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排行榜,探索世界,了解各类奇异学识!
123排行榜 > 休闲 > 正文

十大大将贡献排行榜(十大大将是哪十位)

时间:2023-07-20 07:27:01

相关推荐

十大大将贡献排行榜(十大大将是哪十位)

1、大将——粟裕(1907-1984)湖南省会同县人 粟裕,他的军事造诣和战绩在全军首屈一指, 许多方面甚至超过了林彪。 而他长期是以陈毅的副手身份指挥作战, 建国后任过短时间的总参谋长一职, 授衔时却不在这一重要位置上, 而且他的资历只能够和罗荣桓相比。 陈毅代表新四军和三野的元帅地位已定, 粟裕只能委屈了。 至于粟裕争当元帅的传说是站不住的, 那是人们根据他的战绩和位列大将首席而产生的臆测。 四八年中央军委曾计划将粟裕指挥的华野外线兵团 即苏北兵团扩编为华中野战军渡江作战, 而将华野的内线兵团即山东兵团升级为华东野战军。 这一计划本以明令发表,许世友、谭震林、刘少卿 指挥的山东兵团已使用华东野战军的名义达三个月之久。 而正是由于粟裕本人的反对,这一计划才撤销。 同时,粟裕还坚决主张已到中原的陈毅继续兼职华野司令。 可见,粟裕放弃了成为方面大军主官的机会, 很难认为到授衔时他会再争执一番。 2、大将——徐海东(1900-1970)湖北省黄陂县人 徐海东,陕北方面的代表, 他的大将军衔完全是派系平衡的典型。 红军长征时除了三个方面军外, 还有一只独立长征的部队最先到达陕北, 即红二十五军,徐海东是这只部队幸存的指挥者, 与陕北红军合编为红十五军团之后,徐海东任军团长。 斯诺所写《西行漫记》中曾提到, 蒋介石称徐海东为“文明的一大害”。 由于在战争中肺部负过重伤, 他在抗战开始不久后就已不能工作, 一直处于疗养状态,直至七零年去世。 陕北方面的代表人物刘志丹阵亡,高岗自杀, 徐海东是这一派系中的最高人物了, 而且他为人一向正直和善,与世无争, 授他大将不会引起不平衡。 3、大将——黄克诚(1902-1986)湖南省永兴县人 黄克诚,第四野战军的代表。 他的战绩、资历与别人相比有值得商榷之处, 但是他当时的职务是总参谋长兼军委秘书长, 这一点是他获大将军衔的重要因素。 4、大将——陈赓(1903-1961)湖南省湘乡县人 陈赓,第二野战军的代表。 二野参谋长李达是三一年宁都起义才参加红军的, 尽管军事造诣很高,但资历不足以为二野的代表人物。 陈赓的军事造诣和战绩均是中流,而他的名气甚大, 是黄埔军校一期毕业生中的佼佼者。 著名的“黄埔三杰”中,蒋先云战死, 贺衷寒去了台湾,陈赓是硕果仅存了。 5、大将——谭政(1902-1988)湖南省湘乡县人 谭政,当时任总政治部主任, 与元帅中罗荣桓的情况一致, 是大将中政工方面的代表, 同样意味着中国军队的特色,与派系平衡无关。 6、大将——萧劲光(1903-1989)湖南省长沙人 萧劲光,第四野战军的又一代表。 海军司令的职务是他获大将军衔的重要因素, 在所有元帅和大将中只有他在苏联进修过海军业务。 在资历方面,只提一点就够了。 当年江西苏区党内斗争中有一顶帽子以他的名字命名, 叫做“萧劲光式的右倾机会主义”。 7、大将——张云逸(1892-1974)广东省文昌县人 张云逸,除粟裕外第三野战军的又一代表, 几乎可认为他的大将军衔完全是因他的资历而来的。 大将中他的年事最高,是唯一参加过护国讨袁的。 广西百色起义时他任红七军军长, 在邓小平离队后他率红七军艰苦转战进入中央苏区, 任红军副总参谋长。抗战和解放战争时 他在华东方面的军职一直高于粟裕。 叶挺任新四军军长,他任参谋长兼第二支队司令; 陈毅任军长,他任副军长; 华野成立,他又先后任过副司令兼参谋长。 这些职务大将中无他人可比。 8、大将——罗瑞卿(1906-1978)四川省南充县人 罗瑞卿,华北野战军的代表。 他的军事业绩和指挥能力都很一般, 资历也不出众,是有争议的人物。 而他当时的职务为公安军司令兼公安部部长, 工作性质特殊与最高层直接相关, 毛泽东对他颇为赏识,是党内军内正在上升的人物, 庐山会议后也正是他接任了黄克诚总参谋长 和军委秘书长的重要职务。 9、大将——王树声(1905-1974)湖北省麻城县人 王树声,红四方面军的代表。 与元帅中徐向前的情况一致, 尽管王树声战争中没有骄人战绩, 甚至在解放战争中的职务低于多数大将, 但他担任过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 仅此一项足以保证他的大将军衔。 授衔时他的职务与陈赓相同,都是国防部副部长。 10、大将——许光达(1908-1969)湖南省长沙市人 许光达,做为红二方面军在大将中的代表人物列名最后, 也是十大将中争议最大的人。 他的职务、资历、战绩明显低于其他的人, 而且在红军中仅担任师长, 对红二方面军的代表性都嫌不足。 由于红二方面军产生的高级将领本来就少, 参谋长李达因资历有限而排除在大将之外。 而曾担任红二方面军副总指挥的萧克, 本是最有资格的人选, 但他在长征时支持过张国焘的路线, 又与此时主持军委的彭德怀水火不容,加上他 当时训练总监察部副部长兼陆军训练部部长的职务较低, 故而没得到大将的位置。 授予许光达大将军衔的重要因素在于, 中国当时在借助苏联建立自己的装甲兵, 为了对等谈判,中国的装甲兵司令应与苏军的军衔相同。 作为装甲兵司令的许光达也就顺理成章地获得了大将军衔, 在各兵种的主官当中成了特例。

