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排行榜,探索世界,了解各类奇异学识!

五万战胜五十万(魏武卒为何在吴起手中如此爆燃)

时间:2023-07-17 03:01:01

相关推荐

五万战胜五十万(魏武卒为何在吴起手中如此爆燃)

(吴起)

公元前389年,刚刚继位不久的秦惠公,亲率50万大军,跨过洛水,兵锋直指阴晋城。这是秦国在战国初期最大的兵力调动,国内能够打仗的青壮男子几乎全数上阵。秦惠公雄心勃勃,意欲彻底夺回被魏国占领的将近十年的河西之地!

一场大战即将展开!

一、河西在哪里?争夺它的意义是什么?

黄河出河套,一路向东,在内蒙古的托克托县突然折而向南,切山劈谷,奔腾呼啸数百里,在风陵渡才扭转庞大的身躯,奔向东方。

战国,这南北数百里的黄河两岸,东是魏国,西是秦国。从黄河西到秦国首都东面的洛水,二水切割出一片大平原。这里土地肥沃,物阜天丰,被称为河西地区,它是连接中原与三秦的必经之地。春秋时期这里属于晋国。而到了战国时的三家分晋,这里成了秦魏死争之地。秦国要想逐鹿中原,就必须首先控制河西。魏国要想遏制秦国的野心,扩张自己的版图,同样要占据河西。双方碰撞,战事不断。

一个人的到来,彻底改变了现状。

他叫吴起,一个被鲁国扫地出门的落魄将军。

(吴起像)

战国初期,魏文侯以李悝为丞相,率先实施改革,政治上废止世袭贵族特权,选贤任能,赏罚严明。经济上,实行尽地力、平籴法。魏国生产发展,国家富强。有了争天下的雄厚资本。

吴起的到来,如神兵天降。李悝一句“”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过也”,使魏文侯大胆决定任命吴起为大将,进攻河西。

吴起出色的军事才能在河西战场展现得淋漓尽致,魏兵在他的指挥下如神灵附身。公元前409年至前408年,也即秦简公时期,短短两年,吴起用兵如神,先后横夺临晋(今陕西省大荔县东南)、洛阴(今陕西大荔县西南)、元里(今陕西澄城县南)、郃阳(今陕西省合阳县东南)等五城,长驱直入至郑(今陕西华县),打得秦军退守洛水,筑重泉城,沿河防守。《史记》:“堑洛,城重泉”,记载的就是这段历史。

魏国占据整个河西地区,吴起担任河西郡太守。

魏国占有河西,秦国视为心腹大患。秦简公多次进攻,均以失败告终。简公临终,还向儿子秦惠公连呼:“西河,西河,西河!

被封锁的秦国念念不忘恢复河西之地。秦惠公经过数年的准备,于公元前401年开始连续反击,公元前393年与魏战于汪(今陕西澄城境),公元前390年再战于武城(今陕西华县东),均告失败。公元前389年,恼羞成怒的秦惠公决定破釜沉舟,调集50万大军,直接包围河西的重要城邑阴晋(陕西华阴东)。

阴晋的得名,是因为春秋时期此地属晋,筑城之地在华山北面,故有此命名。汉高祖时期更名为华阴。此地是西北进入中原的必经之地。

秦惠公必须拿下它,才能封绝魏国向西北扩张的路径,才能获得东进中原的桥头堡!

魏国,当然更不可能放弃这一战略要地,关中粮仓!

一次性组织如此规模的军事力量,秦惠公可以说是空国而来,志在必胜!

二、攻城野战,以少胜众,见证了一场职业军人对农民武装的屠戮。

50万军队,铺天盖地而来,将阴晋城围得水泄不通。

战车、骑兵、步兵前呼后应,布列于道路与田野。

前军围城,中军待战,后军支援。入夜的阴晋城外,堆堆篝火,铺满了几十里方圆,犹如银河泻地!

吴起怕了吗?不!他是战争的弄潮儿,战争规模越大、越波澜壮阔, 越是对他最大的奖赏。在他的眼中,50万秦军,就是他建功立业的一块块踏脚石,他之所以自信,是因为他掌握着一支令人恐怖的军队,那就是魏武卒!

