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排行榜,探索世界,了解各类奇异学识!

国共两次庐山谈判有多激烈(蒋介石想逼毛泽东朱德“出洋”)

时间:2023-06-02 04:38:01

相关推荐

国共两次庐山谈判有多激烈(蒋介石想逼毛泽东朱德“出洋”)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围绕着如何实现国共合作共同抗日,国共两党1937年先后在西安、杭州、庐山和南京进行了五次重要的谈判,最终在9月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

其中两次庐山谈判,是指国共两党1937年6月上中旬和7月中旬在庐山举行的关于国共合作的两次谈判。它们既是1937年2月上旬到3月中旬西安谈判、1937年3月下旬杭州谈判的继续,也是1937年8月南京谈判的基础,是西安事变后国共多次谈判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次庐山谈判为1937年6月4日至15日。中共代表周恩来6月4日到庐山。第二次庐山谈判为7月13日至18日,13日

庐山谈判的主要成果

国共两次庐山谈判,内容丰富,交锋激烈,互有进退。尽管谈判在总体态势上,蒋介石处于强势、“主动”的地位,双方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完全平等的谈判,但庐山谈判还是取得了重要成果,较以往谈判又前进了一步。

首先,谈判体现了国共坚持合作抗战的民族大义和正确方向。

谈判是一门既有斗争又有妥协的艺术。这个特点,在庐山谈判中同样鲜明。中共对蒋介石的诸多限制予以争论反驳,同时作出不少让步,如接受蒋介石提出的合组革命同盟会的条件及蒋介石的最后决定权,承认国民党事实上的领导地位,表示按照南京政府的要求进行改制改编。

同样,蒋介石一面对中共提出苛刻的条件,对中共的要求也一度不满,另一面也作出了一些让步,在其日记中甚至出现“为收编共军事愤怒甚盛,但能忍也,故犹未发耳”之类的记载。从谈判过程看,双方交锋固然反映两党现实政治的考量,但更突显的还是合作抗日的民族大义,民族大义自始至终主导着庐山谈判,并成为双方让步、谈判取得成果的根本原因。

其次,在两党合作形式上达成共识,保留了中国共产党的名称。

早在庐山谈判前的1937年5月29日,蒋介石便定下取消共产党名称的预想:“对共问题,如其要公开,则应取消党名”。5月31日,他在庐山“研究对共策略”,设想“组织国民革命同盟会”,作为国共合作的最高组织形式,要求共产党誓行三民主义,国共“各先取消原有党籍,重填盟约、誓书”,各派五至七人组成最高干部会,以蒋为主席,蒋拥有“最后决定权”。

在第一次庐山谈判中,他将这个方案告之周恩来。周即电告延安,中共中央在认真权衡后作出让步,原则同意,并先后提出中共的五人名单及希望作为同盟会和两党合作“政治基础”的共同纲领。

蒋介石在第二次庐山谈判中,对中共所提同盟会纲领“承允讨论”,但最后他还是打消了合组同盟会的打算,取消共产党名称的最初设想没有实现。到9月国民党正式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中共取得了完全合法的地位。

第三,确定了红军改编和辖区政府组成等问题。

关于红军改编,1937年春西安谈判时,双方的差距非常大:中共要求编为12个师,10多万人;国民党提出编为2个师,1.5万人。到第一次庐山谈判时,中共提出编为4个师,蒋介石同意红军编制为3个师,照12个团编制,4.5万人。虽少了一个师,但已与中共要求的12个团基本吻合,因此得到中共的认可。

关于边区政府,双方也取得共识,即成立边区政府,政府正职由南京政府从中共推荐的国民党方面人士中择任,副职由中共推荐。红军编制数目和成立边区政府,是在庐山谈判中进一步得到确认的两个重要问题,表明国民党承认了中共军队和边区政府的合法地位。据学者杨奎松所说,第二次庐山谈判结束不到10天,蒋介石即“电催共产党人照庐山所谈在10日内改编完毕,明示南京将发表三个师的番号,及各师旅团长与政治主任名单”。

