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排行榜,探索世界,了解各类奇异学识!
123排行榜 > 休闲 > 正文

十大将军和十大元帅简介(十大将军和十大元帅)

时间:2023-06-03 07:31:01

相关推荐

十大将军和十大元帅简介(十大将军和十大元帅)

十大元帅

1:朱德,1886年12月1日生,字玉阶。四川仪陇人。1909年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同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曾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76年7月6日在北京逝世,终年90岁。

2:彭德怀(1898—1974),原名得华,湖南湘潭人。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重要领导人之一。1974年11月29日逝世。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他平反昭雪,恢复了名誉。他是一代名将,毛泽东曾为之赋诗:“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骋,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3:林彪,军事家。1907年生于湖北黄冈。1923年6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1971年9月13日乘飞机外逃,在蒙古人民共和国温都尔汗地区机毁身亡。1973年8月20日,中共中央决定开除其党籍。1981年1月25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确认为反革命集团案主犯。

4:刘伯承,1892年生,曾用名刘伯坚,四川省开县人。1912年考入重庆军政府将校学堂。1914年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曾获得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86年10月7日在北京逝世,终年94岁。

5:贺龙,(1896—1969),原名文常,字云卿,湖南桑植人。1914年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1955年9月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1969年6月9日逝世,终年73岁。

6:陈毅,1901年生,字仲弘。四川省乐至县人。191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1年回国。政治工作。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1922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在武汉中央军校担任章。1972年1月6日,因患肠癌在北京逝世,终年71岁。

7:罗荣桓,1902年生,湖南省衡山(今衡东)县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1963年12月16日逝世,终年61岁。

8:徐向前,1901年生,原名徐象谦,字子敬。山西五台县人。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1990年9月在北京逝世,终年88岁。

9:聂荣臻,1899年12月生,四川江津人。1922年参加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1923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19年10月赴法国勤工俭学。1924年到苏联学习。次年9月回国,任黄埔军校秘书兼政治教官。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曾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92年5月在北京逝世,终年93岁.

10:叶剑英,1897年4月28日生,原名叶宜伟,字沧白。广东省梅县人。1917年入云南讲武堂。曾参与筹建黄埔军校,任教授部副主任。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并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2年获哥伦比亚众议院授予的特级大十字民主勋章.1986年10月22日在北京逝世,终年89岁。

://news.enorth.cn/system/2005/04/12/001003439.shtml

十大将军

1:粟裕(1907-1984)湖南省会同县人。一九二六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二七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南昌起义和湘南起义。

2:王树声(1905-1974)原名王宏信。湖北省麻城县人。一九二六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区、县农民协会组织部长。一九二七年参与领导黄麻起义。

3:许光达(1908-1969)原名许德华。湖南省长沙市人。一九二五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二六年入黄埔军校学习。

4:陈庚(1903-1961)原名陈庶康。湖南省湘乡县人。一九二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二四年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

5:罗瑞卿(1906-1978)四川省南充县人。一九二六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学习。一九二八年转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二九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6:张云逸(1892-1974)原名张运镒,又名张胜之。广东省文昌县人。早年加入中国同盟会,曾参加辛亥革命和讨袁护国战争。一九二六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7:肖劲光(1903-1989)湖南省长沙人。一九二零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一九二一年赴苏联学习。一九二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8: 徐海东(1900-1970)湖北省黄陂县人。一九二五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国民革命军第四军三十四团任代理排长。参加了北伐战争和黄麻起义。

9:黄克诚(1902-1986)湖南省永兴县人。一九二五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国民革命军任营政治指导员、团政治教官。参加了北代战争和湘南起义。

10:谭政(1892-1974)原名谭世铭。湖南省湘乡县人。一九二七年在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特务营任文书、书记。参加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一九二七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十大将军和十大元帅简介 十大将军和十大元帅

十大将军,十大元帅怎么死的?

大元帅

朱德:1976年7月6日,朱德不幸因病逝世 享年90岁。

彭德怀:1974年11月29日,因遭林、江集团迫害,在北京逝世,终年76岁(1898年生)。

刘伯承:1986年10月7日,因病逝世 享年94 林彪 :1971年9月13日,在逃往苏联途中于蒙古国东部机毁人亡。

贺龙:1969-6-9,贺龙元帅含冤逝世 享年73岁 陈毅 :一九七二年一月六日,陈毅逝世了。医生开具的死亡证明书上说他死于癌症,享年71岁。

罗荣桓 :1963年12月16日,患肾癌多年的罗荣桓元帅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61岁。

徐向前 :1990年9月21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聂荣臻 :1992年5月14日22时43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

叶剑英:1986年10月22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十大将军

粟 裕:1984年 2月5日16时33分病逝于北京,享年77岁。

徐海东:1970年03月25日,在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残酷迫害下,含恨逝世于郑州。

黄克诚:1986年12月28日在北京逝世。

陈 赓:1961年3月16日在上海逝世,终年58岁。 谭 政:1988年11月6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

肖劲光:1989年03月29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张云逸:1974年11月19日病逝于北京。 罗瑞卿:文革时期受林彪等人诬陷遭批判,1977年被平反,1978年去德国治病不幸逝世。

