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排行榜,探索世界,了解各类奇异学识!

九旬老人深山隐居五十年(见到志愿者第一句话:毛主席身体还好)

时间:2023-08-28

陶渊明先生笔下的桃花源宁静祥和,人们安居乐业,男耕女织,犹如仙境,而住在这里的人正是因为先人躲避战乱才逃难而来的

TIPS:本文共有 214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相信很多人都学习过文人陶渊明著写的《桃花源记》,文章主要讲述了一个世俗之人机缘巧合误入桃花源的故事。

陶渊明先生笔下的桃花源宁静祥和,人们安居乐业,男耕女织,犹如仙境,而住在这里的人正是因为先人躲避战乱才逃难而来的。

自此,后人也常常把世间有美景的地方比喻为桃花源。

《桃花源记》

农村小伙上演现代版桃花源隐士独居

与故事里桃花源避世而居的桃源人相同,即使在现实生活中也依然有一部分人选择逃离纷乱的社会、熟悉的面孔,选择深山大野里独世而居,王全就是其中一位。

在人们发现他之前他已经独自生活了近50年,在这些孤独的岁月里他过着自给自足近乎原始的生活。自己种地养鸡养鸭,收成好的时候他能丰衣足食,收成不好他就只能靠在山里采摘野果,围捕兔子野鸡度日。

好在王全生在一个世代务农的人家,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务农经验让他能够维持生活。不过解决了吃饭问题,穿衣、照明就没办法那么容易了,他原本的衣服早就已经破烂到无法再穿,后来的也都是从搬走的村民家里淘出来的。

不过在独居的日子里,他也已经不再在乎个人形象。衣服保暖即可,至于照明,蜡烛早已用完,只能白天靠日光,晚上靠月光了,冬天就只能火堆作伴。

王全

铁轨通向村庄,为了祖国建设村民齐转移

其实在他过这样的生活之前,他原本出生的村子还是有人家的。只不过在1970年的时候,国家正处在四处建设的阶段。

为了缓解物资匮乏,交通不便等问题,政府将重点放在城市规划和交通建设中,打造各地运输枢纽,在全国分布连接线,让物资不再进不来出不去成了重中之重。

好巧不巧,国家规划的铁路线正好压在了王全热爱的小村庄上,得到搬迁消息的村长第一时间告诉大家“上面来通知啦,咱这里要修铁路,以后过火车不能住人了。不过大家不用担心,国家给咱安排了后路,各家都来领搬迁补偿,大伙们准备准备搬到新地方吧!”

收到消息的村民刚开始还忧心忡忡,觉得自己无家可归了,可村长后边的话让所有人安了心。于是就各自回家开始准备搬迁的事情了,唯有王全,在心中默默打算。

铁路建设

心系故土,小伙儿迟迟不愿离开

当时的王全已经是孤身一人,无父无母的他并不想离开这个村子。

一来习惯了这里的生活,新的地方和人都让他觉得陌生,胆怯。二来这里是他唯一可以怀念家人的地方了。离开这就代表这以后的记忆都只能在回忆中了,所以,在经过艰难的抉择后,王全选择留了下来。

为了不影响铁路的建设,他在山里自己盖了间小屋子,将家用都搬到了深山里,从此过上了与世隔绝的生活。只是偶尔,他会跑下来看看他曾经住过的村庄,看着崭新的轨道,偶尔驶过的列车,会有恍如隔世之感,远远驻足后,他就会回到他的“新家”。

王全住处

一个陌生的来客,揭开了他50年的独居面纱

随着时间流逝,原来同村的人也在外边的世界纷扰中逐渐忘了王全的存在。

一年又一年,王全的胡子已经长长蓄起,头发也经过岁月的打磨逐渐花白,已经快要五十年了,他竟然一个人在山里呆了五十年。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就这样如水流过,孤独的日子往往不需要过多言语,长久没有与人说话的王全甚至已经开始丧失了语言功能。

一次很偶尔的机会,一个采药人遇到了他。原本这个采药人只是为了进深山寻找优质药材。在山野中辗转很久后他发现这个无人之地竟有一座小屋。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悄悄地来到这间茅屋前,发现竟然有人生活的痕迹。

王全

为了不引起意外,惊讶之后他礼貌的敲了敲并不是很严密的房门。看到王全的一瞬间,采药人惊呆了,竟然真的有人在这深山里居住,而且看他的穿着和举止也不是“野人”,这是怎么回事呢?

采药人见到王全后礼貌的打了招呼,随即便迫不及待地和他攀谈起来,但是已经许久没有说过话的王全只能结结巴巴磕磕绊绊的表达,从王全并不清晰的话语中采药人费力的理解了事情的缘由。

看着王全一身打扮,衣服已经看不清花纹,布满皱纹的脸上却依然毫不吝啬笑容,看样子见到人的王全也很开心。短暂接触后,采药人不舍地告别了王全,并表示自己会很快回来看望他。

王全

深处大山与世隔绝的老人第一个问题竟和毛主席有关

回到城市的采药人将这段奇遇讲给了周围人听,于是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很快便有人自发组成志愿者队伍找到了采药人并询问王全的具体位置。

在深山里的王全没等来采药的有缘人,没想到却等来了新面孔,但他依然很开心,志愿者们带来的衣服、食物、甚至是照明工具,这给王全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热心的志愿者提出让王全回到城市去养老院颐养天年,毕竟王全已经90岁高龄,在山里独自生活太冒险了。但王全感激之余却婉拒了志愿者的好意,已经在这里生活了一辈子的他当初都不愿离开现在又怎么会选择走呢。

