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排行榜,探索世界,了解各类奇异学识!

相濡以沫58年 华罗庚与妻子晚年争吵不断(去世时已分居5年未见)

时间:2023-05-28 05:17:01

相关推荐

相濡以沫58年 华罗庚与妻子晚年争吵不断(去世时已分居5年未见)

他的一生,用国际知名数学家丘成桐的话来讲便是:“先生起江南,读书清华。浮四海,从哈代,访俄师,游美国。创新求变,会意相得。堆垒素数,复变多元。雅篇艳什,迭互秀出。匹夫挽狂澜于即倒,成一家之言,卓尔出群,斯何人也,其先生乎。”

他的“一家之言”,可是推动了中国数学的发展以及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数学人才。就连美国著名数学史家贝特曼都称他是“中国的爱因斯坦,足够成为全世界所有著名科学院的院士”。

此人即是“中国现代数学之父”、“人民的数学家”——华罗庚。

风华正茂,独爱数学

1910年11月12日,华罗庚于江苏省金坛县出生。

在他出生这一年,他的父亲华瑞栋早已过了而立之年,于是,中年得子的他为了让孩子能够平安健康长大,特地遵照当地习俗,拿着箩筐扣了华罗庚一下,寓意“把根留住”。

因此,华罗庚一开始的名字便叫做“华箩根”。

然而,“根”留住了,却没有足够的“水”去“浇灌”它。

华家不是富贵门户,全家人都是靠着华瑞栋经营的小商店过活。可有了华罗庚后,家庭支出就多了一笔教育费,本来勉勉强强的生活就变得更加艰难了。

而且,小时候的华罗庚完全没有一点“数学大师”的样子。

据说,因为成绩不好,华罗庚小学时只拿到一张修业证书,而非毕业证书。此外,初一时的他数学成绩还多次挂科,需要参加补考才能及格。

话虽如此,但其实华罗庚是特别喜欢算术的,他在帮父亲看店时还会一边算数,算到入迷以至于忘了做生意,气得华瑞栋想打他一顿。

当然,打是不敢打的,毕竟,华罗庚在父母眼里可是“比菩萨还灵”的算数小能手,店里还要靠着他算账。

是金子总会发光,虽然华罗庚在学校成绩不好,但他的算术能力还是被数学老师王维克发现了。

在华罗庚因为成绩不好而被其他老师嫌弃不是人才时,王维克第一个站出来反对道:“要知道金子被埋在沙里的时候,粗看起来和沙子并没有什么两样,我们当教书匠的一双眼睛,最需要有沙里淘金的本领,否则就会埋没人才啊!”

慢慢的,在王维克的栽培下,华罗庚的成绩越来越好,最好还以全班第二名的优秀成绩从金坛中学初中毕业。

可以说,王维克是第一个发现华罗庚数学天赋的伯乐,他说:“他在数学方面天赋很好,很有培养前途。”

图 | 华罗庚在昆明老家门前

然而,再有前途,没有钱的话,也上不了学。

1925年,由于家里经济越发贫瘠,华罗庚没法去省城读高中,只能去上海中华职业学校读商科,每学期只需交50元的杂费和食宿费。

后来,家里连着50块钱也拿不出来了,华罗庚只好辍学回家经营商店,并且在闲暇时开始自学《大代数》《解析几何》和《微积分》。

于他而言,学可以辍,数学不可以弃。而且,也如他所说:“自学,不怕起点低,就怕不到底。”

只是,他越学越入迷,沉浸在数学世界不可自拔。华瑞栋见他这般爱数学的模样就开始来气,想直接烧了他的数学书和草稿纸,免得不把家里商店当正业。

但就算如此,华罗庚也不怕,继续沉迷于自己的数学天地里。直到1930年,他终于可以光明正大地投入到数学事业中。

那一年,王维克担任了金坛中学的校长,华罗庚被聘请为学校的会计兼庶务以及数学教员。

伯乐再一次向他伸出了援手,而他,毫不犹豫地抓住了这次机会。

可惜,把握住机会的他抵挡不住病魔的侵袭。

在担任数学教员没多久后,华罗庚便染上了流行性瘟疫,病了半年,卧床整整一年后才痊愈,但左腿还是落下了后遗症——终身残疾。

不过,在卧床那一年里,华罗庚这个名字却在学术界上炸开了锅。

原来早在生病之前,华罗庚便写了《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一文,该文章发表后,清华大学数学系教授杨武之和系主任熊庆来纷纷对这位未曾谋面的人表示赞赏。