十大大将贡献排行榜 十大大将是哪十位

十大大将是哪几位

1粟裕:国防部副部长兼总参谋长 黄克诚:国防部副部长兼军委秘书长、副总长兼总后勤部长兼政委 谭政:国防部副部长兼总政第一副主任 萧劲光:国防部副部长兼海军司令员 王树声:国防部副部长兼总军械部长 陈赓:副总长、哈军工院长 罗瑞卿:公安军司令兼政委 许光达:装甲兵司令 徐海东:国防委员会委员 张云逸:国防委员会委员

求我国开国元老与功臣,知道的朋友请告诉我,我国的10大元帅与10大将的依次排名,并把他们生前在军中担任

开国十大元帅排名

朱德:红军之父,八路军总司令、解放军总司令,他不排第一谁排第一?

彭德怀:红一方面军总司令、八路军、解放军副总司令(兼第一野战军司令员),主持军委日常工作的副总理兼国防部长,他不排第二谁能排第二?

林彪:除政治局委员、第二副总理这明显高于其他人的职务外,林还是战绩最显赫的元帅,注意,我说的是战绩不是战功,因为对林彪和粟裕、林彪和彭德怀、林彪和刘伯承谁的战功大,很多人有异议、各执一词,对战功问题我不予评价,但对林彪的战绩恐怕没有人能够置疑,红军时期中央苏区的第一主力军团,抗战时期的平型关战斗,解放战争时期的第四野战军司令员,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另一次淮海战役)三大战役他指挥过两次,率四野部队从东北一直打到海南岛,横扫大半个中国,出东北关时号称百万大军.就这一点而言其他元帅无法比拟。在元帅中林彪的资历很浅,年龄最小,但别人对他排第三并无异议,可见他多年来的战绩和声望是何等显赫了(朱德和彭德怀分别是八路军和解放军总司令和副总司令,他无法逾越, 否则他的排名还有可能靠前,他的排名甚至超过了"八.一"南昌起义总指挥贺龙,要知道那时他只是个小小的见习排长呀)。

刘伯承:论资历,刘乃北洋时期的川中名将,北伐时期的军长,"八.一"南昌起义的参谋长,红军总参谋长。论战功,红军时期参与过第四次反围剿,抗战时建立了敌后四大根据地之一的晋冀鲁豫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第二野战军司令员,挺进大别山,参与指挥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后又率部解放大西南直至西藏.总之,论资历论战功刘伯承排第四都是合适的,如果论军事理论素养,甚至…………当然,元帅排序不考虑这个因素。