这是中国第一支职业军队与传统农民武装军队的首次作战,阴晋城,是最好的试验场。

战争之初,吴起沒有立即投入他的5万魏武卒、500乘战车和3000骑兵,他要用高大的阴晋城墙,消耗秦军的士气。他要让子弹先飞一会儿。

他命令阴晋城的守将,只要能守住阴晋城,大量杀伤秦兵,挫敌锐气,你就立了头功。

而他率领的魏武卒,则早早埋伏在秦军的侧翼,静静地等待着爆发的那一刻。

清晨,金色的太阳在地平线徘徊良久,突然一跃而起,让整个阴晋城为之一亮,刺得守城卫兵眼睛都有些睁不开。

而此时,六通战鼓后的秦军开始向东门扑去!他们要利用背阳向阴、魏军视线不利的条件,想一举拿下东门。

急骤的战鼓敲响,攻击战群已经向前铿锵移动, 无数的士兵用同一个节奏敲砸着盾牌,怒吼声便随着敲击的节奏,随着鼓声一浪高过一浪!

大地颤抖,风云变色!

而城上的士兵已经弯弓弦劲,箭拔弩张!静静的等待着城下人群组成的波浪靠近!

秦军的弓弩手已经率先出阵,蜂拥到城墙附近,欲对城上进行火力压制,掩护步兵的进攻。

一阵箭雨,如一片浓密的乌云,遮向城头,城上的士兵急忙举盾护身。

随着掩护的急箭,攻城的士兵肩扛云梯,浪涛一般卷向城墙。

城上此时一阵梆响,令旗急挥,守城士兵不顾来袭的急箭,随着号令,向敌方掩护的弓弩兵、奔跑的步卒,射出了密集的箭雨!

进攻的士兵不断倒地,但这股浪滔没有丝毫颓势,依然呼啸着,奔腾着,扑到了城墙边。随着数百架云梯靠上了城墙,士卒密密麻麻如蚁,奋命向上攀爬!

又见城上令旗挥舞,城上的士兵不顾席卷如麻、漫天来袭的飞箭,用撞杆把靠在垛口的云梯猛力推开,撞倒。云梯上的人立即像盛满小米的口袋,掉了下去。

更多的云梯又竖起来,士卒继续攀爬!当大批士卒接近垛口时,滚木从上纷纷而下,带去了死亡的问候!有几个侥幸登上垛口跳上城头的,立刻在乱刀厮杀中毙命!

云梯再次竖起,攻击的士兵仍然连续不断向上攀爬!

而负责攻门的秦兵,推着撞车,不顾来袭的乱箭,在牛皮为顶的活动房的掩护下,扑向城门。城楼上砸下的巨石和射来的乱箭,都被生牛皮顶弹开!

巨大的撞车驮着已经削尖的撞木,在众人的推动下,猛烈撞击东门!厚重的大门在撞击中,吱呀哐当,浑身乱颤!

楼上的一阵急箭,压制了城下向上射出的乱箭。随即,两桶热油倒向了牛皮顶的活动房,有人向活动房扔出了火把。这活动房立刻开始燃烧,里面传出了被烧士兵的嚎叫声!

又是热油倒下来,火势变得更加凶猛!

从上午到近午,秦军数万人的三拨攻击群都沒有得手。冲击的波浪终于怠倦,在阵阵金鸣中哗啦啦退潮!

精疲力尽、饥肠辘辘的秦兵刚想歇息,只听东面传来隐隐鼓声,而城中也应声擂鼓,鼓声雷震!

秦人立刻发现,有几十辆魏军战车急冲而来。战车不断接近,约有40米开外,便在令旗的指挥下,强弓劲射,一起向秦军放箭,再近一点,便是劲弩齐发!

秦军匆忙列阵,已经来不及了。魏军的战车已经冲入了步兵群,马撞,车压,戟扫,旋风般涤荡着反抗的、躲避的士兵。等到秦军的战车出击,双方缠斗不了几个回合,魏军的战车立刻掉头逃跑!跟随的步卒也扔下武器,逃得比战车还快。

秦军一见魏军逃跑,立即紧追不舍。有人还摇晃着缴获的吴字军旗,高喊着:“吴起就在前面,抓吴起!”

一听抓吴起的喊声,已经疲惫的秦军顿时来了精神,更多的人和战车狂叫着,加入了追赶的队伍!

主帅和战将担心有诈,鸣金召集众将士重新结阵,但争功心切的士兵,此时已经不可阻挡,战车飞驰,步卒狂奔!

魏军回头又是一阵抵挡,然后仓皇回逃,丢盔卸甲。

“吴起败了,吴起败了,快抓吴起!”秦军的呐喊声引来了更多人的追赶,散乱的人群和战车,向着奔逃的魏军铺天盖地卷去!

大军很快就来到一座山前,山前是宽阔的斜坡。当散乱逃跑的魏军的战车向斜坡两边迅速撤退时,映入秦军眼帘的是,一排“掩以朱漆,画以丹青,烁以犀象”的大盾,从斜坡这头一字排开到那头,大盾之后是黑压压的,、一眼望不到头、身着重铠的魏武卒!

