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排行榜,探索世界,了解各类奇异学识!

当年只要乾隆点头 就可把清朝版图拓展到中亚(为何乾隆拒绝了)

时间:2023-06-23 07:48:01

相关推荐

当年只要乾隆点头 就可把清朝版图拓展到中亚(为何乾隆拒绝了)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乾隆在位期间,只要他点点头,几乎可以不动一兵一卒就将中亚部分地区并入清朝版图,然而乾隆表现出的态度有点出人意外,他拒绝了中亚各国使者提出的这一请求。

直至如今,还有很多人想不明白,为什么当时乾隆会放弃这么诱人的机会呢?白给的地盘不要,这不纯粹有点毛病?然而事情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1644年清军入关之后,清朝开始了统治中原长达300多年的历史,然而万事都是开头难,在中原脚跟不稳的清朝,当时需要面对三大威胁:南方南明弘光政权,北部游散蒙古部落和沙俄,西部噶尔丹。

经顺治,康熙,雍正三代皇帝的努力,直至乾隆继位,此时留给乾隆处理的棘手事已经不多了,1757年,乾隆帝调动大军发起了对噶尔丹汗国的总攻,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平定了阿睦尔撒纳的叛乱,完全控制了卫拉特区域,准噶尔汗国灭亡,清朝当时最大的隐患也得以根除。

1762年,清朝在准噶尔汗国旧址一带设立伊犁将军,标志着正式接管,又陆续派出大批军队进驻新疆地区,不仅起到了震慑边疆的作用,也让中亚诸国看到了正处于巅峰时刻的清朝的影响力。

此时清朝的版图达到历史全盛时期,共有1300多万平方公里,最西边可抵达葱岭和巴尔喀什湖一带,唐努乌梁海也在清朝版图之内,往北已经深入漠北和西伯利亚南部地区,东到太平洋(包括库页岛),南达南沙群岛。

此时的世界版图上共出现三大帝国:欧洲的奥斯曼帝国,北部的沙俄帝国,以及乾隆皇帝在位时期的大清帝国,而处于这三大帝国包围之内的中亚地区,却陷入了长期的混战局面。

听闻隔壁的清朝统一了噶尔丹,中亚哈萨克中帐汗阿布赉迅速派遣使者朝见了乾隆皇帝并表示自己的忠心,史书记载了使者请表内附的原话:

“臣阿布赉愿率哈萨克全部归化鸿化,永为中国臣仆,伏唯大皇帝睿鉴”。

随后位于中亚地区的大帐汗国和小帐汗国也纷纷表示自己愿意服从清朝管辖,在当时掀起了一股“入清”之风,当然,这也使得北部虎视眈眈的沙俄帝国加快了对中亚地区入侵的准备。

当时这些包括哈萨克在内的中亚小国前来投奔清朝的原因主要有两个,首先是顾忌清朝的实力和清军的战斗力,害怕自己成为继噶尔丹之后的下一个征战对象,其次是因为当时的中亚地区本身就很混乱,军阀割据,诸国混战,有点类似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这个时候处于势力较弱的一方都希望自己能够傍上一条大腿,找一个强大的靠山,这不仅能够成为他们稳固势力的盾牌,也能扩大他们在整个中亚地区的影响力,这叫“借力打力”。

乾隆拒绝的第一个原因,是因为这些中亚汗国申请加入清朝的方式和清朝直接统治噶尔丹汗国旧址的方式不同,清朝对噶尔丹是直接出兵消灭,由自己派兵驻守,所有大小事皆由清朝政府说了算,而这些中亚汗国属于主动投奔,只是名义上的归顺清朝,类似于藩属国的名分,仍旧保留了自己的国家建制和军队实力,两者区别有点类似于秦朝前后的分封制和郡县制,诸侯国和郡县肯定不是一个概念,权力分配不同。

清朝向西扩张和管理的成本非常高,就算乾隆答应这些小国并入清朝版图,也很难对其形成实质性的控制,此外清朝政府还需对他们进行封号和授予官职,必要时还需自己在财政或军事上对其进行援助,而对于这些中亚小国来说,是一本万利,他们可以打着大清帝国的旗号在天高皇帝远的地区耀武扬威,为非作歹,举兵叛乱暂且不论,就怕他们到处树敌,最后把责任直接甩在清政府身上。

所以,接受中亚诸国的申请,在乾隆皇帝眼里完全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何必自讨苦吃呢?

