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排行榜,探索世界,了解各类奇异学识!
123排行榜 > 综合 > 正文

伤寒与副伤寒并发症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探讨

时间:2024-02-01

伤寒与副伤寒是中医领域中常见的疾病,它们可以并发多种疾病。一般来说,伤寒与副伤寒可以并发肺炎、肠胃炎、肝炎、心肌炎等多种疾病。这些并发症会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进一步的...

TIPS:本文共有 512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1 分钟。

伤寒与副伤寒是中医领域中常见的疾病,它们可以并发多种疾病。一般来说,伤寒与副伤寒可以并发肺炎、肠胃炎、肝炎、心肌炎等多种疾病。这些并发症会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进一步的负面影响,增加了治疗的难度和风险。在中医治疗中,对于伤寒与副伤寒患者,早期的诊断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及时有效地控制原发病和并发症的发展,对于患者的康复和健康至关重要。因此,医生和患者都应该对伤寒与副伤寒并发症的风险有所了解,以便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1.持续高热,呈稽留热,少数为弛张热或不规则热。2.相对缓脉或重脉。3.食欲不振,出现腹胀、便秘、腹泻、右下腹压痛。4.精神恍惚、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听力减退。重症者有谵妄,昏迷或虚性

1伤寒与副伤寒临床表现

1.持续高热,呈稽留热,少数为弛张热或不规则热。 2.相对缓脉或重脉。 3.食欲不振,出现腹胀、便秘、腹泻、右下腹压痛。 4.精神恍惚、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听力减退。重症者有谵妄,昏迷或虚性脑膜炎。 5.肝脾肿大、压痛。少数黄疸、肝功能异常。 6.皮疹(玫瑰疹)见于胸、腹、背部和四肢皮肤出现淡红色小斑丘疹,见于病程7-13天,数目少,分批出现。 7.伤寒并发肠出血或肠穿孔时,会引起相应的症状和体征。

2伤寒与副伤寒可以并发哪些疾病?

并发症:

肠出血、肠穿孔:

治疗上加强抗感染、止血、出血量大输鲜血,止血无效可考虑手术;肠穿孔治疗:加强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胃肠减压、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手术。

预后与患者的情况、毒血征程度、年龄、有无并发症或加杂症;病菌的毒力;治疗早晚、治疗方法;曾否接受过预防注射等有密切关系。在抗菌药物问世以前,伤寒的病死率约为20%,大都死于严重的毒血症、营养不良、肺炎、肠出血及肠穿孔。自应用氯霉素等抗菌药物以来,病死率明显下降。

1.治愈:疗程结束,症状体征消失,血、尿、粪培养阴性。

2.好转:疗程结束,症状体征改善,培养阳性。

3.未愈:疗程结束,症状体征未改善,培养阳性。

3伤寒与副伤寒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伤寒、副伤寒是由伤寒和副伤寒杆菌甲、乙、丙引起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临床上以持续高热、相对脉缓、特征性中毒症状、脾肿大、玫瑰疹与白细胞减少等为特征。肠出血、肠穿孔为主要并发症。伤寒主要的病理特征是全身网状内皮系统的增生反应,以回肠下段淋巴组织的病变最为显著。副伤寒,分别由副伤寒甲,乙,丙杆菌引起。它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防与伤寒相同。

1.慢性肠炎:临床上表现为发烧,粘液便,类似痢疾。此病多见于幼儿和老年人。

2.败血症:多由猪霍乱沙门氏菌引起,病人有高烧、寒战、厌食和贫血等症状,常伴有局部病灶(如胆囊炎等),一般可从血液中分离出病原菌。

4伤寒与副伤寒应该做哪些检查?

(一)常规检查

血白细胞大多为3×109/L~4×109/L,伴中性粒细胞减少和嗜酸粒细胞消失,后者随病情的好转逐渐回升。极期嗜酸粒细胞>2%,绝对计数超过4×108/L者可基本除外伤寒。高热时可有轻度蛋白尿。粪便隐血试验阳性。

(二)细菌学检查

①血培养是确诊的论据,病程早期即可阳性,第7~10病日阳性率可达90%,第三周降为30%~40%,第四周时常阴性;②骨髓培养阳性率较血培养高,尤适合于已用抗菌素药物治疗,血培养阴性者;③粪便培养,从潜伏期起便可获阳性,第3~4周可高达80%,病后6周阳性率迅速下降,3%患者排菌可超过一年;④尿培养:病程后期阳性率可达25%,但应避免粪便污染;⑤玫瑰疹的刮取物或活检切片也可获阳性培养。

