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排行榜,探索世界,了解各类奇异学识!

神秘流浪行星之谜(流浪行星或可孕育生命)

时间:2023-05-27 07:03:01

相关推荐

神秘流浪行星之谜(流浪行星或可孕育生命)

神秘流浪行星之谜:形成于微小尘埃云

蔷薇星云是距离地球4600光年的巨大尘埃气体云

科学家解开了为什么太空中存在很多不环绕恒星的流浪行星的谜题。来自瑞典和芬兰的天文学家认为这些没有母星的孤儿行星形成于太空中微小寒冷的尘埃云。研究表明银河系内至少存在2000亿颗“自由漂浮”的行星。

在此之前,这种流浪行星被认为是从它们自身太阳系内弹射出来的。但最新的观测显示了这种自由漂浮行星自我行成的可能性。天文学家利用好几个望远镜观察位于麒麟座的蔷薇星云,后者存在100多个罕见的行星形成云,也被称为globulettes。每一个的直径大约是太阳和海王星距离的100倍。

瑞典哥德堡查尔姆斯理工大学的卡琳娜·佩尔森(Carina Persson)博士说道:“我们发现globulettes非常密集和紧凑,很多拥有紧密的核心。这意味着很多会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自我坍塌,形成自我漂浮的行星。其中很多会形成所谓的褐矮星。” 褐矮星,有时候也被称为失败的恒星,是质量介于行星和恒星之间的天体。

天文学家发现,这些小的尘埃云通过蔷薇行星以8万千米每小时的速度加速向外移动。这项研究被发表在《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上。研究合作作者、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的明尼亚·马科拉(Minja Makela)说道:“我们认为这些小而圆的尘埃云来自于长长的多尘埃气体柱,后者是由年轻恒星密集的辐射塑造而成。星云中央炙热恒星产生的辐射压力导致这些云加速离开。”

科学家认为在银河系漫长的历史中,无数个类似蔷薇星云的星云出现后又消逝。很多可能产生了自由漂浮的行星。带领这项研究的来自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的哥斯达·加姆(Gosta Gahm)教授说道:“如果这些小而圆的云形成了行星和褐矮星,那么后者一定像子弹一样被射入银河系深空。太空中存在大量这样的气体云,它们很可能是近些年发现的自由漂浮行星的主要来源。”

流浪行星不流浪!科学家发现流浪行星绕恒星运行

所谓“流浪行星”是指那些独立在太空中运行的“被遗弃”的孤独行星。然而近日天文学家们的一项发现却表明情况可能并没有那么简单:这些流浪行星实际上可能仍然是在围绕某颗恒星运行的——只是两者之间的距离有点遥远。

天文学家们极其惊讶地发现一颗编号为2MASS J2126的流浪行星,实际上却围绕着一颗恒星在运行,只不过两者之间的距离竟然超过了1万亿公里!这相当于地球到太阳之间距离的7000倍以上!

从行星公转距离的角度来说,这样的间距着实是惊人的。

从太阳发出的光抵达地球大约需要8分半钟,抵达太阳系中为大众所熟知的天体中最遥远的冥王星则大约需要5个半小时。然而相比之下,从它绕转的恒星发出的光,抵达行星2MASS J2126的表面则大约需要整整一个月的时间!

英国赫特福德大学的奈尔·迪肯(Niall Deacon)博士是作出这项研究工作的国际小组负责人。他表示:“这是迄今发现的间距最为遥远的行星系统。实际上这里面涉及的这颗恒星以及这颗行星都是早在8年之前就已经为天文学界所知了,但从没有人将这两者联系在一起。”他说:“这颗行星毕竟不像我们之前所认为的那样孤独,但毫无疑问这个公转的距离是相当遥远的。”

在过去的5年间,科学家们陆陆续续发现了几颗流浪行星。但和地球不同的是,这些异域世界都是类似木星那样的气态巨行星。但尽管体积质量巨大,但同样和木星一样,它们的质量还不足以达到点燃核聚变反应的门槛,无法发生内部核聚变燃烧而成为一颗恒星并发光。

2MASS J2126此前在一次美国天文学家们进行的红外波段巡天工作中被首次发现,当时美国同行们将其描述为一个“疑似低质量天体”。

随后在2014年,加拿大科学家们确认这颗天体的年龄足够年轻,质量足够小,因此可以被归入流浪行星的范畴。

迪肯的研究团队注意到流浪行星2MASS J2126运行的区域距离一颗年轻的恒星TYC 9486-927-1非常近,两者距离地球大约都是104光年左右。他们意识到这两者之间似乎存在着某种联系。随后开展的更加详尽的研究表明这两颗天体不属于任何已知的年轻恒星星团体系。