贺龙:据说贺龙对自己排名刘伯承之后不大服气,的确,论资历贺龙并不输于刘伯承,刘伯承在川军熊克武手下当团长大败朱德的滇军时,贺龙也在湘军里当团长,北伐时两人都是军长,贺龙的军长还更正规一些,贺龙还是"八.一"南昌起义的总指挥,十年内战时期更是二方面军总指挥,高于刘伯承。但抗战开始贺后就不行了,120师发展缓慢,晋绥根据地的规模远远小于晋冀鲁豫根据地,贺刘高下已分。解放战争初期贺龙表现不佳,毛泽东干脆把他的部队交给了彭德怀,只让他负责后勤供应,此时的贺龙已经与刘伯承无法比拟了。战争快结束时毛让贺龙率十八兵团进军西南,完全属于安慰的性质。所以,论战功贺龙只能排在刘伯承之后。如果跟后面的几个人不是比资历而是比战功,他连第五都排不上。

陈毅:作为新四军军长、第三野战军司令员,他的战绩和地位明显高于贺龙,但他的资历不如贺龙,不是指党内资历,而是指新四军的形成晚于贺龙的湘鄂西,加之陈毅的战绩很大一部分应归功于粟裕,所以只能排在第六。说句题外的话,现在有很多人出于对粟裕的同情,对陈毅的军事水平颇有微词。要说与粟裕以及林刘徐彭等人相比,陈毅的确有所不如,但他毕竟从军数十年,从三河坝指挥数百人开始到三野司令指挥几十万人,野战军地方军游击队等各种经验非常丰富,又善于总结经验教训,陈毅还是有相当的军事才能的。在元帅中,陈毅的军事才能起码不低于朱贺罗聂叶,而他的统战外交才能更是出类拔萃。最出色的就是黄桥之战,可以说将军一张嘴,能顶十万兵。

罗荣桓:论资历罗荣桓不应排在第七,他的资历跟林彪比都勉强,而且没有林彪那样的赫赫战功,他虽然主持过一个大战略区,但时间只有短短三四年,其他时间都是给别人当助手,抓政工。但当时中央肯定已内定罗荣桓为八届政治局委员,如果排在三个非政治局委员后面,显然不大合适,加之他是毛泽东的爱将,而且在山东几年,功劳还是巨大的,所以排在了第七位。为了加重罗荣桓的分量,还特意给他安排了一个人大副委员长的职务,跟后面的徐聂叶只是人大常委相比,就更名正言顺一些了。

徐向前:徐向前和粟裕一样,都是天才军事家,但可惜造化弄人,中央把他派到了鄂豫皖而不是中央苏区,之后又把张国焘派来了,张国焘又是个野心家,还是个较低能的野心家,不服中央,但又斗不过中央,结果影响徐帅因此受了一辈子牵连,尽管早年战功赫赫,但抗战开始以后一直缺乏施展才华的机会, 49年解放山西一役虽然精彩纷呈,毕竟是大战尾声。尽管毛泽东后来了解了徐帅的忠厚品质,有意提携,让徐以华北军区副司令兼总参谋长,而聂荣臻以华北军区司令之尊才任副总长,终究为时已晚。如果不是照顾四方面军的资历,他战争时期的最后职务连元帅都难以评上。尽管只排第八,又夫复何求呢?

聂荣臻:如果按抗战时期的势头,聂不应该只排第九,当时晋察冀是我军四大根据地之一,聂是军政指挥一把抓,是重要的方面大员。可惜他的能力只擅长建设根据地,不擅长打正规战,也就是说还是红军时期的思想观念和军事素养。一进入解放战争,这种缺陷就暴露出来了,他手下又没有粟裕这样的副手,同时,如果面对的对手是刘峙还好,偏偏还是个悍将傅作义,结果,只能自保,无力进攻,打了三年仗,部队没太大发展(与其他几支部队相比),使毛泽东对他失去了信心。实事求是的说,这也不怪聂荣臻,他其实并未系统的学习过军事,从黄埔军校教官开始,虽然从军,但一直是搞政治工作的,这个经历和陈毅有点相似,但陈毅毕竟从湘南暴动开始就具体接触军事指挥,而且是从基层做起,在中央苏区时当过军长、司令,长期独立指挥军事,经验丰富,聂荣臻则到晋察冀时期才开始独立指挥军队,而且任务主要是建设根据地。所以解放战争时期晋察冀发展缓慢也是情有可原的。解放后发展国防科技他还是大有作为的。不过这样,他也只能排第九了。