王树声:1974年1月7日病逝于北京。

许光达:1969年6月3日在北京逝世。(却惨死在林彪、“四人帮”一伙的屠刀下。

授衔简介: 一九五五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实行了军衔制。

在中南海怀仁堂,毛泽东授予朱德等十人元帅军衔;

周恩来授予粟裕等十人大将军衔。

中国军队著名的十大元帅和十大将由此确立。

1、元帅——朱德(1886-1976)四川仪陇县人

朱德,无论从哪个方面思考,第一把元帅交椅非他莫属

由于在党史军史上的地位极为特殊,

今天人们对他的误解也最多。

朱德字玉阶,1886年生于四川仪陇县一个农家。少年下田劳作并读过私塾,20岁时到成都考取了高等师范,毕业后回县城当了体育教员。看到社会黑暗和时局动荡,他徒步跋涉三个月到昆明,考入由留学日本成为“士官三杰”之一的蔡锷所主办的云南讲武堂。在讲武堂中,朱德参加了反清革命的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 朱德毕业后,在滇军中由少尉排长干起,在讨袁和军阀混战中一直升至少将旅长,名震川滇。当时他与别的将领不同,对黩武争权深感厌倦,喜好音乐,在家中广泛接纳青年军官及学生,并读过《新青年》等杂志。

1921年,朱德主动离开月收入大洋数以千计的军界,外出学习。翌年,朱德到上海见到孙中山,提出革命不能靠与军阀结盟。他又见到陈独秀,提出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个旧军队的将军想入党,这使当时的中共中央领导人大感惊讶,尽管鼓励朱德追求进步,却未同意。

1922年秋,朱德乘船赴欧,到德国学习战术,并研究社会主义理论。在那里,他见到了周恩来。翌年,经周恩来介绍加入了共产党。

1925年,朱德又入莫斯科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并在军训班学习。在那里,他提出回国后如打不赢就上山,令苏军的教官惊讶。 1926年朱德回国后,利用旧关系到川军、滇军中动员北伐,并秘密做共产党的工作。1927年南昌起义时,朱德率领滇军教育团一部参加,任第九军副军长。起义军南征潮汕失败时,他在危境中率领“铁军”余部近千人进入粤北、湘南,于1928年4月走上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合,建立了红四军并任军长,成为全国第一支主力红军的最高军事指挥员。

1930年,朱德成为红一方面军总司令,翌年成为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此后几十年间,“总司令”在党内成为朱德的代称。在红军长征时,他有时也担负具体作战指挥。

抗战初期,他率八路军总部前往太行山前线。1940年回延安后,因年纪已大,主要协助毛泽东指挥全局,不过1947年攻克石家庄时他曾亲临前线指挥。

建国后,朱德先后任国家和党的副主席、人大委员长,1955年授十大元帅时为第一名。 1959年庐山会议上,他不同意给彭德怀那样定性,被有人说成年老糊涂。“文革”初定林彪为接班人时,他不表赞成,1975年又率先揭发江青,可见心底如明镜。 1976年7月,朱德以90岁高龄去世。毛泽东曾称他是“红司令”,并说,“朱毛,朱毛,我是你身上的毛啊!”

2、元帅——彭德怀(1898-1974)湖南省湘潭县人

彭德怀,在军史上的地位仅次于朱德,

授衔时是军委工作的主持人,又是第一野战军的代表。

尽管他军事业绩上有胜有败,但从平江暴动到朝鲜停战,

一直在第一线从事战斗指挥,这一点全军无人可比。

他的军事造诣并不出色,

但二十多年身经百战的资历足以使他傲视群雄,

位列元帅第二理所当然。

3、元帅——林彪(1906-1971)湖北黄岗县人

林彪,第四野战军的代表,

十大元帅中他的战绩和指挥能力都堪称第一。

但他在十人中的资历倒数第二,位列第三是

由于当时他是十人中除朱德外唯一的政治局常委 林彪原名林育蓉。湖北省黄冈县人。一九二三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一九二五年考入黄埔军校,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二七年在国民革命军叶挺独立团任排长、连长。参加了南昌起义和湘南起义。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营长、团长,第一纵队司令员,红四军军长,红一军团军团长,红军大学校长。参加了红军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师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司令员,第四野战军司令员,指挥了辽沈、平津等重大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南军区司令员,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部长,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

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 [

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第七、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副主席,第九届中央副主席。

“文化大革命”中与陈伯达、黄永胜、吴法宪、叶群、李作鹏、邱会作等结成反革命集团,同江青反革命集团互相勾结,有预谋地诬陷迫害党和国家领导人,阴谋夺取党和国家的最高权力。阴谋败露后,于一九七一年九月十三日乘飞机外逃,在蒙古温都尔汗地区坠机身亡。

一九七三年中共中央决定开除其党籍。一九八一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确认为反革命集团案主犯。