第四,蒋介石放弃了要朱德、毛泽东出洋的提议。

按照蒋介石6月上旬的预案,实现国共合作,“共党首要应离军区或出洋”,并明确提出要朱德、毛泽东出洋。这个要求,遭到了周恩来的严词拒绝。蒋虽暂未接受周的意见,在6月17日还想要“毛泽东出洋”,但最终放弃了原案,改为要朱德、毛泽东“须出来做事”。

在周恩来申述红军改编后设立的政训处主官要以“朱正彭副”(即朱德为正、彭德怀为副主官)意见后,蒋虽不同意,但在7月17日的谈判中,提出主任由周恩来或林伯渠担任,最后甚至提到可由毛泽东任副主任。这说明,蒋介石像对待杨虎城那样来对待朱、毛的设想,未能成功,在要求朱、毛出洋包括南方各游击区领袖离开问题上做出了让步。这一点,对于中共来说,其意义非同小可。

第五,蒋介石为谈判预设的对共严格方针,也多半未能落实。

5月底,蒋介石日记记有他的“对共方针”,除前述组织同盟会外,还有10条:“甲、经济从宽;乙、政治次之;丙、军事严定限制;丁、主张坚决绝对不能迁就;戊、行动须令一致;己、区域与军官仅施监察亦可;庚、勿准联合各党各派主张;辛、勿准宣传;壬、改党名,誓行三民主义;癸、领袖权责。”

6月5日蒋在日记又提及:“一、对共警告:甲、不能提不必做之言,不能做到之事;乙、绝对服从与一致,不得擅自宣传。丙、不得任意活动与组织;丁、对第三国际之限制。二、国民革命同盟会之组织。三、对倭之攻守。四、对各党各派联系之断绝。”

这些说明,蒋介石在谈判前对中共的方针,十分严苛,除了经济上从宽外,在政治、军事、对共产国际和各党派关系上,都意图对中共予以严格限制。但在谈判中,所有这些方面都有松动。

因此,其日记也出现很有意思的记载,如说“与恩来谈话,解决共党问题”,但研究共党条件“费心神,不亚于去年对倭寇与粤桂叛变之情景”;又如一面表示“对共党条件应严格规定”,一面又认为对共党要“减低目标,注重实际”;一面表示对中共主张不能迁就,一面又说“共党输诚条件亦可接受”。这些,也颇能反映蒋介石在谈判时的真实心态。

第六,蒋介石同意了释放被关押的共产党员。

在庐山谈判中,蒋介石对周恩来表示:“在狱共党可由国方开始分批释放”。蒋还同意共产党代表可出席国民大会、国防会议及解决破坏国共合作、与共产党为难者等问题。与此同时,还确定了尽快释放被关押的沈钧儒等七君子,蒋在6月17日同意“对沈等之处置,宜早解决”。

蒋介石于1937年7月17日在庐山发表《抗战宣言》

争论最激烈和未能解决的问题

庐山谈判没有解决的重要问题有,红军改编后是否设立总指挥机关和正式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其中,公布合作宣言只是个时间问题,而设立红军总指挥机关则是贯穿两次庐山谈判,争论最为激烈而未能解决的问题。

否设立红军指挥机关,实质上决定着红军的指挥权,因此成为庐山谈判的核心问题。

早在庐山谈判前的3月上旬,蒋介石即定有对红军“只可编其部队,而决不许其成立军部,或总指挥部”的方针。中共的原则立场则是,坚持“红军设某路军总司令部”,最多让步为“设总指挥部”。

在第一次庐山谈判中,周恩来对此作了充分阐述。但蒋介石坚决不让步,其6月8、9日的日记记有:“共党必欲将收编部队设立总机关,此决不能允许也”“共党尚设军事总机关,余严拒之”,坚持红军改编后只设政训处,还要求朱德离开红军。