于是,出于惜才的缘故,这两位教授在了解完华罗庚的情况后便去和学校交涉,试图让学校聘请华罗庚到清华大学教学。

因此,于1931年8月起,华罗庚便成了清华大学数学系的一员。

21岁的他,从这一年开始,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他白天担任助理员,晚上回宿舍学习,平时还要去听熊庆来的理论课。最后,华罗庚以一年半的时间攻下了数学系的全部课程,且还自学了英德法三种语法。

更为厉害的是,在那段忙碌的时间里,他先后还发表了三篇英文版的数学论文。

从当初的挂科少年变成如今的数学学者,华罗庚一直未曾改变过自己对数学的喜爱。

可以说,他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了数学,不管是在和平年代,还是在将来的动荡岁月。

携手佳人,共同前进

他常说,自己的一生有三大劫难:一是“童年时,家贫,失学,患重病,腿残废”;二是“抗日战争期间,孤立闭塞,资料图书缺乏”;三则是在十年动荡期间,家被翻毁,“手槁散失,禁止他去图书馆,将他的助手与学生分配到外地等”。

可纵使这三大劫难再难熬,他也坚持下来了。因为,有她的陪伴。

1927年,华罗庚17岁,在父母安排下,他与当地一名叫吴筱元的姑娘结婚。虽然是包办婚姻,但两人私下相处得还是挺好的,有很多共同话题。

尽管一个精通数学,一个粗通文学,兴趣爱好皆不同,但两人还是对彼此都有好感。只是,对于他们二人的结合,免不了有人爱说闲话。

当时有人曾对华罗庚说:“你和你媳妇算是门当户对了。”

这话是在讽刺华罗庚同吴筱元两家都穷,所以门当户对。因此,华罗庚便笑着回怼:“没错,我是初中文凭,她是小学文凭,这不就是门当户对吗?”

一句话,让对方无法反驳,毕竟他说的是事实。

当然,这也只是一出小闹剧,并不影响华罗庚和吴筱元的感情。两人在婚后第二年便有了个女儿,名为华顺,寓意“顺心顺意”。

可惜,孩子顺意了,大人却染上了病痛。就是在华顺出生后,华罗庚和他的母亲得了瘟疫。许是因为年老抵抗力相对较弱,华罗庚的母亲在患病后不久便逝世了,而华罗庚则是每天都处于昏迷状态。

图 | 吴筱元与华罗庚

但看当时华罗庚那情况,许多人都觉得他是活不久的,除了吴筱元。在医生都束手无策的情况下,吴筱元一个人把华罗庚从医院背回了家,自己照顾。

为了能专心地照顾华罗庚,吴筱元还把女儿送到了娘家去,自己则日夜不分地守在华罗庚身边,为他“端屎端尿、擦背翻身、端水送药”。

到了买不起药治病时,吴筱元就把自己的嫁妆饰品全拿去当铺换钱,再不济,她便抛下尊严,低声下气地去找亲戚好友借钱。

为了华罗庚,吴筱元可以连面子都不要,甚至不惜对最爱的人撒谎。

当医生认定华罗庚无药可治时,吴筱元并没有如实将此话告知华罗庚,而是编造了一个善意的谎言,看着病床上虚弱的爱人,她说:“别着急,刚才大夫说了,你的病就要好了,还照上次的方子吃药就行了。”

对于吴筱元的话,华罗庚是百分百相信的,所以才每天听从她的安排按时吃药。

就这样,一天天过去,奇迹出现了。不知是心态原因还是药确实起了作用,华罗庚在躺了半年床后竟然开始恢复了。

然而,病好了,他的左腿却因为长期卧床和高烧的缘故而废了。

但华罗庚并没有因此而沮丧消极,相反,他非常乐观,走路时还刻意先用左腿画个大圆圈,然后再让右腿向前跨一步,他称这样的走姿为“圆和切线的运动”。

而于吴筱元而言,只要华罗庚病好了就行,毕竟,残疾与死亡相比,她宁愿接受前者。

后来,为了能让华罗庚更好地投入到数学事业中,吴筱元把家里一切大小事都揽在了自己身上,就算家里没钱了,她都是自己想办法解决,完全不给华罗庚添加烦恼。

也正是在吴筱元的支持与帮助下,华罗庚在那几年里事业可谓是风生水起。

1934年,24岁的华罗庚先后发表了八篇关于数学的论文,其中有六篇都发表在了国外数学杂志上。自这年起,一提华罗庚,大家都知道他是名扬海内外的青年学者。

不过,华罗庚并不看重这些虚名,他发表论文也只是出于热爱数学,而非追名逐利。

图 | 华罗庚一家在昆明

碧血丹心,爱国如家

如果说,数学在华罗庚心中是第一位的话,那国家,在他心中便有着更加至高无上的地位,无法与任何事物比拟。

1946年,在伊利诺斯大学的邀请下,华罗庚前往美国讲学,并被聘请为终身教授。随着在美国的收入渐涨,华罗庚后来还将妻儿七人一同带到美国生活。

不过,待新中国成立后,华罗庚二话不说便放弃了在美国的好生活,房子汽车他都不想要了,只想回国,回到自己祖国母亲的怀抱。

与华罗庚一起工作的教授们在得知此事后,还打算劝他,说:“先生,我敬佩您的渊博学识。可是,如果您把这一切都抛到了那个贫穷、落后的国度,难道不觉得遗憾吗?”