4、元帅——刘伯承(1892-1986)四川开县人

刘伯承,第二野战军的代表,军事生涯仅次于朱德。

他在军事指挥和学术上都有很高的成就,

对中国军队正规化的影响最大。

白崇禧称他是“共军第一号悍将”,

而毛泽东对他则别有看法。

授衔时刘伯承在党内军内已无实权,

位列第四的原因一是因他的资历,二是他在军中人望甚高,

三是毛泽东不会将他对刘的看法公开化。

5、元帅——贺龙(1896-1969)湖南桑植县人

贺龙,借助南昌暴动总指挥

和红二方面军总指挥的资历成为元帅。

他未受过正规的军事教育,

军事造诣和战绩没有任何出色之处。

他创建红二军团时有很强的封建宗族色彩在十年间洪湖苏区仅能自保,谈不上发展。

后人往往将此归罪于夏曦洪湖肃反,

其实鄂豫皖苏区的肃反比洪湖苏区更为严重。

抗战时一二零师是八路军的三个师中力量最弱、战绩最小的,

长期担任预备队的角色。

贺龙解放战争时仅任晋绥军区司令这一兵团级的职务,

建国后任体委主任。

但如仅就表象认为贺龙一无是处也不客观,

授衔时他在军委中位置仅次于彭德怀和林彪,

庐山会议后他更担任了军委第二副主席,

成为毛泽东牵制林彪的首要人物,

六五年取消军衔制就出自他的手笔。

6、元帅——陈毅(1901-1972)四川乐至县人

陈毅,一身代表着南方三年游击战、新四军、

第三野战军三个派系。

他是半路出家从军的文人,军事造诣有限。

抗战以来他指挥的较大战役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都要依赖粟裕。

但他在军中的资历和地位,

以及他与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人的历史渊源,

而使得这三个派系的代表人物只能是他,不可能是粟裕。

7、元帅——罗荣桓(1902-1963)湖南衡山县人

罗荣桓,众所周知他是政工元帅,

代表着政工在军中的地位]

意味着中国军队所特有的中国特色。

在十大元帅中他的资历最浅,二七年入党,

从未担任过战略方面的最高职。

同时他又是十人中学历最高的,上过大学。

8、元帅——徐向前(1901-1990)山西五台县人

徐向前,同贺龙类似,

借助红四方面军总指挥的身分成为元帅。

他的资历仅高于林彪和罗荣桓,

在黄埔一期毕业生中原是不被看好的人物。

他的军事业绩最显著之处是曾指挥过一度是红军中

最强的红四方面军。

但自从指挥西路军在河西走廊全军覆没后,

再不曾有过值得一提的战绩。

解放战争时他仅任兵团司令,

在大局已定的情况下攻克了太原。 ]

由于红四方面军这一派系人数众多,

必须在元帅中有代表人物,

曾为总指挥的徐向前就是最佳人选了。

9、元帅——聂荣臻(1899-1992)四川江津县人

聂荣臻,华北野战军的代表。

尽管他曾在黄埔军校任职,

但实际也没有受过系统的军事教育。

他指挥华北野战军同傅作义对峙三年

没有出色的战绩。

他一生的军事业绩中,凡辉煌之处往往与林彪有关:

红军时期他是红一军团政委;

抗战开始时他担任一一五师副师长;

平津战役又是东野与华野联合作战,

以至于北京军事博物馆的一位创作员曾经说过:

“要想写好《聂传》,先得搞好《林传》。”

10、元帅——叶剑英(1897-1986)广东梅县人

叶剑英,没有派系背景,没有实际战绩。

由于在十人中名列最后,容易诱发人们揣测。

实际上,因上述几个因素的制约,

除他之外找不出别人能平衡这个位置了。

确定叶剑英为元帅在于他的特殊地位和资历,

从北伐直到建国,他一直充当着

“中共军方在政坛上的代表”这一角色,

除他之外党内军内再无他人有这种特殊地位了。

而在资历方面,他的军事生涯仅次于朱德和刘伯承。

自云南讲武堂毕业后,

他在粤军中长期担任高级幕僚的职务,

当他协助老蒋率黄埔学生军第一次东征时,

林彪还没进黄埔的大门呢;

长征中他一度接替刘伯承任红军总参谋长;

解放战争三年,他又任总参谋长直至建国。

在重大历史事件中,他两度扮演了微妙的角色,二七年七月他向贺龙、叶挺通报朱培德的动态

而直接引发了南昌暴动;

