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排行榜,探索世界,了解各类奇异学识!

我国科学家揭开地球深处的秘密(世界教科书或将改写)

时间:2023-09-02

截至目前,人类钻探地球到达的最深处,也不过12公里多一点,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前苏联于1970年在科拉半岛钻探的一个钻井,深度最终定格在12263米

TIPS:本文共有 188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我们所居住的地球是一个岩质行星,无论是海洋还是陆地,都由比较致密和坚硬的地壳所覆盖,从现有的技术来看,我们人类还很难穿透地壳来直接认知地球的内部特征。截至目前,人类钻探地球到达的最深处,也不过12公里多一点,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前苏联于1970年在科拉半岛钻探的一个钻井,深度最终定格在12263米。不过这一深度并非是人类钻探地球最深的,俄罗斯于2011年,在库页岛上钻探一口油井,深度达到了12345米,这一纪录目前仍然未被打破。

这个深度,对于现在的科学技术来说,已经非常困难了,不过与地球陆地地壳的平均深度33000米相比,差距还相当得大。而地壳又是地球内部圈层中厚度最小的一部分,所以仅靠钻探的手段来获取地球内部的构造特征,根本是不可能实现的。对于地球内部结构的认识,人类主要是通过间接的手段,即根据地球在发生地震时,人们所监测到的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其中的纵波和横波的不同变化特征推测而来。

科学家们在监测到这种纵波和横波传播过程中的速度变化,得出在地球内部存在着截然不同的介质,地震波受到不同介质的影响,其传播时一方面发生了不同的折射,另一方面速度分生分异,在此基础上,科学家们推测地球的内部结构,特别是克罗地亚科学家安德烈-莫霍罗维奇发现了地壳和地幔的边界,即莫霍面;德国科学家本诺-古登堡测定出了地核界面,即古登堡不连续面,在此基础上,人们将地球从外到内的结构,明确为由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大部分。

在诸多科学家们研究的基础上,人们逐渐认知到了地球的内部这三大结构的厚度以及物质组成特征,这个结论也被写入世界各国的教科书。在这些教科书中,除了有关地球内部的主要结构以外,还包括了对地球内核状态的推测,即地球的内核,主要由内层和外层构成,其中内层由固态的铁镍物质组成,外层则由液态的铁镍物质所包裹。

随着研究的深入,科学家们又了解到地球内核的温度和压力都非常高,其中温度在4000-7000摄氏度之间,压力平均能达到350万个标准大气压。然而,在这么高的温度和压力下,科学家们后来研究出一个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现象,那就是,地球内核的平均密度,要比理论上由纯铁镍构成的内核密度要小,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只能有两个方面的可能性,一个是之前关于地球内部结构的推测有问题,另一个就是地球内核的组成物质中包含着之前不被人们掌握的“轻元素”,从而拉低了内核的平均密度。

在破解这一疑问的过程中,我国的科学家们独辟蹊径,利用海量的监测数据,借助计算机模拟技术,通过无数次的模拟论证,提出了一个新的观点,指出地球的内核并不是之前人们推测的那样是由固态的铁镍所构成,而是由一种特殊的超离子态物质所构成。这项研究成果,近期发表在《自然》杂志上,引发了全球科学家们的广泛关注。

那么,什么是超离子态物质呢?

在自然界中,我们常说的物质有三种状态,即固、液和气态。随着科学研究的逐步深入,科学家们认为,以上三种物质存在状态,已经不能满足对物质状态的定义了,有些物质的形态和特性,上述哪三态都与之对不上号,比如等离子态、液晶等。其中,在固态和液态物质之间,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全新的物质存在形态,那就是超离子态。这种形态物质的主要特征,就是物质的一部分离子可以像液体一样自由地流动,而另外一部分离子就像“骨架”一样,起到支撑物质结构的作用。最初发现物质这一形态的是美国科学家,于1988年发现水在高温及超高压的状态下可能形成超离子态。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地球内部物质高温高压重点实验室的研究团队,通过计算机模拟地球内核处的温度和压力环境,并对六方相铁-氢、铁-碳和铁-氧等多种合金物质在这样环境中的物质形态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发现在这些合金中,铁原子呈现非常有序的排列状态,构建出了呈固态性质的铁晶格,而合金中的其他轻元素,则呈现出无序的状态,像液体一样在铁晶格中扩散运动。

与此同时,研究团队还对上述超离子态的合金弹性性质以及地震波的传播速度进行了模拟分析,发现上述超离子态物质受到离子扩散和晶格的非谐振动影响,可以引发地震波横波的传播速度出现明显下降,这一结果与实际的观测结果相符。

