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排行榜,探索世界,了解各类奇异学识!
123排行榜 > 活动 > 正文

没被批判的十大元帅 如果叶挺没死(十大元帅谁最可能被挤掉)

时间:2023-07-01 03:52:01

相关推荐

没被批判的十大元帅 如果叶挺没死(十大元帅谁最可能被挤掉)

历史没有如果也没有批判只能了解与吸取经验与教训。

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1.特定的历史背景;背景是历史人物活动的大舞台,人物同样的活动如果处于不同的历史背景,那就可以做出不同的评估。

2.确定评估标准;我们看一个人物的活动或举措,不能感情用事,也不能仅从道义的角度去考虑。而要看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统一等。

3.防止以偏概全;通常说人无完人,就是指对人物的评估要一分为二,全面客观。对历史人物要考虑他的阶级性和时代性。

4.克服英雄史观;历史上有作为的人物是时势造就出来的,同时也要承认人物的个性特点对事物的一定影响力。

5.要根据具体材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克服思维定势,将材料观点和教材有关知识进行综合分析。

6.评价历史人物必须建立在史实的基础上,决不能主观臆断,空穴来风。也就是在占有大量史料的基础上对历史人物给予评价。

没被批判的十大元帅 如果叶挺没死,十大元帅谁最可能被挤掉?

粟裕打仗也很厉害为什么没能进入十大元帅

共和国大将军粟裕为何没成为元帅

共和国的开国战争和后来的朝鲜战争中,应该说有三个人战功最突出:林彪,粟裕,彭德怀。林彪和彭德怀的政治起伏已经被谈论的很多了,现在我想谈谈粟裕一生在党内的起起伏伏。

粟裕(1907-1984),湖南省会同县人,从一个普通士兵成长为十大将军之首(其实应该给元帅军衔),几乎全部得意于他的军功。尤其在46年到50年间,当时军内能与粟裕战功相提并论的仅林彪一人。但1958年后,粟裕受到了错误的批斗,从此淡出军队的核心,直到辞世,在故后十年才被平反,可惜可叹!粟裕常说:"勤勤恳恳打仗,战战兢兢做人"。谦恭的粟裕在军事上是满分,在政治上却最多也就能得及格(政治上不及彭老总,更远不及林彪),下面就主要从他和主席的关系上看他的人生起伏。

(一)信任的开始:

1944年,当粟裕率领只有数千人的部队在苏北车桥歼日伪军逾千的捷报传到延安窑洞,慧眼识将才的毛泽东当场说了一句极有预言性的话:"这个从士兵成长起来的人,将来可以指挥四五十万军队,"

(二)惊喜的开始:

1946年7月,粟裕指挥的苏中七战七捷的喜讯传到延安,毛泽东极为兴奋,亲自为中央军委起草电报发给战略区首长,介绍这一"造成辉煌成果"的经验:"每战集中绝对优势兵力打敌一部,故战无不胜,土气甚高;缴获甚多,故装备优良;凭借解放区作战,故补充便利;加上指挥正确,故能取得伟大胜利。这一经验是很好的经验,希望各区仿照办理,并望转知所属一体注意。"毛泽东将粟裕的经验推广到全军学习。

(三)大胆的任用:

华东野战军成立后,毛泽东电告陈毅:"具体作战由粟裕同志负责。"

1947年8月,粟裕在将欲围歼整编74师的布置发中央后,收到中央军委和毛泽东来电:"究竟打何路最好,由你们当机立断,立付施行,我们不遥制。"并最终粟裕精彩的完成了痛歼国军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74师的壮举。

(四)成为心腹爱将:

1948 年5月,西柏坡城南庄,从不出门迎接党内同志的毛泽东,竟大步走出门外,与粟裕长时间握手,并意味深长道:"17年了!"17年前,粟裕担任红12军64 师师长,在第一次反"围剿"中,先擒张珲瓒,后打谭道源。抚今追昔,两人都很激动。毛泽东说:"你们打了那么多漂亮的大胜仗,我们很高兴啊!这次要好好听听你的意见哩。"