三五年过草地时他的作为又导致了红军的公开分裂。

且不说他在以后的岁月中,

对粉碎“四人帮”和华、邓之争所起的微妙作用了。

至于他本人军事造诣与指挥能力如何,历史没给他机会证明

从十大元帅的各人背景看,哪一个都动不得,

十大将换谁上来都会引发新的不平衡。

再看看十大将的人选,派系平衡的因素减弱了,

而当时职务的因素加强了。

大将

1、大将——粟裕(1907-1984)湖南省会同县人

粟裕,他的军事造诣和战绩在全军首屈一指,

许多方面甚至超过了林彪。

而他长期是以陈毅的副手身份指挥作战,

建国后任过短时间的总参谋长一职,

授衔时却不在这一重要位置上,

而且他的资历只能够和罗荣桓相比。

陈毅代表新四军和三野的元帅地位已定,

粟裕只能委屈了。

至于粟裕争当元帅的传说是站不住的,

那是人们根据他的战绩和位列大将首席而产生的臆测,四八年中央军委曾计划将粟裕指挥的华野外线兵团

即苏北兵团扩编为华中野战军渡江作战,

而将华野的内线兵团即山东兵团升级为华东野战军。

这一计划本以明令发表,许世友、谭震林、刘少卿

指挥的山东兵团已使用华东野战军的名义达三个月之久。

而正是由于粟裕本人的反对,这一计划才撤销。

同时,粟裕还坚决主张已到中原的陈毅继续兼职华野司令。

可见,粟裕放弃了成为方面大军主官的机会,

很难认为到授衔时他会再争执一番。

2、大将——徐海东(1900-1970)湖北省黄陂县人

徐海东,陕北方面的代表,

他的大将军衔完全是派系平衡的典型。

红军长征时除了三个方面军外,

还有一只独立长征的部队最先到达陕北,

即红二十五军,徐海东是这只部队幸存的指挥者,

与陕北红军合编为红十五军团之后,徐海东任军团长。

斯诺所写《西行漫记》中曾提到,

蒋介石称徐海东为“文明的一大害”。

由于在战争中肺部负过重伤,

他在抗战开始不久后就已不能工作,

一直处于疗养状态,直至七零年去世。

陕北方面的代表人物刘志丹阵亡,高岗自杀,

徐海东是这一派系中的最高人物了,

而且他为人一向正直和善,与世无争

授他大将不会引起不平衡。

3、大将——黄克诚(1902-1986) 湖南省永兴县人

黄克诚,第四野战军的代表。

他的战绩、资历与别人相比有值得商榷之处,

但是他当时的职务是总参谋长兼军委秘书长,

这一点是他获大将军衔的重要因素。

4、大将——陈赓(1903-1961)湖南省湘乡县人

陈赓,第二野战军的代表。

二野参谋长李达是三一年宁都起义才参加红军的,

尽管军事造诣很高,但资历不足以为二野的代表人物。

陈赓的军事造诣和战绩均是中流,而他的名气甚大,

是黄埔军校一期毕业生中的佼佼者。

著名的“黄埔三杰”中,蒋先云战死,

贺衷寒去了台湾,陈赓是硕果仅存了。

5、大将——谭政(1902-1988)湖南省湘乡县人

谭政,当时任总政治部主任,

与元帅中罗荣桓的情况一致,

是大将中政工方面的代表,

同样意味着中国军队的特色,与派系平衡无关。

6、大将——萧劲光(1903-1989)湖南省长沙人

萧劲光,第四野战军的又一代表

海军司令的职务是他获大将军衔的重要因素,

在所有元帅和大将中只有他在苏联进修过海军业务。

在资历方面,只提一点就够了。

当年江西苏区党内斗争中有一顶帽子以他的名字命名,

叫做“萧劲光式的右倾机会主义”。

7、大将——张云逸(1892-1974)广东省文昌县人

张云逸,除粟裕外第三野战军的又一代表,

几乎可认为他的大将军衔完全是因他的资历而来的。

大将中他的年事最高,是唯一参加过护国讨袁的。

广西百色起义时他任红七军军长,

在邓小平离队后他率红七军艰苦转战进入中央苏区,

任红军副总参谋长。抗战和解放战争时

他在华东方面的军职一直高于粟裕。

叶挺任新四军军长,他任参谋长兼第二支队司令;

陈毅任军长,他任副军长;

华野成立,他又先后任过副司令兼参谋长。

这些职务大将中无他人可比。

8、大将——罗瑞卿(1906-1978)四川省南充县人

罗瑞卿,华北野战军的代表。

他的军事业绩和指挥能力都很一般,

资历也不出众,是有争议的人物。

而他当时的职务为公安军司令兼公安部部长,

工作性质特殊与最高层直接相关

毛泽东对他颇为赏识,是党内军内正在上升的人物,

庐山会议后也正是他接任了黄克诚总参谋长

和军委秘书长的重要职务。

9、大将——王树声(1905-1974)湖北省麻城县人

王树声,红四方面军的代表。

与元帅中徐向前的情况一致,

尽管王树声战争中没有骄人战绩,

甚至在解放战争中的职务低于多数大将,

但他担任过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

仅此一项足以保证他的大将军衔。

授衔时他的职务与陈赓相同,都是国防部副部长。

10、大将——许光达(1908-1969)湖南省长沙市人

许光达,做为红二方面军在大将中的代表人物列名最后,也是十大将中争议最大的人。

他的职务、资历、战绩明显低于其他的人,而且在红军中仅担任师长,对红二方面军的代表性都嫌不足。由于红二方面军产生的高级将领本来就少,参谋长李达因资历有限而排除在大将之外。

而曾担任红二方面军副总指挥的萧克,本是最有资格的人选,但他在长征时支持过张国焘的路线,又与此时主持军委的彭德怀水火不容,加上他当时训练总监察部副部长兼陆军训练部部长的职务较低,故而没得到大将的位置。

授予许光达大将军衔的重要因素在于,中国当时在借助苏联建立自己的装甲兵,为了对等谈判,中国的装甲兵司令应与苏军的军衔相同。

作为装甲兵司令的许光达也就顺理成章地获得了大将军衔,在各兵种的主官当中成了特例。

综合十大元帅和十大将的每个人的情况来看,授衔时多种因素都在起着作用,既不是纯粹的“论资排辈”,也不是简单的“论功行赏”,而是党内军内多年来战争历程和人事变迁的综合平衡。