叶剑英:按说叶剑英是本不应该评元帅的。什么是元帅?按照古意解释,就是率领军队的主帅。叶剑英除了中央苏区时当过一段福建军区司令以外,其余时间多是当参座,既未直接率领军队(大部队、野战军)也未当过主帅,抗战开始后到解放战争时期叶虽然挂着总参谋长之职,但一直是搞统战外交工作,很少正正经经参与过作战指挥。而与叶相比,粟裕授元帅则是实至名归,合情合理。可惜授衔是在55年而不是49年,这时粟裕的地位已大大降低,(如果担任志愿军司令或指挥解放台湾战争又当别论。)授衔更重视资历以及军事外的因素,于是叶超越了粟当上了元帅。尽管是排第十位,但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开国十大将

粟裕:把粟裕与林彪作一比较,会发现一些很有趣的现象。粟林同庚,都是1907年出生,都在将帅中年龄靠后而排名靠前,粟裕在大将中排名第一,年龄倒数第二,林彪在元帅中排名第三,年龄最小,这就等于两人以上将的年资做出了元帅的贡献。两人都出身于地主家庭,身材矮小,敏于思而讷于言,不善人际交往,但都是公认的军事天才。解放战争时期,粟林只是我军四大支柱中的两支,但消灭国民党部队的数量是彭德怀刘伯承部队所无法比拟的。

粟林两人的发展道路则不尽相同。起步阶段,即南昌起义、井冈山时期,两人差距并不大,但后来逐渐拉开,林彪担任红军主力军团军团长时,粟裕只是江西地方部队的一个师长。到北上抗日先遣队被打垮时,粟裕步入了人生的谷底。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抗战初期,林彪是赫赫有名的八路军115师长,粟裕仅是新四军二支队副支队长。直到新四军先遣支队挺进江南,和陈毅搭档,粟裕这块金子才开始熠熠发光,他的军事才能开始淋漓尽致的展现,直至三大战役时期达到一生的顶峰。但建国后,粟裕的命运开始逆转,58年反教条主义后,默默无闻了20多年,最后沉冤未雪而悄然辞世。与此同时,林彪则继续攀升,直到成为一人之下、亿万人之上的副统帅。

分析林粟的经历,不能不使人想起“性格即命运”这句名言。粟裕是个标准的军人,其他方面则并不突出,与林彪的灵活相比,甚至显得死板,比如他处理“南阳事件”的做法,比如他从 1934年与中央分手,直到1948年才与毛泽东再见面,比如他建国后与彭帅聂帅等关系不睦等等。粟裕性格谦虚恬淡,只是一个为战争而活着的人。当他与陈毅搭档时,两人优势互补,陈毅性格开朗、大度,擅长政治工作,擅长统战、外交,但军事指挥能力稍弱,这种情况下,粟裕的军事才能就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但建国后,陈粟分手,没有了战争,粟裕没有了用武之地,被迫陷入了错综复杂的政治旋涡,这就注定了粟裕必然的悲剧结局。

林彪争强好胜,竞争心理极强,但成于此也败于此。粟裕相反,谦虚谨慎,但也是成于此败于此。如果粟裕不过于谦虚,不两让司令,作为第三野战军司令兼政委,55年不可能不授元帅军衔。如果粟裕当上元帅,50年代彭聂对他的态度显然不可能和大将一样,起码58年的冲击波不会那么严厉。当然也正由于他的谦虚,他得以安度晚年,不至于产生象彭、林那样的激烈后果。徐海东:徐海东和彭德怀性格颇为相似,(两个人在将帅中的位置都是第二位,这也许是个巧合,也许是毛的有意为之。)两个人都是红军中著名的猛将,但两个人又有很大的不同。徐海东是一个标准的军人,又是一个单纯的军人,而彭德怀也是一个标准的军人,但也热中于政治,而又不懂政治,结果最后终于栽到在了政治上。