只见大盾之间,是密密麻麻两兵合操的、长二丈四尺的长戟,这是一人把握方向,一人在后用力、专门抵御战车冲击的利器。剑队紧随其后,后面又紧跟的是森森排列的、手持一丈二尺短戟的士兵。

《吴子兵法》:“为长戟二丈四尺,短戟一丈二尺。”

弓弩队在后,巳经弓满弦劲!

这是五人一队、队队组群,群群结阵、分左中右排列的犬牙交错的庞大战阵。中军核心、战车组成的指挥台,各色令旗分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四色,指挥调动前后左右的军队,而锦绣的招摇旗,是指挥部队发起总攻或撤退的令旗。这只训练有素、久经战阵、坚不可摧的庞大战争机器,此刻正隆隆作响,面对着散乱奔跑、不成阵势、却斗志昂扬的农民军组成的战车和步卒,张开了森然的血盆大口!

魏军的战鼓咚咚作响,指挥高车上令旗一挥,弓弩兵立刻万箭齐发,正在冲锋的秦兵的头上,立刻布满了乌云,这乌云立刻急速俯冲而下,大批的秦兵立即应声倒地,中箭的战马嘶鸣着,蹦跳着将战车拽倒!后面的战车和士兵已经不能停步,仍然像洪流一样向前席卷。冲锋的战车碾压过受伤的士兵,后队的士兵跨过被碾压的死尸,撞向盾墙!

一辆秦军战车疯狂扑来,撞向盾牌。大盾突然闪开,四支长约五米的长戟猛烈出击,疾刺正在奔跑的战马和车上的驭兵。立刻马倒,带着惯性的车厢,高高翻起,砸向盾牌后的人群!盾牌后手持短戟的士兵,硬生生扛住!

又是一辆战车扑来,又是长戟齐出,刺马刺人。一名魏武卒已经将大盾斜铺在地上,等车轮压上盾牌的瞬间,猛烈用力,将战车掀翻!摔下战车的武士,立刻被邻近的长剑短戟扎透砍开!

但秦兵更多的战车撞开大盾,更多搏命的步兵扑向大盾,砍开大盾,直透魏军战阵之中!也就在这时,魏军的大盾后撤,长戟后撤,弓弩兵后撤,而密密麻麻,严阵以待的短戟兵,如万千豪猪的长刺突然炸开,刺向正在玩命冲锋的秦兵,一排短戟兵刺中收戟,第二排立即劲步上前,挺戟再刺冲来的秦兵。而伴随的长剑兵,大砍那些侥幸没被刺中、冲入阵中的秦军步卒。

突然,中军令旗挥动,第一层防御大阵迅速回撤,第二层防御大阵按原来的组队疾行向前,填补了空白。而左右两军见秦兵重点攻击中军的大阵,便在令旗的指挥下,刮起左右两股旋风,迅速包抄冲向中军的秦兵,一阵怒刺狂砍,将一波散兵游勇击倒在地,然后迅速撤回本阵。

魏武卒的战阵,如严丝合缝、循环往复、快速运转的绞肉机,秦兵尽管疯狂冲击,只要进入这机器,立刻马倒,车崩,人碎!秦兵一波波进攻,一波波被吞噬。而且随着秦兵攻势逐渐减弱,魏武卒方阵在战鼓的催动下,不断向前,向前!

突然,魏军的数百面战鼓隆隆响起,震动了大地。中军的招摇旗,正在奋力挥舞!

魏军的大阵,爆一声山呼海啸的呼喊, 五人一队的战斗小组,持短戟,挥长剑,舞长殳,开始了奋力反冲锋!突然反冲锋的5万大军,如冲天而起的炽热岩浆,席卷还在向前冲击的秦兵,两股热流互相冲扑,激荡,翻卷,啃啮!

尽管秦兵个个神勇,但难以敌过魏武卒的五人小队的合力进攻。挡住短戟,长剑又闪电般砍来,刚要格挡来剑,长殳又当头砸下!但见战场上,戟戈横舞,刀剑互砍,甲裂盔落,车歪旗倒,伤者狂嚎,战马悲鸣,首断肢残,血喷长空!

魏武卒单兵的体力、耐力、久经训练的格斗技巧与合作战力,早已碾压了扔下锄头,就拿起武器,缺乏训练的秦兵,几个、十几个回合下来,秦兵便已经精疲力尽,抵敌不住!

也就在此时,不知谁惊恐地喊了一声:“战车,车来丁!”