站在今人的角度上,尽可以对他们每个人品头论足,但如果从授衔时的历史环境出发,相信这二十个人堪称是“最佳组合”了。

十大元帅的简介

十大元帅由来

1955年9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了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的决议。毛泽东主席向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 ,共10人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据统计,十大元帅中直接或间接参加过南昌起义的就有7位:朱德、贺龙、刘伯承、聂荣臻、陈毅、林彪、叶剑英。其余也参加过秋收起义、广州起义。

授元帅军衔及授予勋章典礼,于一九五五年九月二十七日下午五时,在北京怀仁堂隆重举行。毛主席亲自把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的命令状、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分别授予获元帅军军衔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

十大元帅生平简介

1、质朴元帅朱德

戎马一生,功绩卓著;忠职勤政,鞠躬尽瘁;

胸怀天下,气度恢宏;谦虚谨慎,纯朴忠厚。

朱德(1886-1976),1886年12月1日生,字玉阶。四川仪陇人。1909年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同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1913年后在滇军任营长、副团长、团长、旅长。曾参加护国运动、护法运动。1922年赴德国留学,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到苏联学习军事,次年回国。1927年在南昌创办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军官教育团,参加领导八一南昌起义,任起义军第九军副军长。1928年参与领导湘南起义,建立工农民主政权,同年4月,率起义军上井冈山,同毛泽东领导的部队会师,成立了中国工农革命军(后改称红军)第四军。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军长。1930年起,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军团长,第一方面军总司令,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和毛泽东一起指挥红军取得了第一、二、三次反“围剿”的胜利。1933年春和周恩来一起指挥红军取得了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1934年10月参加长征。1935年1月,在中共中央召开的遵义会议上,严正批判了“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坚决拥护和支持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在长征途中,对张国焘的分裂红军和叛党活动,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八路军总指挥(后改称第十八集团军,任总司令)。转战晋察冀鲁豫等省,建立和扩大抗日根据地。1940年冬,提出“南泥湾政策”,对发展大生产运动,粉碎国民党反动派对陕甘宁边区的封锁,作出了重大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协助毛泽东组织指挥了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大战役,随后又和毛泽东一起发出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指挥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为推翻国民党统治,夺取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1949年11月至1955年5月兼任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

是中共第六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七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第八届中央副主席,第九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十届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1959年4月起任第二、三、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第一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

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曾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76年7月6日在北京逝世,终年90岁。

2、横刀立马彭德怀

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毛泽东

彭德怀(1898-1974),原名得华,湖南湘潭人。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重要领导人之一。

1916年进入湖南湘军当兵。1922年考入湖南军官讲武堂,1923年毕业,任湘军连长。1926年任营长,不久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冬任代理团长。1928年1月任团长。同年4月,面对大革命失败后的白色恐怖,毅然选择革命道路,加入中国共产党。7月与滕代远、黄公略率部发动平江起义,成立红军第五军,任军长。11月率领红五军主力赴井冈山,与毛泽东、朱德领导的红四军会师。1929年初红四军主力向赣南、闽西进军后,留在井冈山坚持斗争。1930年6月任红三军团总指挥。 1931年11月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他参与指挥了第一、第二、第三次反“围剿”,在保卫中央革命根据地的战斗中屡建功勋。1934年1月在中共六届五中全会上,被选为中央候补委员。10月率部参加长征。1935年1月参加遵义会议,拥护毛泽东的正确主张。红一、红四方面军会合后,同张国焘的反党分裂活动进行了坚决斗争。9月任红军陕甘支队司令员。11月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红军第一方面军司令员,参与指挥了直罗镇战役。1936年被补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先后任抗日先锋军司令员、西北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参加指挥了东征和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副总指挥(第十八集团军副总司令),协助朱德指挥八路军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开辟华北抗日根据地。1940年秋,在华北组织发动百团大战,使日本侵略军受到沉重打击。1942年8月,任中共中央北方局代理书记,1943年9月回延安,协助毛泽东、朱德指挥华北敌后抗战。1945年在中共七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兼总参谋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西北野战军(后编为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放弃延安后,指挥3万部队在陕北与敌23万人周旋作战,连战皆捷,粉碎了国民党军对陕北的重点进攻。在战略决战阶段,率部解放了西北五省。

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西北军政委员会主席、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一书记、西北军区司令员。1950年10月,出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指挥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鲜作战。经过著名的五次战役,粉碎了联合国军对朝鲜北部的进攻,迫使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1952年回国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1954年后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对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曾获得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

1956年在中共八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1959年7月,在庐山会议期间,因为反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左”倾错误,为民请愿,而受到错误的批判,被打成“彭、张、黄、周反党集团”的骨干成员,免去国防部长职务。1965年重新工作,被任命为“三线”建设委员会副主任。“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诬陷和残酷迫害,多次被游斗。1974年11月29日逝世。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他平反昭雪,恢复了名誉。他是一代名将,毛泽东曾为之赋诗:“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骋,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3、精谋善战林彪

精于运筹,多谋善战;攻于心计,贯用机巧;