这次会议上,毛主席改变了原来马上渡江的计划,听取了粟裕的意见,就有了后来扭转中原战局的豫东战役,

孟良崮战役之后一周年,气吞山河的毛泽东在西柏坡向粟裕面授中原大战机宜时问粟裕:"去年,也是在这个宜人的5月,你们在山东打了一仗......""在盂良崮。"粟裕回答。"战果如何?""全歼74师,击毙敌酋张灵甫。"毛泽东含笑鼓掌:"你们那样果敢、迅猛地消灭了74师,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有两个人没想到,一个是......"栗裕脱口而出:"蒋介石。他大喊,我的精锐之师遭此惨败,实在没想到。" 毛泽东:"还有一个人呢?" 栗裕,"陈诚?"毛泽东:"不足挂齿。" 粟裕:"何应钦?"毛泽东:"何足道哉。"粟裕,"白崇禧?"毛泽东:"离题千里了。"粟裕:"那么是谁呢?"毛泽东:"第二个没想到的就是我毛泽东!"

(五)绝对的信任:

1948年6月在豫东战役中毛泽东复电完全同意粟裕的意见,并指出:"这是目前情况下的正确方针。"并无比信任地指示粟裕:"情况紧张时独立处置,不必请示。

"

此战后,毛泽东说:"解放战争好象爬山,现在我们已经过了山的坳子,最吃力的爬坡阶段已经过去了。"

(六)对爱将战功的欣赏:

1948年开始的淮海战役共歼敌55.5万人,粟裕直接指挥的华东野战军就歼敌44万人。毛泽东说:"淮海战役,粟裕立下第一功。"

(七)主席眼中独挡一面的飞将军

1950年6月6日至9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了七届三中全会。会上,华东军区副司令员粟裕汇报了解放台湾的各项准备工作。栗裕请求由中央军委直接组织指挥台湾战役,毛泽东则决定这一战役仍由栗裕指挥。

朝鲜战争爆发后,毛泽东直接点将要粟裕为东北边防军总司令兼政委,肖劲光为副司令,准备指挥军队入朝,但粟裕却突然发病并住进了疗养院,毛泽东后点将林彪,同样发病,后点将彭德怀入朝。

(八)没有成为元帅

1955 年,中央在讨论到粟裕军衔问题时,毛泽东不仅要给粟裕授元帅衔,而且给予了粟裕极高的评价。毛泽东说:"论功、论历、论才、论德,粟裕可以领元帅衔,在解放战争中,谁人不晓得华东粟裕呀?"周恩来说:"可是粟裕已经请求辞帅呢?"毛泽东又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授衔时,我们军队中有些人,打仗时连命都不要了,现在为了肩上一颗星,硬是要争一争、闹一闹,有什么意思!"朱德笑了说:"肩上少一颗豆,脸上无光么!同时当兵,谁也没有少打,回到家中老婆也要说哩!"刘少奇说:"要做思想工作,党在军队中的思想工作,这时候决不可以放松。"毛泽东还说:"难得粟裕!壮哉粟裕!竟三次辞帅,1945年让了华中军区司令员,1948年让了华东野战军司令员,现在又让元帅衔,比起那些要跳楼的人,强千百倍么!"周恩来也说:"粟裕二让司令一让元帅,人才难得,大将还是要当的。"毛泽东补充说:"而且是第一大将。我们先这样定下来,十大将十元帅。"

粟裕辞帅后,罗荣桓元帅也提出辞帅,被主席否定。在正式公布军衔之前,消息已在将军们中传播,徐海东大将马上提出自己军衔太高,周总理批示:"不高,也不低,正好!"当得知粟裕辞帅为将后,许光达大将也要求辞掉大将军衔。后来直爽的许世友上将找到总理,要求自己当大将,总理说:"粟裕也是大将呀!"许将军就不再说话了。所以,后来人们说:"粟裕震大将"。