毛泽东曾说过,徐海东是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这并不是指他在鄂豫皖的贡献,也不是指陕北根据地给中央提供了一个落脚点的功绩,(后者首先应归功于刘志丹)主要是指他对中央红军的态度。当时中央红军刚刚与四方面军决裂,跌跌撞撞的来到陕北,人地两生,人困马乏,兵疲将惰,穷困潦倒。这时,同样来自四方面军的徐海东,却毫无骄嗔之色,对中央保持了极大的尊重和绝对的服从,而且倾囊相助支援中央,(7000块钱给中央5000,自己只留2000)这种雪中送炭之举和刚刚差点兵戎相见的张国焘相比,反差太强烈了,不可能不给毛泽东留下深刻的印象。(有时我想,如果当年红15军团长是彭德怀,会发生什么样的情况呢?)所以,尽管徐海东后来在劝阻毛江结婚问题上使毛不快,但毛仍然一直善待于他,大将排第二(他的战功有限,主要是红军时期),九大当中央委员,都是明证。

黄克诚:黄克诚是大将中我最敬仰的人,读《黄克诚自述》时,感觉与他有许多心灵相通之处。王平上将对他有很准确的评价:“他是一位有马列主义水平、对中国革命中的重大问题有主见的人。……他性格直爽,胸怀坦荡,不唯书,不唯上,也不盲目从众,对重大问题敢争辩,毫不隐瞒自己的观点。”尽管他品德高尚、有头脑,有才干,但他的性格难以见容于这个复杂的社会,尽管是在革命队伍中,这使得他一生命运多蹇,屡遭挫折,饱受打击。但他历尽苦难,信仰不变、宗旨不变、观念不变,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晚年的双目失明使他的形象升华到了入圣的境界。我觉的,黄克诚的经历就象一本丰厚的人生教科书,可以教育我们怎样做人。

陈赓:如果说黄克诚是我最敬重的一位大将,那么陈赓就是我最喜爱的大将了。他是我军将帅中最富有传奇色彩的一位,他的经历之丰富令人眼花缭乱,创造了很多我军的 “唯一”或第一。他1922年就入党了,这一点,在十大元帅十大将中,只有萧劲光可以和他比肩。他是黄埔一期学生、“黄埔三杰”之一。他曾救过蒋介石的命。何香凝曾想把廖梦醒(现全国政协副主席廖晖的姑妈)嫁给他。他参加过南昌起义并差点牺牲。他到苏联学习过特工并担任过中央特科的情报科长。他既在四方面军当过师长也在一方面军当过师长。他是唯一见过鲁迅也是鲁迅唯一见过的红军将领。他是唯一一个被捕后敢于当面痛斥蒋介石,蒋介石又拿他没辙,最后还不得不释放他的红军将领。他参加过长征并救过周恩来的命。他的性格开朗活泼,待人真诚,只有他敢于或嬉皮笑脸、或一本正经的骗彭德怀吃肉、给彭德怀介绍对象、抢毛泽东水喝。他解放战争时期是唯一一个受中央直接指挥的准战略集团主官。建国后他是唯一一个既指挥过越南战场又指挥过朝鲜战场的我军高级将领。如果不是陈赓,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现国防科大前身)的筹建与发展不可能有那样的速度和规模.

上述令人眼花缭乱的经历,任何人只要拥有一件就足以传世了,陈赓却集所有于一身,而且他从不因此而自诩。所以,尽管他58岁时就英年早逝,但他丰富多采的一生已足以笑傲江湖、流芳百世了。相较而言,黄克诚虽然令人敬仰,但他的一生活得过于沉重。而与大舅哥相比,谭政的经历更是索然寡味。