之后,天文学家们成功估算出了行星2MASS J2126的质量大约相当于木星的11.6倍~15倍,这样的质量数将其置于行星与被称作“褐矮星”的失败恒星之间的位置。

天文学家们也注意到一个惊人的事实,那就是这颗行星实际上正在围绕着这颗恒星运行,但公转一周的时间,也就是这颗行星上一年的长度竟然相当于地球上的90万年!实际上,我们可以估算得到这样一个结果,那就是自从这颗行星诞生至今,对它而言一共只过去了50年。

天文学家们相信行星2MASS J2126的表面应该不会存在任何生命,但如果这颗行星上真的有居民的话,那么从他们的角度看去,他们的“太阳”最多只是天空中一个比其他星星稍稍明亮一些的光点。

研究组中的另一名成员,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西蒙·墨菲(Simon Murphy)博士表示:“这样一个间距如此巨大的行星系统究竟是如何形成并保留下来的?这仍然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

科学家称冰冷流浪行星仍有可能存在生命

长久以来,温暖的阳光便被视为地球生命繁衍生息的一个关键要素。但天文学家表示没有恒星光线照射的流浪行星仍有可能存在生命。虽然听起来有些科幻色彩,但这些行星可能为科学家提供一个新机会,在浩瀚的宇宙中寻找外星生命。

球状星云——形成行星的尘埃和气体云——让宇宙中流浪行星的数量超出科学家的最初预计。天文学家对流浪行星尤为感兴趣,因为它们可能代表着一种未能演变成恒星的天体,例如褐矮星。褐矮星是一种亚恒星天体,质量不足以支撑核聚变,但它们的质量仍达到木星的13倍。发现更多流浪行星有助于科学家确定巨行星与低质量褐矮星之间的界线。

长久以来,温暖的阳光便被视为地球生命繁衍生息的一个关键要素。但天文学家表示没有恒星光线照射的流浪行星仍有可能存在生命。虽然听起来有些科幻色彩,但这些行星可能为科学家提供一个新机会,在浩瀚的宇宙中寻找外星生命。

法国波尔多天体物理学实验室的天体物理学家肖恩-雷蒙德对生命如何在流浪行星上形成进行了研究。他在《万古杂志》撰文指出:“如果想孕育出生命——至少与我们类似的生命——一个自由飘浮版地球需要存在液态水。”行星需要保持合适的温度才能形成液态水,在没有恒星光线照射情况下,形成液态水所需的热量一定来自于行星内部。雷蒙德表示:“流浪行星地表的冰层可起到高性能隔热层的作用,锁定行星内部的热量。如果冰层拥有足够的厚度,行星的冰层下方可形成一个液态水海洋。”根据雷蒙德的计算,这个冰层的厚度至少要达到10公里,才能在数十亿时间里保持冻结状态。

无独有偶的是,芝加哥大学的天体物理学家多利安-阿布伯特和埃里克-斯维泽在几年前也曾得出类似结论。他们的计算结果显示在一颗没有母星提供直接热源的行星上,生命也可以存在数十亿年之久。根据他们的研究,生命所需热量来自于行星核心内部的放射性元素衰变。两位科学家将他们的发现命名为“荒原狼行星”,因为在这种行星上存在的任何生命都会像荒原狼一样,游荡在星系荒原之中。阿布伯特和斯维泽并没有推测荒原狼行星上可能的生命形态,但他们认为这些生命的体型一定十分微小。

雷蒙德表示除了内部热量外,流浪行星保持“体温”的另一种方式是借助厚重的大气层。他说:“一颗自由飘浮版地球如果拥有氢气稠密的大气层,其表面温度可达到零度以上,允许地表形成湖泊和海洋,进而孕育出生命。”

流浪行星很难发现,原因就在于它们不环绕恒星运行,几乎不反射任何光线。过去15年时间里,科学家共发现50颗流浪行星,促使一些科学家认为宇宙中可能存在大量流浪行星。天文学家对流浪行星尤为感兴趣,因为它们可能代表着一种未能演变成恒星的天体,例如褐矮星。褐矮星是一种亚恒星天体,质量不足以支撑核聚变,但它们的质量仍达到木星的13倍。巨行星与低质量褐矮星之间的确切分界线仍在讨论之中,发现更多流浪行星有助于科学家解答这个疑问。科学家表示宇宙中的流浪行星数量可能超出预计