深沉寡语,用心歹毒;残忍虚伪,阴险诡谲。

林彪(1907-1971),军事家。1907年生于湖北黄冈。1923年6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10月毕业后国民革命军叶挺独立团任排长,参加了北伐战争。1927年8月参加南昌起义。起义军在广东潮汕地区失败后,随朱德、陈毅转战闽粤赣湘边界。1928年1月参加湘南起义。同年4月随部队上井冈山,先后任红军第四军二十八团营长、团长,参加了巩固和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29年1月随军挺进赣南、闽西,3月任红四4军第一纵队司令员。1930年6月任红四军军长。1932年3月任红一军团总指挥(后称军团长),率部参加了长沙、赣州、漳州、南雄水口、乐安宜黄等重要战役和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多次指挥所部担任主攻任务。1934年10月率红一军团开始长征,参加突破国民党军四道封锁线和强渡乌江等作战。1935年1月参加了遵义会议,会后指挥所部参加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等作战。同年9月任陕甘支队副司令员兼第一纵队司令员,到达陕北后率部参加了直罗镇战役和东征战役。1936年6月任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后改称抗日军政大学)校长,后兼政治委员。抗战爆发后任八路军第115师师长,率部挺进华北前线,同聂荣臻指挥了平型关战斗。1938年冬赴苏联就医。1942年2月回国。抗战胜利后,先后任东北人民自治军总司令、东北野战军司令员等职,与罗荣桓等指挥了四平、新开岭、三下江南、四保临江和辽沈战役等重要战役,解放全东北。1948年底率部入关,与罗荣桓、聂荣臻一起指挥平津战役。1949年3月起任第四野战军司令员等职,先后指挥了湘赣、衡宝、广东、广西等战役。

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中南军政委员会主席、中南军区兼第四野战军司令员、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国防部部长、中央军委副主席等职。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曾获得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

“文革”中与陈伯达、黄永胜、吴法宪、叶群、李作鹏、邱会作等结成反革命集团,有预谋地诬陷迫害党和国家领导人,阴谋夺取党和国家的最高权力。阴谋败露后,1971年9月13日乘飞机外逃,在蒙古人民共和国温都尔汗地区机毁身亡。1973年8月20日,中共中央决定开除其党籍。1981年1月25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确认为反革命集团案主犯。

4、新世孙吴刘伯承

戎马一世,勤学一生;施计用兵,略胜孙吴;

指挥若定,出神入化;雄才大略,古名将风。

刘伯承(1892-1986),1892年生,重庆开县人。1912年考入重庆军政府将校学堂。1914年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辛亥革命时期从军,参加了反对北洋军阀的护国、护法战争,任连长、旅参谋长、团长。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北伐战争时期,任国民革命军四川各路总指挥、暂编第十五军军长。1927年参加领导了“八一”南昌起义,任中共前敌委员会参谋团参谋长。后留学苏联,先后在高级步兵学校及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1930年回国。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共中央长江局军委书记,红军学校校长兼政治委员,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长兼中央纵队司令员,中央红军先遣队司令,中革军委总参谋长,红军大学副校长,中央援西军司令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师长。解放战争时期, 任晋冀鲁豫军区司令员, 中原军区司令员,第二野战军司令员, 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南京市市长。

建国后,历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二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院长兼政委,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军委训练总监部部长,高等军事学院院长兼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1959年4月起任第二至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80年辞去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职务。1982年后因年龄和健康原因辞去党、国家和军队领导职务。是中共第七届中央委员,第八至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曾获得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

5、胸怀坦荡贺龙

历尽艰险,百折不挠;血雨腥风,英勇善战;

光明磊落,无私无畏;豁达大度,胸怀坦荡

贺龙(1896-1969),原名文常,字云卿,湖南桑植人。1914年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曾任县讨袁护国军总指挥,湘西护国军营长,靖国军团长,四川警备旅旅长,混成旅旅长,建国川军师长。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第九军一师师长,第二十军军长。1927年8月参加领导南昌起义,任起义军总指挥,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军长,中共湘鄂西前敌委员会书记,红二军团总指挥兼红二军军长,红三军军长,红二、六军团总指挥兼湘鄂川黔省革命委员会主席和湘鄂川黔军区司令员,红二方面军总指挥。1935年率部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中央军委委员、八路军一二0师师长、一二0师军政委员会书记,率部开辟晋西北抗日根据地。1939年任冀中军政委员会书记、冀中区总指挥部总指挥。1940年任晋西北军政委员会书记、晋西北军政民联合委员会主任委员。1942年到延安,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员。1945年当选为第七届中共中央委员。抗战胜利后,任晋绥军区兼晋绥野战军司令员、第一野战军副司令员、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二书记、西北军区司令员、西安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

建国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西南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三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任。1952年任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主任。1954年任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体委主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1955年9月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曾获得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

1956年当选为第八届中共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1959年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央军委国防工业委员会主任。

1969年6月9日逝世,终年73岁。

6、诗人元帅陈毅

博学多才,文武两全;光明磊落,刚毅如山;