听闻此话,华罗庚心中并没有丝毫动摇,反而是更加坚定之前的想法,他坦然回应:“不!我是个中国人,理应为自己祖国的繁荣强盛尽力!”

随后,华罗庚便与家人们一起踏上了回祖国的轮船,并在途中写下了“致中国全体留美学生的公开信”,其中字数长达万言,但最让人印象深刻且有同感的便是那一句“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归去来兮!”

是的,外面再好,也比不上自己从小生活的乡土。

或许在许多人看来,华罗庚留在美国比较好,有助于个人发展,毕竟国外的实验设备都要比当时的中国先进。

但在他看来,个人发展与国家发展,毫无疑问是后者更为重要。

早在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时,华罗庚便曾为了国家而放弃在英国深造的机会。纵使时间已过去12年,华罗庚仍是同当初一样,会在关键时刻放弃有助于自己未来的机会,而选择他最热爱的国家。

当然,吴筱元也一样,她世界的主心骨便是华罗庚,华罗庚去哪,她便去哪,不管前方是康庄大道,还是泥坑歪路。

而且,吴筱元与华罗庚信念一致,他们都认为,有国才有家。因此,比起个人,他们宁愿优先国家。

于是,回国后,吴筱元开始担起了华罗庚“私人秘书”的工作,除了日常照顾他之外,还要操心他工作上的事情。

当华罗庚身兼清华大学数学系教授、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和应用数学研究所所长等多项要职,并开始着手创建属于中国自己的数学事业时,吴筱元不仅要操持家中事务,还要帮他处理各种工作上的事情,如抄写论文和回复书信,甚至还会在他外出开会时帮他准备后拐杖、香烟和帽子。

有人曾问吴筱元,为什么要帮华罗庚做到如此地步,明明照顾好他生活起居就行了,何必再帮他处理工作上的事情。

对此吴筱元回答:“我能帮他一点儿忙,他就少操一点儿心,为国家多出点儿力。”

她这样做,为的既是华罗庚,也是国家。

图 | 华罗庚全家福

东劳西燕,情比金坚

若问,吴筱元与华罗庚这段婚姻谁付出得多,或许有很多人都会立马回答是吴筱元。但其实,在这段婚姻里,他们的爱是双向的,同等分量的。

在华罗庚为事业奔波,“从金坛到清华,从清华到国外,从国外回来到西南联大,再到出国归国”这段时间里,吴筱元都是跟在他身边的。

就连华罗庚本人都感慨道:“我这一生的成就,有妻子一半的功劳,她是无名英雄,我的整个事业是与她分不开的!”

反之,在吴筱元心里,华罗庚也是一名英雄。

他会在吴筱元怀孕时放下手中的一切要事,只顾陪伴她,生怕她哪里不方便不舒服。甚至,华罗庚还会提出说让自己做饭,明明他是一个五谷不分,不擅做饭之人。

在他们各自的心里,对方都是自己生命中的英雄。

只是,这份深沉的爱却在后来成了他们争吵的导火线。

十年动荡期间,华罗庚身为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的一员,并没能逃过这场劫难。他先是家被翻乱,后又是被人抓去打。甚至,他在科技大学的办公室还被人撬开了门,里面的数学研究手稿全被偷了。

好在,在1970年,周总理终于出面下批示:“应给华罗庚以保护,防止坏人害他。”

图 | 华罗庚一家

只不过,作为不去干校“劳动”的条件,华罗庚需要去往各地试验并推广他所主张的数学统筹方法。而这趟外出,吴筱元是无法跟随的。

也正是因为如此,才有了后来两人的争吵。但在那之前,华罗庚和吴筱元之间的互动还是特别亲密的。

这不,有一次,在华罗庚出发去洛阳时,他发现了吴筱元为自己准备的一些东西,于是便写信给她道:“今天12点安抵洛阳,在车上发现包中有糖,还是一盒鹿茸糖,你的关心感动了我。”

作为回礼,华罗庚便托学生给吴筱元带了礼物,他还特地写信说:“筱元,现趁一个学生回京送重要公文之便,请他带给你丝棉被絮一条及山萸肉一包,都是我买的。特别是山萸肉,对你的健康很合适,可以泡水,要记着经常喝。”