万物生长靠太阳吗?流浪行星或可孕育生命

不环绕恒星运行的流浪行星仍能依靠内部热量孕育生命

来自恒星的热量被认为是系内行星孕育生命的关键因素,但是天文学家指出,不围绕恒星运行的“流浪行星”仍能孕育生命。

虽然这听起来像科幻故事,但是流浪行星可能对科学家提供研究外星生命的一个新途径。法国天体物理学家肖恩·雷蒙德(Sean Raymond)研究分析了流浪行星孕育生命的可能性。

肖恩指出,为了孕育生命,自由漂浮的流浪行星需要液态水。一颗行星必须拥有足够的热量,使液态水形成,在没有主恒星热量的情况下,它的热量只能来自于行星内部。行星表面的冰层可作为一种强绝缘体,其热量必须来自于内部。

如果冰层足够厚,那么冰层之下可能保持液态海洋。雷蒙德预测称,流浪行星必须拥有10千米厚冰层,才能确保数十亿年里冰层之下存在着液态海洋。

据悉,雷蒙德这项研究结论与几年前美国芝加哥科学家的研究十分相似,他们认为,生命可能存在于流浪行星数十亿年,而无需恒星直接提供的热量来源。芝加哥大学天体物理学家多利安·阿博特(Dorian Abbot)和埃里克·斯维特茨(Eric Switzer)发现,热量来自于流浪行星内核放射性元素的分解。

他们将流浪行星命名为“荒原狼行星”,认为流浪行星就像荒原狼一样在星系草原中漫游。然而,阿博特和斯维特茨认为流浪行星很可能存在微观等级的生命形式。

雷蒙德指出,除了来自内部热量之外,另一种流浪行星热量来源很可能是密集大气层。较厚的氢气大气层可使行星表面温度达到液体水冰点之上,很可能存在着湖泊和海洋。

流浪行星很难被发现,它不环绕恒星运行,很少反射光线。但在过去15年里,科学家共发现50颗流浪行星,暗示着流浪行星大量存在于宇宙。科学家对流浪行星特别感兴趣是由于它们代表着未能形成恒星的天体。例如:褐矮星是一种没有足够质量持续核聚变的天体,但是它们的质量仍是木星的13倍。巨行星和低质量褐矮星之间的明确界限仍存在着争议,勘测发现更多的流浪行星或将揭晓其中谜团。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2)
  1. 徐春鹏2023-11-11 00:56徐春鹏[海南省网友]150.121.161.191
    流浪行星未知性让人充满好奇科学家们定会竭尽全力去解开这个谜团!
    顶7踩0
  2. 莣沋愺2023-08-19 03:59莣沋愺[新疆网友]203.194.123.129
    这个话题太有趣了!想象这些神秘流浪行星可能存在生命真是令人兴奋!
    顶0踩0
相关阅读
宇宙中最可怕的星球 流浪行星四处漂泊(将会撞向地球)

宇宙中最可怕的星球 流浪行星四处漂泊(将会撞向地球)

流浪行星是宇宙中最可怕的星球流浪行星在宇宙中很难被人们发现,因为它不围绕着任何恒星运行,而且几乎不反射任何的光线,可以很容易的就隐藏在黑暗的宇

2022-11-23

借助“微引力透镜”(科学家发现迄今最小“流浪行星”)

借助“微引力透镜”(科学家发现迄今最小“流浪行星”)

什么是星际行星?星际行星就是流浪行星

2023-08-14

科学家发现新星体 距离地球143光年(为何被称作“流浪行星”)

科学家发现新星体 距离地球143光年(为何被称作“流浪行星”)

在地球的周围也存在着很多星体,太阳和月亮就是与地球关系最密切的伙伴,正是因为与太阳,地球才拥有了四季与昼夜

2023-05-27

流浪地球的行星发动机 能不能用石头当燃料(未来能源)

流浪地球的行星发动机 能不能用石头当燃料(未来能源)

未来的行星发动机可能要使用新能源众所周知,在地球表面有许多粒子发生氢能聚变反应,人类是否幻想可以利用聚变反应的粒子发动机作为地球的能量,就像漫

2023-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