原来500乘魏军的战车,从两翼冲出,如虎入羊群,又似凌空而下的泥石流,瞬间淹没了后续的秦军!

群马撞击,战车碾压,长戈横扫,利剑挥砍!

秦军传出阵阵惊恐的呐喊,像一道闪电的鞭子,甩在已经仓皇的秦兵身上。所有的人都失去了最后进攻的勇气、防御的力量,转身向西奔逃!

奔逃变成了溃逃,溃逃变成了大崩溃!

中军主帅吴起一面驱车指挥追击,一面声嘶力竭地发布命令:现在立功的时候到了!我们要追击,追击,再追击!如果车兵缴获不了战车,骑兵不能俘获战马和骑士,步兵不能砍敌首级,俘虏步兵,打胜了都不能算立功!

《吴子兵法》:“若车不得车,骑不得骑,徒不得徒,虽破军皆无功。”

魏军的战车一往无前,像梳子一般篦过战场。保持着充分耐力的魏武卒, 紧紧跟随,清理战车冲击以后留下的、混乱不堪的秦兵。一直追到秦兵仓皇度过洛河,魏军才鸣金收兵。

一场稳操胜券的河西之战,以秦军狼奔豕突、横尸遍野、血流成河、仓皇回逃的结局而告终。从此吴起成了秦人心中的凶神恶煞。小儿啼哭不止时,只要大人吓唬他吴起来了,小儿立刻就停止了哭泣!

三、以少胜多的深刻原因。从吴起的用兵看,它有着对战争超前的布局,率先锤炼了一支职业的战斗力爆表的魏武卒,极大提升了步兵方阵的攻守威力,第一次让步兵碾压了车兵的风头。魏武卒的诞生发展,浸透了吴起的心血,透射着吴起指挥战争的风格。

战国初期,各国的兵役制度还是兵农合一。具有先见眼光的吴起,则问魏文侯提出建设一支职业军队魏武卒的大胆设想,得到了魏文帝的支持。

他对魏武卒的选拔十分严苛。《荀子》一书中,对魏武卒的选拔训练有详细的记述:“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矢五十,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

此文的意思是,参加入选魏武卒的士兵,必须佩戴头盔,身着保护身、髀、胫的重型铠甲,手执长戟,腰悬铁剑,背负强弓和50支箭,以及三天口粮,5小时之内,急行军80里,之后还有多余的体能,迅速投入战斗。按照这一标准,魏武卒单兵的体能和技击战术在当时首屈一指。不但如此,入伍后的兵还需要进行严格的训练。不仅包括单兵格斗,还包括阵法、编队以及联络旗语快速反应的反复演练。单兵的战力被集合于各种战阵和编队之中,其战斗合力达到了令人恐怖的水平。

他在魏文侯的支持下,建立了魏武卒优厚待遇的系列制度。

只要入选魏武卒,就可以享受超过常人的待遇。不但可以分得百亩田地,获得国家分配的住房,而且摆脱奴隶身份,免除徭役和赋税,更能够通过杀敌建功而升官加爵,获得更加丰厚的回报。可以说,一人为卒,全家享福。魏国的百姓不但人人想成为魏武卒,成为魏武卒的人,也更愿意出生入死,建功立业。

他善用羞耻之心来激励魏武卒的的斗志,通过竞争心态激励军队保持高昂士气。

吴起激励士兵的方法非常巧妙,直击灵魂。

《吴子兵法》:“有功而进拘之,无功而励之。于是武侯设坐庙廷,为三行饷士大夫,上功坐前行,肴席兼重器、上牢。次功坐中行,看席器差减。无功坐后行,看席无重器。饷毕而出,又颁赐有功者父母妻子于庙门外,亦以功为差。有死事之家,岁遣使者劳赐其父母,著不忘于心。行之三年,秦人兴师,临于西河,魏士闻之,不待吏令,介胄而奋击之者以万数。”

此段文字的意思是,吴起请魏武侯举行庆功宴会,使立上功者坐前排,使用金、银、铜等贵重餐具,猪、牛、羊三牲皆全。立次功者坐中排,贵重餐具适当减少。无功者坐后排,不上贵重餐具。宴会结束後,还要在大门外当众论功,赏赐那些有功者的父母妻子。对死难将士家属,每年都派使者慰问,赏赐他们的父母,以示不忘。这种办法行使了三年。使有功者尊,众人面前趾高气昂。无功者耻,家人面前无地自容。这个激将之法,自然使人产生宁死也要建功,绝不羞耻苟活的强大心理冲动。这种冲动被压抑了三年,急待爆发。秦军一进攻阴晋城,魏军立即有数万士兵不待命令而自动穿戴甲胄,要求作战。吴起便率领5万名没有立过功的人反击秦军,果然获得了这场大胜!