谭政:原名谭世铭,不知什么时候改名谭政,但这个名字倒是与他的一生经历贴切之极,谭政一辈子都在谈政治。我对谭政的评价不高,说起来是一位大将军,却一辈子没指挥过一次战斗,也没有主持过一个地区的全面工作,即便是在红军时期,也很少上前线,除了担任很短一段时间红一师政委外,大部分时间都在坐机关、舞文弄墨,这样的大将实在让人难以服气。当然,谭政的资格很老,参加过秋收起义,井冈山时任毛泽东的秘书,还在战场上救过罗荣桓的命。他最闪光的一页就是44 年在西北局高干会议上作的那篇军队政工的报告,这是我军政治工作的一份纲领性文件,其意义可以与古田会议决议相提并论,但除此以外,谭政就没有什么让人津津乐道的事迹了,他的个性也不鲜明,战绩则更是没有。陈赓是他的郎舅至亲,但两人却是大将中反差最大的一对。

谭政1960年挨批撤职纯属代人受过,林彪整谭政,实质是为了发泄对罗荣桓的不满,其做法一如当年高岗在全国财经会议上搞的“批薄射刘”招数。

萧劲光:简单评价萧劲光就是:资历最老、能力平平。就党内资历来讲,将帅之中,没有人超过萧劲光的。他1920年就参加了俄罗斯研究会,算是毛泽东的学生, 1921年就和他的“发小”任弼时、以及刘少奇等人赴苏留学了,在苏联他见到过列宁,参加过共产国际三大,1922年入党。如果搞政治的话,以他的资历和留苏背景,很有可能进到中央领导人一级。即便算军内资历,他也毫不逊色,1926年他就是国民革命军二军六师中将党代表,27年再次赴苏学军事,回国后任五军团政委。抗战时期当过军委参谋长,留守兵团司令。解放战争时任四野副司令兼12兵团司令,直至解放后当了30年海军司令。但萧劲光虽屡任高级军职,却没有过甚么突出的战绩。他也曾主持过几个单位的工作,也没有什么强势表现。抗战时期主持留守兵团,和高岗的西北局闹矛盾,结果被他的“发小”任弼时狠批了一通,高岗倒台后这事也没有翻案,说明的确责任在萧劲光。解放战争时期。他任南满军区司令,但后人回忆决定南满地区命运的七道河子会议时,都归功于陈云的正确决策,没萧劲光什么事。解放后萧劲光长期主持海军工作,人所共知,我国的海军发展长期落后,这虽然有中央战略决策的因素,但萧劲光个人的不作为应该也有一定责任。萧劲光的运气一直不错,33年黎川事件,李德要枪毙他,他的未来连襟王稼祥救了他一命。文革时期,李作鹏等人要整他,他的老师毛泽东又保护了他,使他摇摇欲坠却就是不倒。

如果说萧劲光是一员福将,不知是否对老将军有点不恭?

张云逸:张云逸是大将中的一个异数,他本来是不应该授大将的,他的年龄比毛泽东都大一岁,他的资历经历与朱德、刘伯承、叶剑英类似,当过旧军队的少将旅长,而其他大将都是二十世纪生人,与他们相比他显得有点鹤立鸡群(指年龄和资历),而且当时他也没有军职。他之所以没有走上张鼎丞邓子恢等人的路子,显然是因为他担任广西省委书记时因地方主义问题挨批判,影响了他的仕途。但也正因如此,作为补偿,才授予了他大将军衔,这也许能解释清楚他授大将的理由。另外,他的行政级别享受国家领导人待遇也应该是出于这个原因吧。

张云逸一生最光辉的一页应该是1930年,他和邓小平李明瑞带领红七军千里征战,历尽艰辛,奔赴中央苏区,等于是一次微型长征。后来他在新四军,虽然身居高位,但似乎并无突出战绩,当时各支队各师均为独立作战,是最能显示指挥员水平的时候。

罗瑞卿:现在介绍罗瑞卿的书籍,一般都把他66年初挨整一事归罪于林彪,我感觉并不完全如此。理由有二:第一,罗瑞卿跳楼自杀。人选择自杀,一般都是在极端绝望的情况下。如果单单是林彪整他,他还不至于完全绝望,显然他已发现毛泽东不再信任他,在万念俱灰的情况下,他才选择了绝路。第二,1978年,罗瑞卿担任军委秘书长,非常坚定的支持真理标准的讨论。文革十年,罗瑞卿必然对毛泽东、对自己过去的所作所为进行了认真的反思,得出了明确的结论,所以,他坚定不移的支持这个讨论,其心态应该是路人皆知的。文革后的罗瑞卿和周扬颇为相似,两人一文一武,文革前几十年都以整人或参与整人著称,经过文革的反思,两人大澈大悟或自以为大澈大悟,最后都成了反左的急先锋(是否矫枉过正另作别论)。