然而,这样的关系也只维持到了1980年。

明明那个时候,十年黑暗已结束,他们都迎来了光明,可吴筱元的心里却留下了一些阴影。

据华罗庚长子华俊东说:“当时,我响应号召到甘肃安家落户,只有妹妹们留在父母身边,经常有人到家里来闹腾。母亲为了保护父亲,每次都坚定地站在父亲身边,帮助父亲度过了那段艰难的时光。可以说,母亲是父亲最坚强有力的支柱,也是我们这个家的英雄。”

但其实,“英雄”也是会累的。

那十年给吴筱元带来了很大的精神刺激,尽管动荡结束了,她也还是害怕,害怕华罗庚会受伤害。因此,她不愿意华罗庚外出。

可华罗庚正担任着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的职位,经常需要去各地讲学,并没有时间陪在吴筱元身边。于是,两人便开始激烈地争吵。

本来,华罗庚身患心肌梗塞,是不能轻易动怒的,可每次听到吴筱元不准他出差时,他就来气。国家正是落后之际,他不能抛下国家不管,可吴筱元却像是看不到他身上担子似的一直在闹。

可其实,不是她看不到,而是她害怕。吴筱元太爱华罗庚了,所以担心他会再次遭迫害,被人打。

但看着华罗庚情绪越来越激动,吴筱元心情越来越差,他们的儿女们都觉得为了身体着想,两人必须分开。

这个时候分开,或许对双方来说都是最好的放松。

只是,对于他们来说,这同样也是一种遗憾,明明都是深爱着彼此,可却不得不分开。

当然,最遗憾的是,在离开人世前,他们都没得机会见彼此一面。

1985年6月12日下午4时,华罗庚在日本“亚洲文化交流协会”上发表演讲,正当讲完结束时,他突然身体后仰,摔了下去,并于当日晚上10时9分,被宣布因急性心肌梗塞而去世,享年75岁。

早在这之前,华罗庚便曾说过,想要“工作到生命最后一刻”。如今,他做到了,在工作时倒下了,可这样一来,他便错过了与亲人们的最后一面。

自与吴筱元分居开始到逝世,华罗庚与她已经5年未见了,尽管他们之间的感情仍在。如华俊东所说:“这么多年下来,母亲非常不易。没有她的全力支撑,就没有父亲今天的成就,更不会有我们这个家。虽然最后的几年未能团聚,但父母一生互相扶持的感情仍然可歌可泣。”

2003年,吴筱元逝世,享年93岁。为满足父母亲归乡的遗愿,华罗庚的儿女们最后将两人的骨灰合葬在金坛市的华罗庚纪念馆新馆。

时隔23年,他们二人终于团聚了。只是不知,在九泉之下,两人是否会“执手相看泪眼,无语凝噎”,是否会后悔,当初的分离。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2)
  1. 慕嫣儿2023-11-10 17:51慕嫣儿[山西省网友]203.8.115.6
    这样故事让人唏嘘不已58年相濡以沫竟变成了分居未见人生路真是不可思议。
    顶10踩0
  2. 海鸥飛飛2023-08-19 11:34海鸥飛飛[山西省网友]203.55.196.8
    真是感身受相濡以沫58年竟在晚年反目成仇人生变化真是难以预料啊!
    顶9踩0
相关阅读
华罗庚有多厉害 破译专家几个月破译不了的日军密码(他一晚搞定)

华罗庚有多厉害 破译专家几个月破译不了的日军密码(他一晚搞定)

科学虽然没有国界,但是科学家有自己的祖国

2023-02-02

世界上最矮的夫妻(身高不足0.9米却相濡以沫一生)

世界上最矮的夫妻(身高不足0.9米却相濡以沫一生)

一、世界上最矮的夫妻,身高不足0 9米世界上最矮的夫妻丈夫Paulo 身高只有30英寸76 2厘米是当时世界上最矮的人,当今世界上最矮的人应该是钱德拉,他的

2023-06-01

邓小平的5个子女:3个考入北大物理系 长女成画师(幼女最出名)

邓小平的5个子女:3个考入北大物理系 长女成画师(幼女最出名)

这位老妇人正是邓小平的妻子卓琳,而被洒向大海的骨灰便是引领新中国发展至关重要的人,邓小平同志

2023-08-01

普京第二任妻子 艾琳娜·卡巴耶娃(有视频)

普京第二任妻子 艾琳娜·卡巴耶娃(有视频)

艾琳娜·卡巴耶娃于1983年出生在如今的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市曾是一名体操运动员,获得过世界冠军,俄罗斯国家青年委员会的副主席

2022-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