当时,粟裕是真心辞帅,还是迫于人际关系压力,现在不好定论。

(九)当上倒霉的总长

1952年,粟裕当上了副总参谋长,1954年后,当上了总参谋长。在战争年代,坚持己见的粟裕往往能获得军事上的胜利。在政治味道浓厚的总参,不喜曲意迎合,常常坚持自己观点的粟裕,在工作中深深得罪了聂荣臻和彭德怀,为自己失意的后半生打下了伏笔。

性情比较暴躁的国防部长彭德怀往往对粟裕出言不逊。当粟裕在上报的文件上写了"彭副主席并转呈中央、主席"字样时,彭德怀就大发脾气,说:"我不是你的通讯员!"不这么写,彭老总会说:"你又越级!"总参和彭德怀主持的国防部关系恶劣。为了保证国防工作的顺利,贯通帝王心术的毛泽东只能选他们中的一个留下。这个时候的毛泽东在听到过众多中央领导人对粟裕的意见后,毫无疑问要舍弃粟裕。

后来陈赓(大将)曾对粟裕说:"古往今来,两种人最危险,一是功劳太大的人,一是不去迎合上司的人,你老兄这两样一样都不少,能不被整吗?"

(十)1958年5月,开始的军委扩大会议,开始错误的批评粟裕:

1958年,刘伯承,叶剑英,粟裕,肖克等同志在军委扩大会议上均遭到了错误批评!

议强加给粟裕的罪名是"反党反领导的极端个人主义者"。主要根据:一是说粟裕"一贯反领导",与陈毅、聂荣臻和彭德怀三位领导都搞不好;二是说粟裕"向党要权"、"向国防部要权","争夺军队领导权限";三是说粟裕"告洋状"。对此,粟裕一边检讨,一边也尽可能地做了实事求是的说明。主持军委工作的彭德怀说:"要把粟裕批倒批臭!"在会议上,彭德怀,聂荣臻,黄克诚(大将),谭政(大将)都猛烈批评粟裕,林彪,罗荣桓也没有能够主持公道。

当粟裕解释自己从不争权,坚持华野司令员由陈毅兼任时,彭德怀马上说:"这正说明你阴险!"聂荣臻说:"作为总参谋长来讲,有了严重的资产阶级个人主义,这不是做小偷,而是要做大盗,大盗盗国!"林彪为了使彭德怀得罪所有遭批斗的同志,甚至说:"这次会议,我们要紧密团结在彭老总身边!"使得大会气氛完全被彭德怀的冲动情绪感染,粟裕错误被无限放大,几乎成了一无是处。在会议上,面对巨大的压力,粟裕被迫一次次的承认乌有的批评,一次次认错。

当然,也有的将军,尤其是一些上将,中将,很多人为粟裕辩白:"我在粟总长手下打了这么多年仗,我怎么就没看出来粟总有野心?!"也有人直接说:"军委的意见我不能理解!"甚至同遭批评的叶剑英元帅也说:"粟裕怎么会是资产阶级个人主义,我看最多是有些骄傲罢了。"毛泽东曾向被自己封为终身海军司令的萧劲光(大将)征询对粟裕的看法。萧毫不犹豫的说"粟裕为人正派,没有二心,是好人"。毛点头表示赞同。

此后,其实并不想完全整倒粟裕的毛主席讲了句公道话:"粟裕同志战争年代打仗打得好,是为公的。到北京以后是为公还是为私?不能说都是为私吧!"后来,在周恩来,陈毅,叶剑英等军委成员的努力下,批斗粟裕最终没有成为敌我矛盾。

