇异学识!

1937年南京大屠杀 毛主席和蒋介石得知后(都采取了怎样的行动)

时间:2023-05-20

八十多年过去,尽管亲身目睹那场灾难的人越来越少,但日本侵略者在南京大屠杀,在抗日战争中在中国人民心中留下的痛楚,仍依旧是难以忘却,记忆犹新

TIPS:本文共有 463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0 分钟。

“有一只折扇叫做历史,这只折扇上写满了30万华人的名字,可日本人却想把它折叠起来,使它变成一片空白……”

1937年12月13日,三十万手无寸铁的中国人惨遭屠戮,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八十多年过去,尽管亲身目睹那场灾难的人越来越少,但日本侵略者在南京大屠杀,在抗日战争中在中国人民心中留下的痛楚,仍依旧是难以忘却,记忆犹新。

南京大屠杀究竟为何会发生?在得知南京大屠杀之后,蒋介石和毛主席有作何反应?他们又采取了怎样的行动呢?

南京大屠杀因何而起?

1931年日本蓄意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东北后,其独霸中国的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日军侵略中国的路线一路向南,从东北延展至华北,再向西南、西北方向逐步扩进,企图将中华大地彻底囊括在日本的版图中。

1937年,日军的铁蹄已然踏入广袤的华北地区,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日军对中国全面宣战。

此时位于延安的中共中央得知消息后,迅速电告全国,要求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共同抵御日本侵略者。

可蒋介石直到此时仍未想与日本人彻底撕破脸皮。

尽管他意识到日本野心膨胀,华北岌岌可危,但他并不想把战局扩大,并试图将其限制在可控的范围内。

卢沟桥事变发生后,国民政府很快通过外交途径向日本提出抗议。

但日本为麻痹国民党当局,也提出不扩大事件的方针,表面上与平津方面驻军达成协议,背地里却在暗自准备偷袭。

随着日本步步紧逼的侵略态势,以及全国上下一致抗日的决心,蒋介石即便再怎么消极抗日,也只能召开会议,部署对日的防御作战。

然而,由于双方实力的巨大差距,加之事前准备的不充分和作战部署的失误,平津地区先后沦陷。

1937年8月,为了遏止日军从北一路南下的侵略态势,蒋介石决定投入70余万人在上海发动了淞沪会战。

为了赢得这场会战,蒋介石表现出积极抗日的一面。

他亲自参与指挥,更是将自己手下的国军精锐部队第87、88师派往战场。

淞沪会战历时三个月,尽管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但国军损失惨重,伤亡人数达25万人,蒋介石的精锐嫡系部队受到严重打击。

上海沦陷后,距此不远的南京自然就成为日军下一个目标,一场惨绝人性的大屠杀也即将开始。

11月15日,日军第10军团率先向南京进发,日军华中方面军总司令松井石根随后作出部署,由上海派遣军团和第10军团兵分两路向南京发起全面进攻。

上海派遣军从苏州、镇江、无锡等地发起进攻,第10军团则从太湖以南的嘉兴等地直扑南京。

其中,中岛今朝吾率领的日军第16师团和谷寿夫率领的第6师团是南京大屠杀的主要部队。

日军在杭州湾登陆后,南京受到了严重的威胁,为此,蒋介石召开了三次军事会议,与国民政府军高层讨论了保卫南京的可行性。

但多数国民党将领认为,日军兵势正盛,顺江而下,正对南京形成合围之势,而国军损失惨重,急需休整,南京城已然守不住。

就在蒋介石下令撤退之际,唐生智却认为,南京是中华民国的首都,而且也是孙中山先生陵墓的所在地。如果放弃南京,如何向国民交代。

蒋介石心中明白,如今的南京,已然成为一座孤城,即便坚守也无法久持。

但一方面谁也承担不起放弃首都的罪责,另一方面南京确实有着重要的政治影响。

反复权衡之下,最终他同意了唐生智的建议,并下达了“短期固守”作战指示,并任命唐生智为南京卫戍军司令长官,负责南京保卫战。

11月20日,唐生智下令城市戒严,南京进入战时状态。

当时,驻守在南京城内的国军约有15万人,蒋介石撤往江西后,又增派了10万兵力,以此来以显示自己那微薄的“誓死抵抗之决心”。

然而,虽有决心却无军事才能的唐生智显然对战争形势缺乏正确的估计。

在下达“与南京共存亡”的命令后,他要求将长江沿岸的船只全部收缴,以防士兵临阵脱逃,似乎表现出要背水一战的勇气。

可是作为最高指挥官的他却从未亲临前线视察,而是在家中坐视战局变化。

试问连战场局势都不清楚的指挥官又如何“决胜千里”呢?