对此,周恩来明确表示不能同意,坚持设立总司令部或总指挥部,并在同宋子文、宋美龄等会谈中,再三陈述以政治名义管理军队不妥,红军改编后师以上的统帅机关应给军事名义,并通过他们同蒋介石磋商。在离开庐山回延安后,周恩来仍多次与国民党方面进行协商。

6月22日,周恩来在延安分别致电蒋介石、宋美龄和顾祝同、张冲等,重申中共中央的意见,指出如红军改编后三个师之上无指挥机关和主持人选,“实无法进行改编”,尤其是朱德的去留影响极大,希望国民党方面鉴察实情,改变处置,以渡难关。

26日,顾祝同致周恩来电转达蒋介石的意见,指出对中共意见实难同意,要求体念其处境之苦,不必斤斤计较于此“区区小枝节”。29日,南京政府再电延安,坚持只能设政训处。事实上,红军的指挥权是大问题,而不是“区区小枝节”,蒋介石如此坚持,也正说明该问题的极端重要。

因此,设立红军指挥机关继续成为第二次庐山谈判的重心。此时,卢沟桥事变已经爆发,国共合作更显急迫,但蒋介石不但仍不让步,而且竟然表示红军改编后,各师须直隶行营,政治机关只管联络,与6月庐山谈判时的意见“出入甚大”。周恩来当然不满,对蒋介石表示如此则事难做通,且恐碍此后各事之进行,再申华北炮火正浓,“寇深祸至,抗战前线使用改编之红军,当在不远。编整训练,万难无兼筹并顾之统率机关。”

在蒋坚不退让之下,中共于7月17日提出从大局出发,红军改编后平时可设政训处指挥,以朱德、彭德怀为正副主任,但战时不能不设指挥部,以资统率。但这些都未能让蒋改变主意,致使第二次庐山谈判匆匆结束。直到8月,由于日军进攻形势严峻,蒋才接受中共主张,红军的指挥机关、军队序列和统帅人选等遂得到圆满解决。

庐山抗战纪念碑

国共庐山谈判是西安事变后双方一系列谈判曲折推进的重要环节,虽然没有最终签订协议、完成合作,但有重要的阶段性成果,是谈判最终成功、第二次国共合作最终实现的必要步骤和重要过程。

中共中央对庐山谈判十分肯定,第一次谈判后即作出了“国共合作渐趋明朗化”的判断,“党中同志极感兴奋”。1941年,国民党谈判代表张冲病逝时,周恩来发表感情深切的文章,谈及庐山谈判的功绩:一登莫干,两至匡庐,“两党得更接近,合作之局以成”。庐山谈判在国共第二次合作史和民族抗战史上,无疑具有重要的地位。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2)
  1. 胖次娘2023-11-12 02:03胖次娘[江苏省网友]103.37.47.227
    为了国家和民族发展历史这些挑战真是令人印象深刻真希望能更多地了解这段历史。
    顶3踩0
  2. 玳唁人⊙小暧2023-08-22 15:20玳唁人⊙小暧[澳门网友]223.82.143.176
    这段历史真是令人震惊蒋介石居有这种想法庐山谈判背真是千头万绪。
    顶1踩0
相关阅读
南昌起义十大元帅军衔(十大元帅南昌起义前军衔是什么)

南昌起义十大元帅军衔(十大元帅南昌起义前军衔是什么)

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部分国民革命军在江西省南昌市举行的武装起义

2023-06-09

论十大关系的作者是谁

论十大关系的作者是谁

这个豆包怎么讲?什么呀?看不清楚呀,字太小了,发不出来呀,可以打字一下,或者简简单单的说一下也是可以的

2023-07-05

1934年国军少将救下8.6万红军(建国后毛泽东叮嘱:一定要找到他)

1934年国军少将救下8.6万红军(建国后毛泽东叮嘱:一定要找到他)

此时的蒋介石已经布置下了周密的铁桶合围计划,试图将中央红军一网打尽

2023-01-27

1920年中国伟人排行榜

1920年中国伟人排行榜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成为继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2023-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