从吴起的战争经验看,他对秦军有着深入骨髓的了解和判断,故而敢于以少击多。《吴子兵法》:“秦陈散而自斗。”

意思是秦国打仗列阵散乱,而士兵各自为战。

随即,吴起分析了原因以及打败秦军的方法。

《吴子兵法》:“秦性强,其地险,其政严,其赏罚信,其人不让,皆有斗心,故散而自战。击此之道,必先示之以利而引去之,士贪于得而离将,乘乖猎散,设伏投机,其将可取。”

这段话的意思是:秦国人性强悍,因为地形险要,政令严格,赏罚严明,士卒临阵便争先恐后,斗志旺盛,因而能在分散的阵势中各自为战。那么击败秦军的方法是什么?要先利诱其上当,当士兵因争利而脱离其将领控制时,就可乘其混乱打击其零散的部队,并设置伏兵,伺机取胜,它的将领就可以擒获。

而阴晋之战,就是先让敌攻城,消耗其锐气。再示弱于敌,使敌产生盲目自大的心态,从而诱敌上钩,盲目追击,再以魏武卒方阵的合力,打击表面众多、实则分散的秦军,从而夺取了胜利。

从吴起为帅之道看,与兵同甘苦,共进退,使将士归心,同仇敌概。

《史记》对吴起爱兵如子,写的十分详尽。

《史记》:“起之为将,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

这话的意思是,吴起行军打仗,睡觉不铺席子,行军不骑马,以保持马的体力,与士卒同甘共苦。

然后,《史记》讲了一个故事。

吴起手下有个年轻士兵,身上长了毒疮。毒疮的脓如果不吸出来的话,这个士兵可能会死。让他没想到的是,吴起竟然亲自来到他身边,用嘴给他吸脓,治好了他的病。

本来是件好事,可士兵的母亲听了以后竟然嚎啕大哭。原来这个士兵的父亲以前就是吴起手下的兵,而且得了一样的毒疮,吴起也是用同样的方法救了他的父亲。父亲非常的感动,以死报答吴起的救命之恩。现在吴起又给这个年轻的士兵吸脓,当母亲的真不知道孩子将来会死在哪里,所以才痛哭流涕。

吴起如此爱兵如子,哪个士兵不愿意为他抛头颅洒热血?这或许又是吴起赢得阴晋之战的又一大原因?

总结:这场以少胜多的阴晋大战,得益于吴起超前的战争视野和用兵方略,得益于吴起率先建立了一支具有超强战力的职业部队魏武卒,得益于吴起爱兵如子、同甘共苦、将士归心的良苦用心。这次大战,震惊了战国六雄,影响深远。它直接推动了中国战争进入了新常态。即职业军队开始建立,军事训练进入了常态化,并且不断创新。单兵素质的提高和多种阵法的创新实践,使军队战力大大加强。强大的步兵战阵开始崭露头角。秦国最先痛定思痛,不但痛下决心开展了商鞅变法,还学习吴起,建立了战斗力超强的职业军队“秦锐卒,”从而碾压山东六国,独霸天下。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1)
  1. 淡默2023-10-14 08:56淡默[广东省网友]202.47.128.212
    历史总是充满惊奇,吴起的才华和胆略真是让人佩服!
    顶9踩0
相关阅读
吴起曾在哪个国家变法 吴起在楚国进行变法(成就楚国霸业)

吴起曾在哪个国家变法 吴起在楚国进行变法(成就楚国霸业)

吴起是战国初期的军事家、政治家以及改革家,是兵家的代表人物,吴起之所以还被称为改革家,是因为他主持过变法,让一个国家变成了超级强国

2023-08-29

杀妻求将指的是谁 吴起(杀妻并非唯一的污点)

杀妻求将指的是谁 吴起(杀妻并非唯一的污点)

杀妻求将指的是谁杀妻求将指的是吴起,吴起原本是卫国人,曾经摆在曾申门下学儒术,后来弃儒学兵,学习了三年就前往鲁国求官职,鲁相公信休经常跟他讨论

2023-08-13

战国时吴起是哪国人:当时的卫国(今山东定陶县人)

战国时吴起是哪国人:当时的卫国(今山东定陶县人)

吴起是战国初期的军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的代表人物

2023-09-19

杀妻求将的故事 为得将军职位杀死妻子(不择手段的人)

杀妻求将的故事 为得将军职位杀死妻子(不择手段的人)

杀妻求将的故事杀妻求将的历史典故其实出自于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2023-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