再加上唐生智已经很久没有领兵作战,二守军将领派系众多,他的指挥更得不到有效地回应了。

所以从12月5日外围战斗正式打响,到阵地全部丢失,仅仅用了5天时间。尽管国军的前线士兵浴血奋战,却依旧遭遇溃败。

由于双方实力悬殊,国军将士伤亡惨重。

蒋介石也特此电告唐生智,“如情势不能持久时,可相机撤退,以图整理而期反攻”,下令南京守军撤退。

眼见战局不利,先前唱“高调”的唐生智丢下南京60万军民,带着手下第一时间撤出战场。

由于战前没有作任何有关撤退的预案和部署,10余万国军将士兵败如山倒,部队很快陷入混乱。

为了迅速逃离战场,大量的国军向长江沿岸的码头撤离,由于唐生智提前撤走渡船,仅剩下的几艘船只引发了严重的哄抢。

许多部队为了抢夺船只优先撤退甚至发生枪战,自相残杀,许多没登上船的士兵只好自制木筏准备渡江,结果“溺死者甚众”。

尽管在迁都前国民政府就发布了通告,但蒋介石坚决抗战的高姿态的言论和宣传,给大多数南京市民留下了留守家园的信心。

南京失陷前后,国民政府也陆续组织了军队和政府组织人员的撤离。

可对于南京市民的安置和善后却做了“遗弃性”处置,并未做出任何掩护百姓安全撤离的方案。

而此刻留守在南京的市民,也对战争状态缺乏正确的估计和判断,以至于整座城市彻底沦陷时,滞留的民众仍有近50万。

这些不明就里的老百姓,甚至不知道等待着他们的将是怎样惨绝人寰的一场悲剧。

12月13日南京彻底沦陷,日军约5万人进入南京城,对手无寸铁的南京市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大屠杀。

人面兽心的日军还以杀人取乐,展开了“杀人竞赛”。

日军第16师团的向井敏明和野田毅以先杀满100人为胜者作为赌注。

各自屠杀了一百余名中国平民,这种泯灭人性的暴行竟然还登上了报纸,被称为“皇军的英雄”。

而日本的这种暴行更是罄竹难书。

自从南京沦陷后,这座城市已然成为人间地狱,短短一个多月,城内30万老百姓惨遭杀戮。

在实行惨绝人寰的屠杀时,日军还不忘封锁消息,对居住在南京的外籍人士实施驱逐、威胁、恐吓,企图掩盖他们犯下的滔天罪行。

然而,日军欲盖弥彰,想要掩饰罪行的行为终究没能实现。

德国人约翰·拉贝在滞留南京时目睹了日军的残暴。

他在不足4平方公里的安全区内拯救了超过25万中国人的生命,还撰写了《拉贝日记》用以记录日军犯下的灭绝人性的罪行。

此后不久,许多外籍人士针对南京大屠杀撰写的新闻报道、文字记录陆续流出,震惊了全世界。

那蒋介石和毛主席,对此又是什么态度呢?

两人的态度

南京大屠杀发生一个多月后,因为上海租界的英国报纸发表了针对南京大屠杀的社评,斥责日军在南京灭亡人性的无差别屠杀行径,蒋介石这才对此事有所了解。

并在日记中写到,“敌军残杀我南京附近之壮丁殆尽,痛极。”

此外他还立即组织人手编纂记录事件真相,筹写了《外人目睹中之日军暴行》一书,将日军的野兽行径公诸于世,在国际中引发巨大关注。

从这些行为来看,蒋介石似乎“痛心疾首”,对日本实施的暴行也是憎恨不已。

然而,此刻的同情与怜悯已然太晚。

在日军屠刀下死去的三十万无辜的中国人,以及他们幸存下来的家人,成为了永远的受害者。

或许蒋介石并未能预料到战争后交战方会对平民实施如此暴行,但事实上他对这场骇人听闻的悲剧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而在另一边,南京大屠杀发生后,由于当时共产党身处偏僻的延安,加之日军有意的掩盖,未能获取该事件详细的报道。