王树声:翻遍王树声的历史,他最值得称道的不是担任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一节,而是他的毁家纾难和大义灭亲。王树声出身小地主家庭,但他为了追求真理,毅然走上革命道路,而且他们全家都几乎参加了革命(他的堂兄王幼安是麻城县首任党的特支书记),最后大部分为革命而献身;王树声为了开展农运,不惜领头批斗他的大恶霸舅爷,实在令人钦佩。

有一点我很纳闷,张国焘为什么会提拔王树声当四方面军副总指挥?他出身不好,又是知识分子,还是鄂豫皖的老人,正应该是张国焘的打击对象,而且他的弟弟妹妹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被肃反掉的,为什么王树声能独受青睐?

许光达:许光达的资历不够大将级别,这一点人所共知,只是因为大将中需要一个二方面军(或者二军团)的代表才把许光达平衡上了。对此许光达自己也清楚,所以才向毛主席提出让衔申请,并推荐王震顶替。许光达知道,张宗逊虽然是一野的副司令,但不是二、六军团出身;萧克虽然最有代表性,但他的历史问题使毛主席不可能同意;而王震既是六军团政委,又是毛泽东的爱将。这说明许的让衔不象有的将帅那样,只是客气客气,谦虚一下而已,而是真心实意的。就冲这一点,许光达的大将军衔虽然有点勉强,但他的人品绝对是高尚的,是令人钦敬的。

1937年许光达从苏联伤愈回国,见到贺龙,贺龙说:国民党打了你一枪,却救了你一条命,别人挨一枪是祸,你挨一枪是福。这话虽然是句幽默却含有深意。的确,如果许光达不是因为负伤到苏联治病,极有可能也和段德昌孙德清柳直荀一样被夏曦杀害了。可惜,他躲过了夏曦没有躲过文革

参考资料:://blog.sina.cn/ybp9999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5)
  1. 子谦2024-02-15 23:54子谦[广西网友]203.29.46.171
    每个人的看法不同,但是我认为有些大将的贡献应该超过了排行榜上的某些人。
    顶3踩0
  2. 北海鱼2024-01-20 15:50北海鱼[上海市网友]101.241.132.70
    @彼岸φ无岸作为一名历史爱好者,我很想知道这份排行榜是按照什么标准来评定的。
    顶6踩0
  3. 彼岸φ无岸2023-12-25 07:47彼岸φ无岸[山东省网友]202.149.57.48
    这篇文章有意思,但是十大大将是哪十位呢?
    顶0踩0
  4. 【exo】时间会变,初心不变2023-11-28 23:44【exo】时间会变,初心不变[宁夏网友]103.250.107.94
    对于不熟悉历史的我来说,十大大将贡献排行榜还是挺有意思的,整理得很清晰,让我对那个时代有了新的认识。
    顶0踩0
  5. 一生的寂寞2023-09-24 03:35一生的寂寞[火星网友]203.19.18.211
    这篇文章让我想起了我小时候喜欢玩的《三国志》游戏,可惜自己太菜了,十大大将里面只有张飞和赵云是肯定会选的。
    顶0踩0
相关阅读
十大大将谁最厉害(十大元帅和十大将哪个军事能力最强)

十大大将谁最厉害(十大元帅和十大将哪个军事能力最强)

这儿所谓的厉害并不是谁的武功高,我认为廉颇除了厉害在军事,其为人也是令人敬佩的

2023-05-28

十大开国大将名单排行榜(10位开国大将如何排名)

十大开国大将名单排行榜(10位开国大将如何排名)

每位大将授勋均为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2023-05-19

中国的十大元帅分别是谁(中国的十大元帅和十位大将分别是谁)

中国的十大元帅分别是谁(中国的十大元帅和十位大将分别是谁)

十大元帅: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

2023-02-01

中国49年十大大将排行榜(共和国十大大将的排名)

中国49年十大大将排行榜(共和国十大大将的排名)

十大元帅: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

2023-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