因此,我国科学家们认为,地球的最内核,实质上可能不是由固态的铁镍物质所构成,而是由铁的相关合金物质以超离子态的状态体现。这一研究成果,既解决了实际观测过程中地球内核平均密度比原先认为的要小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地球内核地震横波传播速度较慢的问题。

这一结论如果进一步得到证实,世界各国关于地球内部结构的教科书或许就将改写,这对于人类真正认知和掌握地球内核的结构、组成和演化,对于地球内部结构与地球磁场的关系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转型不易,新知识内容立足于正能量、实用,觉得《我国科学家揭开地球深处的秘密(世界教科书或将改写)》对你有帮助,请留言收藏!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2)
  1. 狼烟墓歌2023-11-14 01:13狼烟墓歌[河南省网友]43.254.208.153
    这将改变我们对地球的认识,真是令人兴奋的时刻!期待看到更多的发现。
    顶1踩0
  2. 纱小萌2023-10-08 15:47纱小萌[河北省网友]103.56.8.79
    太棒了!中国科学家的成就令人震惊,我为他们感到骄傲。
    顶10踩0
相关阅读
地球结构不只有4层(科学家证实最内第5层核心:要改教科书了)

地球结构不只有4层(科学家证实最内第5层核心:要改教科书了)

...造的传统认知为地壳、地函、外地核与内地核,过去就有科学家怀疑除了这四层以外,还有其它构造。随着研究团队透过国际地震中心的地震波数据配合演算法,发现地核中的铁结构产生变化。示意图/翻摄自《YQQLM》研究指出,...

2022-12-28 #未解之谜

科学家证实地球内部有第五层(颠覆人类认知)

科学家证实地球内部有第五层(颠覆人类认知)

...、地函(地幔)、外地核与内地核这四层。尽管几十年前有科学家曾怀疑地球可能有其他构造,但这种说法因为资料不清楚等原因而未能被证实。为了探讨这个议题,该校研究团队建立了一套可以检视数千种地球内核模型的搜寻算...

2023-04-28 #未解之谜

科学家发现新情况 太平洋板块潜入我国下方600公里处(地壳运动)

科学家发现新情况 太平洋板块潜入我国下方600公里处(地壳运动)

...震台站出发,将它们组成一个巨大的地震波探测网,中美科学家根据地震波来自地面和地质构造进行研究,见证了这一史诗般的自然现象,原本属于太平洋板块的地区沉入欧亚板块之下。地球板块运动的影响是什么?由于外力和...

2023-06-19 #猎奇八卦

盘点世界十大经典物理实验(伽利略自由落体实验闻名世界)

盘点世界十大经典物理实验(伽利略自由落体实验闻名世界)

...必这是理科生才会比较了解的吧!不得不敬佩那些伟大的科学家们,在浩瀚宇宙的海洋中不断的挖掘探索,才有了世界十大经典物理实验的出现。下面小编就来为你盘点世界十大经典物理实验。一、伽利略的自由落体试验伽利略...

2023-05-26 #科学探索

地球外真有生命存在 我国天眼发现新信号(百亿光年外信号)

地球外真有生命存在 我国天眼发现新信号(百亿光年外信号)

...,甚至周期性地发射脉冲信号,所以它们被称为脉冲星。科学家们刚刚打开了它当这些信号第一次被探测到时,它们非常有规律,以至于科学家们甚至认为它们来自像我们这样的外星人。几位天文学家才确认脉冲星是快速旋转的...

2023-09-27 #科学探索

张衡地动仪被挪出教科书 这是为什么(无法被科学证实)

张衡地动仪被挪出教科书 这是为什么(无法被科学证实)

...就是地动仪。在2017年张衡地动仪却被挪出了教科书,被科学家们一致认为张衡地动仪毫无用处。现在博物馆中可以看到的张衡地动仪,全都是被仿出来的样子,其内部构造到底是什么,根本没有人知道。没有人见过张衡地动仪...

2022-12-14 #猎奇八卦

我国探到新油田有1亿吨 地球石油能不能用完 (地球资源)

我国探到新油田有1亿吨 地球石油能不能用完 (地球资源)

...总数超过8亿辆,而我国的汽车数量已经接近2亿辆。许多科学家担心,如果继续这么消耗石油,石油将在几十年内耗尽,所以人类一直在地球上寻找石油。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发现了大型油田。就在最近,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2022-12-22 #猎奇八卦

嫦娥5号月壤中惊现水 我国科学家兴奋了(月球基地)

嫦娥5号月壤中惊现水 我国科学家兴奋了(月球基地)

月亮上会不会有水源的存在,关于这个话题有很多争议,美国阿波罗登月几十年没有在月球土壤中发现水的证据,只有遥感卫星探测到水,但从未证实。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的一个研究小组最近对嫦娥五号的月球土壤样本...

2023-05-29 #未解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