直到次年2月,《新中华报》发表的文章才第一次报道了南京大屠杀的讯息,延安边区的广大群众才知道日军在南京制造了如此暴行。

此后,日军在包括南京等沦陷区实施烧杀掳掠等各种惨绝人寰暴行的消息陆续通过各种途径陆续传到了延安地区。

这不仅激起了广大群众的怒火,更引来了中共高层的关注。

在得知南京大屠杀的消息后,毛主席悲痛至极,但他强忍着情绪,始终沉默不语,目视前方,谁也不知道此刻的他正在想着什么。

几个月后,毛主席发表了著名的《论持久战》。

在这篇文章中,他不仅对中日双方态势做了全面的分析,还指出了坚持抗战、全面抗战的方针,更对尖锐地揭露与批判了日本侵华战争的“特殊的野蛮性”。

毛主席将长久以来与日寇作战的经验,和战争中数以亿计的沦陷区内中国百姓亲身经历种种残暴事实,以其深邃的思想从大局出发,用总结性的文字记述了下来。

从而指出了日本侵略者发动不义战争最终必将失败的结局,形成这一论断的事实基础,自然包括了性质极其恶劣从而引发广泛关注的南京大屠杀。

毛主席还指出这类残暴野蛮的行径最后将迎来中国人民强烈的反抗。

或许,正是对南京大屠杀的思考,才让毛主席进一步认识到了日本侵略者的“野蛮性”和广大中国人民不惜牺牲生命也要保家卫国的决心和斗志。

并从中得出了抗日战争是一场持久战,而最终的胜利必将属于中国的结论,给正在忍受悲痛中的抗日军民注入了信心。

除了毛主席之外,包括周总理、刘少奇等党中央领导人在听到南京大屠杀的消息后也同样悲痛不已。

作为八路军总司令,平日宽厚寡言的朱德闻讯后更是大发雷霆。

他在《论抗日游击战争》中表示,南京城内没有抗日游击队,那里日本强盗两天杀人5万以上,江、浙、皖一带,被敌占领时没有游击队,那里据外人估计,被杀的同胞在30万人以上。

并痛斥日本侵略者灭绝人性,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而他们的野兽行径必然会激起更加激烈的斗争。

不能忘却的纪念

1946年2月,中国国防部战犯审判军事法庭(南京军事法庭)根据证据,判定被屠杀人数为30万人。

1947年4月26日,侵华日军乙级战犯,南京大屠杀主犯之一,谷寿夫被执行死刑。

1948年12月23日零时,甲级战犯,南京大屠杀的主要责任人之一,松井石根被判处绞刑。

........

虽然参与南京大屠杀的刽子手大都受到了严惩,但日本留给南京的伤害却永远无法抹去。

1999年,时隔62年后,作为南京大屠杀的“活证据”李秀英向在南京大屠杀中犯下滔天罪孽的战争罪犯提出诉讼,最终讨回了上千万元日元的赔偿金。

然而,这位曾经的受害者,竟然在晚年还被日本极端右翼分子污蔑为假证人。

在谈及那段历史给自己造成的伤害时,李秀英说到:“吃了这么多苦,他们却不承认,我的心是不服的……”

她也曾多次表示,仇恨或许会被时间冲淡,但当年的那段历史,自己永不敢忘。

2022年3月23日,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王素明离开了人世,享年87岁,至此,我国登记在册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中仅剩58人健在。

可半个多世纪以来,日本却从未对自己曾经欠下的血债有丝毫的反省。

2014年 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正式设立。

此后每年的这个时候,都有来自天南地北的国人聚集在此,举行盛大的祭奠仪式,为当年无辜遇害的30万中国同胞祈福、祷告。

历史不容忘却,真相不容抹杀,85年前的那段惨痛记忆,不仅属于曾亲身经历的受害者,更深深篆刻在14亿中国同胞的脑海中。

新世纪以来,伴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发展,在国家日益强大,人民生活愈加富强的时代下,相信当年经历的悲剧和苦难永远不会再次发生,而任何敢于侵略中国的敌人,都将在人民铸成的血肉长城中被碰的头破血流。

我们转型不易,新知识内容立足于正能量、实用,觉得《1937年南京大屠杀 毛主席和蒋介石得知后(都采取了怎样的行动)》对你有帮助,请留言收藏!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蒋介石身份证上的三个字感动无数国人(毛主席也高度赞赏)

蒋介石身份证上的三个字感动无数国人(毛主席也高度赞赏)

说到蒋介石很多人都会有不好的评价,认为当时是落荒而逃,罪有应得!但是纵观蒋介石的一生蒋介石也做过很多利于民族的事情,也是一位爱国人士!就像身份证上的三个字就感动了无数国人!毛主席就对蒋介石有过很高的评价&ld...