不过,粟裕并没有因此得到解脱。军委扩大会议虽然于7月2日结束了,仍有人继续在中央领导中施加影响,把粟裕诬为"里通外国"。这就使毛泽东对粟裕产生了严重的不信任。(毛后来说过:"只要不是里通外国,错误就还可以挽救。")不久后,毛泽东甚至在一次中央会议上把粟裕作为军内的"坏人"点了名。结果,8月 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了"解除粟裕总参谋长职务"的决定,并决定将他的"错误"口头传达到军队团一级、地方地委一级。

9月,粟裕向黄克诚交接了总长。总理会后马上找到粟裕:"我不管你干什么,任何人让你粟裕离开北京都必须经过我的同意!"这样,粟裕就留在了军委,没有遭到一些同志进一步的排挤,实际上后来的文革,粟裕也是被周总理保护而没有太大冲击的。此后,粟裕被派到军事科学院给叶剑英当副手。

(十一)错误批评后的日子

粟裕被错误批判和撤职一年后,彭德怀、黄克诚等就在庐山会议上被打成了"反党集团",粟裕也出席了这次会议。这时,刘少奇劝粟裕把1958年受到错误批判一事提出来。粟裕却明确表示:"我不愿在彭德怀受批判的时候提我自己的问题。我绝不利用党内政治风浪的起伏。我相信自己几十年的革命实践足够说明自己!"多么光明磊落的大将军呀!不知道彭老总知道后会怎么想,是不是心里会有愧意。

1960年1月,粟裕应邀参加中共中央在上海举行的政治局扩大会议。毛泽东在会上讲话时还特地转过脸来朝着粟裕说:"粟裕呀,你的事可不能怪我呀!那是彭德怀他们那个千人大会上搞的。"对此,粟裕十分兴奋,认为这等于毛泽东代表中央给自己平了反。然而,中共中央此后却并未就此发出任何指示和作出决定,因为有的元帅对粟裕仍旧持怀疑和不信任态度。

1965年,继粟裕和黄克诚之后,又一位总长罗瑞卿(大将)受到错误批评,政治能力已经很出众了的罗大将军跳楼重伤,"将军百战身名裂"到"将军一跳身名裂"的痛苦,证明总长实在不好当。

1966 年,文革开始后,周总理提名粟裕主持国防工业,但粟裕1970年就被江青等人排挤出来。后来周总理又提名粟裕主持交通,港口工作,终于使粟裕保全于文革。 1972年,周总理身边的各部领导都害怕江青等,不敢向总理汇报工作,惟独粟裕毫不顾及,每月都向总理汇报工作。总理曾经在公开场合说:"你们都应该向粟裕同志学习!"我们现在看到的很多文革期间会议,会见外宾的电影资料,都可以看到粟裕坐在总理身边。

1972年,在陈毅追悼会上,毛曾握着粟的手说:"井岗山时期的战友不多了。"粟裕感动得泪流满面,这是毛主席给粟裕的一点安慰。

叶挺为什么不是十大将或十大元帅?

因为授衔时叶挺将军在1946年因为飞机失事已逝世。

叶挺,生于1896年9月10日,1946年4月8日逝世,原名叶为询,字希夷,号西平,广东惠州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新四军重要领导者之一,著名军事家。

所在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在北伐中被誉为“铁军” 参与指挥南昌起义并出任前敌总指挥,参加广州起义时任起义军工农红军总司令,抗日战争中又出任新四军军长,皖南事变中被国民党扣押,他拒绝蒋介石的威逼利诱,写出了著名的《囚歌》以明志。

抗战胜利后,获救出狱后被中国共产党重新接纳为党员,1946年4月8日与夫人李秀文以及秦邦宪、邓发、王若飞等同志在返回延安途中,不幸空难;1988年,被中央军委确定为36位开国军事家之一。

1989年11月,经中央军委确定,被冠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家”的称号。

扩展资料

一战成名天下扬

1926年1月,叶挺在广东肇庆就任以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为骨干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即叶挺独立团)团长。