胸襟坦荡,仗义执言;宽厚仁慈,伟人风范

陈毅(1901-1972),1901年生,字仲弘。四川省乐至县人。191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1年回国。1922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在武汉中央军校担任政治工作。同年在南昌起义部队任第十一军二十五师七十三团政治指导员。参加领导了湘南起义。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党代表,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十二师党代表、师长,红四军政治部主任、军委书记,红六军、红三军政治委员,中共赣西南特委书记,红二十二军军长,江西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西方军总指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办事处主任。红军长征后,留在江西苏区,领导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

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员,江南指挥部、苏北指挥部指挥,新四军代军长、军长。

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山东军区司令员,华东军区司令员,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原军区和中原野战军副司令员,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建国后,任华东军区司令员兼上海市市长,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1954年任国务院副总理。1958年兼任外交部部长。还曾任国务院外事办主任,外交学院院长,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名誉会长,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第一至三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全国政协第三、四届副主席。是中共第七、九届中央委员、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曾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72年1月6日,因患肠癌在北京逝世,终年71岁。

7、政工巨匠罗荣桓

“记得当年草上飞,红军队里每相违。长征不是难堪日,战锦方为大问题。斥鹦每闻欺大鸟,昆鸡长笑老鹰非。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毛泽东七律《吊罗荣桓》

罗荣桓(1902-1963),1902年生,湖南省衡山(今衡东)县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参加了湘赣边秋收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军一师一团特务连党代表,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十一师三十一团营党代表,第二纵队党代表,红四军政治委员,红一军团政治部主任,江西军区政治部主任,红军总政治部巡视员、动员部部长,红八军团政治部主任,红一军团政治部副主任,红军大学一科政治委员,中国工农红军后方政治部主任。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一一五师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山东分局书记。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东北民主联军副政治委员,东北军区副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第一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华中局第二书记,华中军区、中南军区第一政治委员。

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检察署检察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兼总干部管理部部长,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第一、二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第一、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是中共第七届中央委员、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曾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63年12月16日逝世,终年61岁。

8、宽和干炼徐向前

虚心善学,战中成才;敢于自责,勇当大任;

质朴谦逊,敦厚宽和;运筹自如,智勇兼备

徐向前(1901-1990),1901年生,原名徐象谦,字子敬。山西五台县人。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曾任国民军第二军第六混成旅教导营教官、参谋、副团长。1927年任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队长,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广州起义中任工人赤卫队第六联队长。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工农革命军第四师第十团党代表、师参谋长、师长,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一师副师长,红一军副军长兼第一师师长,红四军参谋长、军长,红四方面军总指挥,红军右路军总指挥、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一二九师副师长,八路军第一纵队司令员,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副司令员兼参谋长,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代校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华北军区副司令员兼第一兵团(后改为第十八兵团)司令员兼政委。

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中央军委)总参谋长,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部长,第一至三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第三、四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是中共第七、九、十届中央委员,第八、十一、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曾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90年9月在北京逝世,终年88岁。

9、睿智明达聂荣臻

献身革命,坚忍不拔;精明睿智,果敢明达;

胸怀全局,高瞻远瞩;一生戎马,功绩如山。

聂荣臻(1899-1992),1899年12月生,重庆江津人。1922年参加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1923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19年10月赴法国勤工俭学。1924年到苏联学习。次年9月回国,任黄埔军校秘书兼政治教官。1926年7月任中共广东区党委军委特派员,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被派往上海,协助周恩来将工人纠察队转入秘密活动,同年5月任中共中央军事部参谋长,并参加南昌起义、广州起义,任十一军党代表。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共前敌军委书记。1929年8月任中央军委参谋长。1931年底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先后任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第一军团政委。1932年后任红军东路军政委,参与指挥漳州战役,率部参加第四、第五次反“围剿”。1935年1月在遵义会议上,坚决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抗战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副师长、政委,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书记、军区司令员兼政委。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委,中共晋察冀中央局书记,中共中央华北局第三书记,华北军区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平津卫戍区司令员,北平市军管会主任、市长,1949年出席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

建国后,历任中央军委秘书长兼中国人民解放军代总参谋长,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科委主任、国防科委主任,中国老龄问题全国委员会名誉主任,中国发明协会名誉会长。1966年在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上增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1977年、1982年当选为十一、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1975年、1978年任第四、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80年辞去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职务)。是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共七至十届中央委员。

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曾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92年5月在北京逝世,终年93岁。

10、精明机智叶剑英

大智大勇,献身革命;聪明机智,力挽狂澜;

运筹帷幄,能参善谋;气度恢弘,纵横捭阖。

叶剑英(1897-1986),1897年4月28日生,原名叶宜伟,字沧白。广东省梅县人。1917年入云南讲武堂。曾参与筹建黄埔军校,任教授部副主任。1926年任国民革命军新编第二师师长,后任四军参谋长。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12月率领所部教导团参加广州起义,任军事指挥部副总指挥。1928年赴莫斯科学习。1930年回国。1931年到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历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兼总参谋长,中央军委总参谋长兼红一方面军参谋长,西北军委会参谋长兼红一方面军参谋长,工农红军学校校长,瑞金卫戍区司令,闽赣及福建军区司令员。参加了长征,任一纵队司令员、前敌总指挥部参谋长。到陕北后参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抗日战争时期,曾任八路军参谋长,并协同周恩来在国民党统治区做统战工作。1941年2月任中央军委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华北军政大学校长,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北平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北平市市长。1946年任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中共首席代表。1948年12月—1949年8月任中共北京市委第一副书记。