2023-01-06 #历史趣闻

73年毛主席接见杨振宁(杨振宁一句话让毛主席大笑:你这话不科学)

73年毛主席接见杨振宁(杨振宁一句话让毛主席大笑:你这话不科学)

...杨振宁深知,台湾当局很有可能阻挠。但令他意外的是,蒋介石和宋美龄居然还亲自来到机场送岳母曹秀清。在那之前,台湾当局对曹秀清的态度一直不怎么好,杨振宁知道,蒋介石这样做只是为了博取自己的好感。与此同时,...

2023-01-01 #历史趣闻

递烟时就剩下一根烟怎么办 毛主席一个高情商动作(不愧是伟人)

递烟时就剩下一根烟怎么办 毛主席一个高情商动作(不愧是伟人)

...烟从不离手,大家都知道。毛主席喜欢吸烟的事儿还曾让蒋介石在重庆谈判时感到害怕,在商谈以前,毛主席了解蒋介石不喜欢抽烟后,毛主席竟然一天都没吸烟。不抽烟的人很有可能不清楚,烟瘾大的人忍住一天不抽烟是有多...

2023-07-20 #历史趣闻

1955年卫立煌返回大陆 毛主席竟然亲自宴请(最后官至副国级)

1955年卫立煌返回大陆 毛主席竟然亲自宴请(最后官至副国级)

...官员的位置。他没有在黄埔军校就读,但是最终却得到了蒋介石的信任和重用,成为了国民党五虎上将之一,被称为常胜将军,由此可见其谋略胆识。后来战争结束后,卫立煌出现在我党公布的战犯名单上,回国后却又被主席设...

2023-05-01 #历史趣闻

1935年3万红军被围 危急时刻一小战士提出主意(毛主席赞叹不已)

1935年3万红军被围 危急时刻一小战士提出主意(毛主席赞叹不已)

...。尤其是抵达湘江边时,连续作战和赶路的红军面对的是蒋介石从四面八方包围过来的40万大军。当红一、三军团的先头部队抢先在湘江渡河点架起五座浮桥后,中央红军主力足足用了4天时间才走完80公里的路程。时间的拖延造...

2022-11-26 #历史趣闻

薄一波35岁才见到毛主席 两年后(他未入选中委 毛主席帮他竞选)

薄一波35岁才见到毛主席 两年后(他未入选中委 毛主席帮他竞选)

...经执掌山西20多年了,他不同于其他军阀,因而能够获得蒋介石的信任,可是随着抗战的推进,日本人全面进行侵略,阎锡山不愿意将山西拱手相让,也不愿意将山西让给蒋介石统治,思来想去,他决定邀请我党商议政策,保卫...

2023-07-17 #历史趣闻

蒋介石身份证上有三字令人动容(怪不得毛主席称他有“民族大义”)

蒋介石身份证上有三字令人动容(怪不得毛主席称他有“民族大义”)

蒋介石身份证上有三字令人动容,怪不得毛主席称他有"民族大义"蒋介石跟毛主席斗了二十多年,斗来斗去,他的势力越斗越小,最后败退台湾,如果不是隔着海峡,他的灭亡应该没有悬念。蒋介石跟毛主席其实并没有什...

2023-06-09 #历史趣闻

国民党人如何评价毛主席 白崇禧:我和德邻(介石都不如他)

国民党人如何评价毛主席 白崇禧:我和德邻(介石都不如他)

...高级将领都心生佩服。本文将为大家一一解答。毛泽东与蒋介石毛泽东与蒋介石二人可谓是人中龙凤。在青年时期,两人就在同辈中脱颖而出。但是在今后的人生发展道路中,两人却走出了风格完全不一样的人生。蒋介石青年时...

2023-01-10 #历史趣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