5月上旬,叶挺率领独立团担任北伐先遣队,率先从广东出发,开赴湖南前线,首战渌田,长驱醴陵,力克平江,直入中伙铺,奇袭汀泗桥,大战贺胜桥,攻占武昌城,所向披靡,立下了赫赫战功。

在首战渌田中,一支由唐生智领导的队伍在湖南被北洋军阀包围,情况危急,叶挺的独立团临危受命,被派为先遣队,前去营救。兵贵神速,当时部队急行军直奔湖南方向。独立团仅有的一匹白马,叶挺自己不骑,让给军中的伤病人员,自己也和士兵们一样走路。

部队到达湖南安仁县城后,与唐生智部第三十九团团长会晤并了解敌军情况后,叶挺立刻安排独立团二营协同友军防守渌田,三营进驻龙家湾,另派出一个连到黄茅铺,协同友军防守。其余官兵抓紧时间吃饭,随时准备战斗。

深夜,叶挺接第三营营长报告:“唐第二营已经垮了,我营已与敌人接触。”叶挺立刻决定马上出发。他对一营长说:“一营及特别大队为左翼,二营三营为右翼,明天拂晓发起进攻,中午十二点前要打进渌田会合。”

他在地图上指着渌田这个地方,狠狠地戳了一下说:“我们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又是北伐先锋。我们不但代表革命军,而且代表中国共产党。这是我们北伐中的第一仗,我们一定要胜利。”进攻开始了,经过激烈的战斗,敌人全部被打垮逃窜。

正在搬运枪械、处理俘虏的时候,叶挺又接到了一营一排万排长的报告,他们乘胜追击敌人已到了攸县城南,敌人在城内十分混乱,浮桥已被我方控制。叶挺表扬了万排长作战灵活机动,随后立即率部出击,直奔攸县,迅速占领了县城。

这次战斗的胜利,独立团仅以一个团的兵力,击溃了6倍于己的敌人,解救了唐生智军之危,稳定了湖南的战局,同时也为北伐奠定了一个好的开局。

在历时半年的北伐战争中,叶挺以多谋善断、指挥能力高超、身先士卒的卓越军事才能,率部摧城拔垒,屡建奇功。因此,他指挥的独立团和所在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被称为“铁军”,叶挺也被誉为“北伐名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叶挺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3)
  1. 流星陨梦红尘2023-12-20 05:37流星陨梦红尘[辽宁省网友]203.27.125.197
    3.这话题够热闹十大元帅谁可能被挤掉大家猜测纷纷。
    顶3踩0
  2. 秋之神韵2023-10-23 21:02秋之神韵[天津市网友]103.7.218.48
    2.如果叶挺没死十大元帅排名可能得重新过了。
    顶31踩0
  3. 沫沫子祎2023-08-27 12:27沫沫子祎[江苏省网友]122.158.33.30
    1.没被批判十大元帅是功高震主啊。
    顶7踩0
相关阅读
南昌起义十大元帅军衔(十大元帅南昌起义前军衔是什么)

南昌起义十大元帅军衔(十大元帅南昌起义前军衔是什么)

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部分国民革命军在江西省南昌市举行的武装起义

2023-06-09

军事家哪位不是十大元帅

军事家哪位不是十大元帅

仅1955午至1965年新中国首次实行军衔制期间,就有1614位开国元勋被授予少将以上军衔,其中,元帅10人,大将10人,上将57人,中将177人,少将1360人

2023-06-05

十大元帅客家人(十大元帅谁是客家人)

十大元帅客家人(十大元帅谁是客家人)

客家因迁徙而产生,迁徙给了客家人坚韧的品性

2023-07-01

十大元帅相当于现在什么官(十大元帅是什么官)

十大元帅相当于现在什么官(十大元帅是什么官)

条例规定,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军衔共分4等16级,元帅为最高级

2023-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