建国后,历任广东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广州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广州市市长、市委书记,华南军区司令员兼政委,中南军区副司令员、代司令员,中共中央中南局代书记。1949年10月当选为中苏友好协会总会理事、中央人民政府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1949年12月—1953年1月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1950年4月任广东省政府主席。1950年9月—1954年7月任广东省政府财经委员会主任(兼)。1953年1月任中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1954年6月任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1954年9月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1954年11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装力量监察部部长。1958年3月任军事科学院第一任院长兼政委。1959年4月、1965年1月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1965年1月当选为第四届全国政协副主席。1975年1月任国防部部长。1978年3月当选为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1983年辞)。1982年9月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1983年6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还曾任中国钓鱼协会名誉主席,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第九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十、十一届中央副主席,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常委。是中共第七届中央委员, 第一至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1985年9月经中共全国代表会议同意不再担任中央委员,同年辞去党、国家和军队领导职务。

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并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2年获哥伦比亚众议院授予的特级大十字民主勋章。

1986年10月22日在北京逝世,终年89岁。

十大元帅排名

一九五五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实行了军衔制。在中南海怀仁堂,毛泽东授予朱德等十人元帅军衔,十大元帅原来是这样排名的。授衔时多种因素都在起着作用,既不是纯粹的“论资排辈”,也不是简单的“论功行赏”,而是党内军内多年来战争历程和人事变迁的综合平衡。

1、朱德元帅1955年授十大元帅时为第一名。由于在党史军史上的地位极为特殊。 毛泽东曾称他是“红司令”,并说,“朱毛,朱毛,我是你身上的毛啊!”

2、彭德怀元帅授衔时是军委工作的主持人,又是第一野战军的代表。在军史上的地位仅次于朱德。但从平江暴动到朝鲜停战,一直在第一线从事战斗指挥,这一点全军无人可比。

3、林彪元帅是第四野战军的代表,位列第三是由于当时他是十人中除朱德外唯一的政治局常委。战绩和指挥能力都堪高。

4、刘伯承元帅是第二野战军的代表,军事生涯仅次于朱德。他在军事指挥和学术上都有很高的成就。位列第四的原因是因他的资历,在军中人望甚高,

5、贺龙元帅是南昌起义总指挥,红二方面军总指挥。授衔时他在军委中位置仅次于彭德怀和林彪。

6、陈毅元帅在军中的资历和地位高以及他与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人的历史渊源。曾任新四军军长。

7、罗荣桓元帅众所周知是政工元帅,代表着政工在军中的地位(同时是十元帅中学历最高的,上过大学)。

8、徐向前元帅是红四方面军总指挥,资历仅高于林彪和罗荣桓,红四方面军代表人物。

9、聂荣臻元帅是华北野战军的代表。他一生的军事业绩中,凡辉煌之处往往与林彪有关。

10、叶剑英元帅在于他的特殊地位和资历,在资历方面,他的军事生涯仅次于朱德和刘伯承。在重大历史事件中,他两度扮演了微妙的角色:二七年七月他向贺龙、叶挺通报朱培德的动态,而直接引发了南昌暴动;三五年过草地时他的作为又导致了红军的公开分裂。

参考资料:://baike.baidu/view/102057.htm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3)
  1. 上学的狗2023-12-14 23:52上学的狗[湖北省网友]103.244.19.99
    了解历史将军和元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领会那个代风云变幻对我们历史文化学习大有裨益。
    顶0踩0
  2. 6359880062023-10-11 02:25635988006[河南省网友]116.66.25.68
    @淡说心语历史将军和元帅都有着令人敬佩战绩和智慧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和了解。
    顶8踩0
  3. 淡说心语2023-08-07 04:58淡说心语[内蒙古网友]116.66.54.236
    这篇文章介绍内容很丰富让我对历史十大将军和十大元帅有了更深入了解。
    顶2踩0
相关阅读
十大元帅推荐的十位大将(开国十大元帅和十位大将分别是谁)

十大元帅推荐的十位大将(开国十大元帅和十位大将分别是谁)

在中南海怀仁堂,毛泽东授予朱德等十人元帅军衔; 周恩来授予粟裕等十人大将军衔

2023-01-23

十大元帅十大将军50上将(十大元帅十大将军五十七上将有江西的吗)

十大元帅十大将军50上将(十大元帅十大将军五十七上将有江西的吗)

包括,肖华、陈奇涵、赖传珠3位上将;梁兴初、吴克华、王恩茂等38位开国中将;谢振华、曾克林、丁盛等286位开国少将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十大元帅、十大

2023-01-09

十大元帅九大将军(中国十大元帅九大将军)

十大元帅九大将军(中国十大元帅九大将军)

十大将军分别是: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肖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

2023-06-17

十大元帅和将军(叶挺将军为什么不是十大元帅或将军)

十大元帅和将军(叶挺将军为什么不是十大元帅或将军)

解答因为授衔时叶挺将军在1946年因为飞机失事已逝世。十大元帅授衔是1955年9月27日。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的十位军事家是:朱德、彭德怀、林彪、

2023-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