志愿者帮助王全

不过在交流中还发生过戏剧性的一幕,话虽然说不利索的王全,却磕磕巴巴地问起志愿者一个问题,“毛主席他老人家怎么样了”,这一问就给志愿者问蒙了,联想老人已经在深山隐居五十年,马上明白过来的他们耐心给老人解释起外边的生活和发生的变化。

不过,通过这一小点就可以看出毛主席在那个时代对上一辈人的深远影响。也难怪,毕竟是毛主席带领解放军让全中国人民获得了自由,也让大家都过上了没有战乱的安稳日子。

即便是今天的你我,也依然享受着这份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何况是经历过战争年代的上一辈人呢。

我们转型不易,新知识内容立足于正能量、实用,觉得《九旬老人深山隐居五十年(见到志愿者第一句话:毛主席身体还好)》对你有帮助,请留言收藏!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2)
  1. 阿布丝2023-11-12 03:06阿布丝[陕西省网友]27.54.234.208
    哈哈,这位老人对毛主席还念念不忘啊,真是可爱又朴实。
    顶0踩0
  2. Little sunshine。2023-10-05 02:44Little sunshine。[云南省网友]45.113.26.10
    九旬老人真是太了不起了,五十年的隐居生活让人敬佩!
    顶32踩0
相关阅读
九旬老兵隐居深山 无偿捐出一张老照片(邱少云真实容貌终见天日)

九旬老兵隐居深山 无偿捐出一张老照片(邱少云真实容貌终见天日)

...硬朗,而且始终坚持着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独自居住在深山的土房子中。据陈大权回忆,1951年时他在独立二团七连担任代理副班长,半年后他所在的部队前往朝鲜参战。转过年来,他就和邱少云分到了一个班,两人虽然只相...

2022-12-19 #历史趣闻

毛岸英结婚(毛主席看完客人名单后说:为什么漏掉了三位同志呢)

毛岸英结婚(毛主席看完客人名单后说:为什么漏掉了三位同志呢)

...同志知道。1950年11月25日上午,美国空军轰炸机突然飞临志愿者司令部上空,投下几十枚汽油弹,28岁的毛岸英便从此长眠于这片土地上。至此,刘思齐都以为毛岸英是去出差,而且更不知道他去了朝鲜,三年后,他才得知自己...

2023-06-05 #历史趣闻

三好学生是哪三好 品德好学习好身体好(毛主席倡导/有视频)

三好学生是哪三好 品德好学习好身体好(毛主席倡导/有视频)

三好学生是哪三好,答案:品德好、学习好、身体好。这是毛主席所倡导的,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三好学生是哪三好?有同学说是语文好,数学好,英语好。是这样吗?当然不对。评价一个学生,学习成绩好是片面的。毛泽...

2023-08-24 #UFO事件

不主张抗美援朝的他 却是毛主席心中永远第一人选(实力超乎常人)

不主张抗美援朝的他 却是毛主席心中永远第一人选(实力超乎常人)

...1950年,徐向前本该是被任命为总长的,却因为徐向前的身体状况不大好,必须得在家里休息,养好身体,而这段时间因病在身,现由聂荣臻暂时代理总长的这个职位。而直到太原战役结束后,徐向前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因病...

2023-08-14 #历史趣闻

1975年 毛主席和周总理同时身患重病(主席问总理:江山要谁来守)

1975年 毛主席和周总理同时身患重病(主席问总理:江山要谁来守)

...连庆祝的酒都没喝上几杯,因为这时的毛主席和周恩来都身体抱恙,长时间被病痛折磨。尤其是周恩来,刚经历了一场大型手术,尚还在恢复之中。那一次会面,毛主席与周恩来心情都很愉悦,促膝长谈了四个多小时,却没想到...

2022-11-30 #历史趣闻

毛主席亲自特赦的貌美女匪首 主席逝世时(她在家自设灵堂哭昏好几次)

毛主席亲自特赦的貌美女匪首 主席逝世时(她在家自设灵堂哭昏好几次)

...认为一定要活得有价值,她曾想去北京看望毛主席,但因身体原因未能如愿。1976年毛主席逝世,陈莲珍悲伤欲绝,她在家中设了灵堂,期间多次哭晕过去。1998年,陈莲珍在惠水家中病逝,终年76岁。

2023-01-01 #历史趣闻

第一届政协会议上 毛主席没有全票当选国家主席(是谁没选毛主席)

第一届政协会议上 毛主席没有全票当选国家主席(是谁没选毛主席)

...之谈。而张东荪私藏台湾保密局特务和电台,向美国出卖志愿军九兵团入朝作战计划,这是证据确凿的,跟当年的投票扯不上半点关系。1952年民盟将张东荪开除,有人建议将张逮捕法办,毛主席不同意,他指示,按人民内部矛...

2023-07-10 #历史趣闻

揭秘:毛主席临终前几个小时都干了些啥

揭秘:毛主席临终前几个小时都干了些啥

...是9月8号的晚上,毛主席很憔悴地躺在病床上,此时的他身体极其虚弱,但心里却好似有所思,他仍然在想、在思考。"生命不止,学习不断,工作不停",毛主席直到生命的末端都在拿命工作,他挂念着人民群众,牵挂着...

2023-08-18 #历史趣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