其次,不单单是乾隆帝,清朝历史上所有皇帝对于向西扩张的兴趣一直都不高,这和特定的历史背景有关。

如果对处在封建王朝时期的中国北方民族进行划分,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纯粹的草原游牧民族,如突厥,匈奴,以及后来的蒙古人,他们先是往南入侵,可一旦受挫就调整战略向西扩张,历史上匈奴往西迁移以及蒙古三次西征就是这个道理。

另一类主要生活在东北地区,包括前面建立北魏政权的鲜卑族,建立辽国的契丹族以及建立金国的女真族,当然也包括后来建立后金的满族,这些民族都倾向于向南发展,对中原农耕地区兴趣较高。

从后金政权首领努尔哈赤开始,满族军队南下的主要顾忌就是来自西部和北部蒙古部落的威胁,一旦向南战线拉长,蒙古军可能就会对后金形成包围,所以在清兵入关之前,经过努尔哈赤和皇太极两任首领的努力,几乎统一了蒙古诸部,后来的康熙和雍正皇帝虽然也向西征战,但只要取得一定胜利,同时也能保证自己在中原的统治不受到挑战就直接班师回朝,没有继续再向西扩张。

至于消灭噶尔丹,是因为这个汗国对清朝的西北边防造成了极大的军事压力,乾隆征服了噶尔丹,也就从根源上消灭了蒙古人的威胁,再继续往西扩张,就会让满族人失去治理重心,从而影响到清朝在中原地区的统治,毕竟当时中原民间地区的反清复明的声音依旧存在。

荡平噶尔丹汗国后,《清高宗实录》里记载乾隆说:

“准噶尔荡平,凡有旧游牧皆我版图。”

意思是说,凡是噶尔丹汗国曾经统治的范围都必须纳入到清朝的版图之内,而所有的旧游牧应一并纳入,重点在于对这个旧游牧的理解,蒙古人属于旧游牧,这个完全没有问题,但哈萨克,布鲁特等中亚民族和蒙古族历史背景不尽相同,则不属于乾隆口中的旧游牧,乾隆在此已经明示了他的态度。

中亚地区地形图

另外,乾隆拒绝中亚诸国加入清朝版图还有一个考虑,就是经济产值低的中亚地区根本没有入乾隆的法眼,位置过于偏僻暂且不说,自然条件也过于恶劣,按照乾隆的原话就是:

“哈萨克越在万里之外,荒远辽阔,不过羁縻服属,如安南、琉球、暹罗诸国,俾通天朝声教而已,非欲郡县其地,张官置吏,亦非喀尔喀之分旗编设佐领。”。

距离过于遥远,当时的通讯交通管理也太困难,后来清军在巴尔喀什湖的哨所卡伦也是一退再退,实际退到了外伊犁也是这个原因。

综合以上这些因素,乾隆帝拒绝中亚诸国的入清申请,也就在情理之中并能解释得通了,事实上,乾隆皇帝已经不是一次拒绝过小国归附的申请,乾隆十九年,太平洋上的苏禄国王就提出了同样的请求,原因在于,苏禄国所在的菲律宾群岛北部已经被西班牙殖民者统治,而这些殖民者时不时和苏禄国产生武力冲突,苏禄国王自视不敌,所以才有了傍清朝大腿的想法。

苏禄国地图

苏禄国一直都是明朝的藩属国,也一直来明朝朝贡,但乾隆拒绝苏禄国的请求,或许是出于对现实情况的考虑。

两次拒绝,一次海上,一次陆上,这两个地区都不符合乾隆对统一疆土的构想,同时他也较为清晰的向世人表达了他对疆土的态度:疆土不是越广越好,而是越清晰越好,拿得到守不住也是枉然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3)
  1. 落寞秋枫2023-12-19 13:40落寞秋枫[火星网友]103.43.25.63
    乾隆拒绝拓展到中亚可能也是出于对当国际形势和周边民族考虑毕竟战争往往伴随着不确定局势变化。
    顶6踩0
  2. ☆心悦☆2023-10-20 19:43☆心悦☆[天津市网友]103.227.199.55
    或许乾隆拒绝拓展到中亚是因为他更注重内政治理想要在国内打造个更加稳固清朝。
    顶17踩0
  3. ENZO2023-08-22 01:45ENZO[火星网友]203.25.138.142
    乾隆拒绝拓展到中亚可能是考虑到了边疆管理难度和成本毕竟统管理这么广阔疆域确实不容易。
    顶8踩0
相关阅读
1743年号称“最热夏天” 热到啥程度(看乾隆当年下的圣旨便知晓)

1743年号称“最热夏天” 热到啥程度(看乾隆当年下的圣旨便知晓)

唐朝诗人王毂在苦热行中,将夏天描述为一个大熔炉,太阳凝固不去,所有人就像在烘炉中被烘烤

2023-01-05

89岁去世的乾隆 究竟有多恐怖(再多活4年就能见到末代皇帝一辈)

89岁去世的乾隆 究竟有多恐怖(再多活4年就能见到末代皇帝一辈)

他在位期间,当时的皇权达到了顶峰,没有受到任何的威胁

2023-09-20

号称“最热夏天”出现在乾隆八年 到底多热(你看乾隆圣旨就懂了)

号称“最热夏天”出现在乾隆八年 到底多热(你看乾隆圣旨就懂了)

最属于极端用词,只有在过去式时,用最来表达最高才比较合适,历史上最热的夏天,出现于乾隆八年,到底有多热?古人创造二十四节气时,对夏天也有了一个

2023-07-23

中国和印度的边疆问题:拉达克地区(是如何被印度占领了)

中国和印度的边疆问题:拉达克地区(是如何被印度占领了)

克什米尔在梵文中的意思为干涸之地,这里面积为17 3万平方公里

2023-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