(三)免疫学检查

1.肥达氏试验伤寒血清凝集试验 即肥达反应阳性者对伤寒,副伤寒有辅助诊断价值。检查中所用的抗原有伤寒杆菌菌体(O)抗原,鞭毛(H)抗原,副伤寒甲,乙,丙鞭毛抗原共5种,目的在于用凝集法测定病人血清中各种抗体的凝集效价。病程第1周阳性反应不多,一般从第2周开始阳性率逐渐增高,至第4周可达90%,病愈后阳性反应可持续数月之久。有少数病人抗体很迟才升高,甚至整个病程抗体效价很低(14.4%)或阴性(7.8%~10%),故不能据此而排除本病。

Widal试验已沿用近100年,60年代曾有人对其特异性提出异议,认为其结果存在着混乱模糊的情况,非伤寒发热性疾病Widal"s试验也呈阳性结果,如各种急性感染,肿瘤,结缔组织病性疾病,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均可出现阳性结果。Perlnan等认为无菌的结肠细胞和肠杆菌可能有共同的抗原,结肠粘膜损害所产生的抗结肠抗体与沙门菌菌体抗原起交叉反应,因此对肥达氏反应结果的判定宜审慎,必须密切结合临床资料,还应强调恢复期血清抗体效价的对比,有人提出应用流行菌株抗原与国际菌株相比,阳性率可提高,建议用当地流行菌株取代国际标准菌株,以提高流行区域伤寒诊断的阳性率。

2.其他免疫学检查

(1)被动血凝试验(PHA):用伤寒杆菌菌体抗原致敏红细胞,使之与被检血清反应,根据红细胞凝集状况判断有无伤寒特异性抗体存在,国内外报道阳性率90%~98.35%,假阳性率5%左右。鲍行豪等曾报道LSP-PHA对伤寒血培养患者的检出率为89.66%,早期病人90.02%,临床确诊者为82.5%,且主要检测的是特异IgM抗体,故可用于早期诊断。

(2)对流免疫电泳(CIE):本方法可用于血清中可溶性伤寒抗原或抗体的检测,操作简便,便于基层推广,特异性较高;但敏感性较低,不同作者报道为24%~92%,主要受采集血清时间的影响,发病初期最易测出,故可用于伤寒的早期诊断。

(3)协同凝集试验(COA):利用金葡菌的葡萄球菌A蛋白(SPA)可与抗体IgG的Fc段结合的原理,先用伤寒抗体致敏带有SPA的金葡菌,然后与抗原发生反应,本试验的阳性率在81%~92.5%,特异性为94%~98%,一般来说,其敏感性高于CIE,而特异性较CIE差。

(4)免疫荧光试验(IFT):Doshi等用伤寒杆菌菌体Vi悬液作抗原进行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检测,140例血培养阳性的伤寒患者134例(95.7%)阳性;394例对照者仅4例(1%)假阳性,目前有关本法的报道尚少,伤寒疫苗预防接种和其它沙门氏菌感染是否会影响本试验特异性,尚需进一步研究。

(5)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ELISA的基本原理是用酶促反应的放大作用来显示初级免疫学反应,既可检测抗原,又可检测抗体,用ELISA法检测伤寒患者Vi抗原,灵敏性达1ng/ml,高于CoA法9100ng/ml,并可检测到1∶1024稀释后尿液中的Vi抗原。国内、外用ELISA检测过临床标本中的Vi抗原,V9抗原,LPS,H抗原等,敏感性在62.5%~93.1%,因检测抗原的不同而异,多数在80%以上。杭州鲍行豪等应用ELISA同时检测IgM和IgG抗体,LPS-IgM-ELISA的敏感性为91.38%,特异性为99.02%,LPS-IgG-ELISA分别为93.1%和98.02%,在伤寒的血清免疫学诊断方法中,ELISA方法简便,快速,敏感,特异性高,是公认较好的一种诊断方法。

(四)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

探针()探针是用制备的诊断试剂,用于检测或鉴定特定的细菌,方法是用一段已标记的特定的片段(探针)与标本中已变性的细菌杂交,通过测定是否发生杂交反应来达到检测目的,由于此探针是以细菌专有的特异性基因片断制备,故特异性很高。用探针对培养所得的伤寒杆菌进行检测,敏感性需标本中达个细菌才能检出。的特异性高而敏感性低,一般用于菌种鉴定及分离。

2.聚合酶链反应(PCR)PCR方法是80年代中后期发展起来的一种分子生物学方法,它能在数小时内在体外将目标基因或DNA片段扩增到数百万倍,检出率较DNA探针高100~10000倍,国外JaeHS等用PCR方法扩增伤寒的鞭毛抗原编码基因,敏感度能检出10个伤寒菌,特异性为100%,PCR方法因其高度敏感,易出现产物污染,所以控制PCR方法的假阳性及假阴性,是提高准确度的关键。

5伤寒与副伤寒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临床症状

典型的伤寒自然病程为时约4周,可分为4期:

(一)初期相当于病程第1周,起病大多缓慢(75%~90%),发热是最早出现的症状,常伴有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咽痛与咳嗽等。病情逐渐加重,本温呈阶梯形上升,于5~7天内达39~40℃,发热前可有畏寒而少寒战,退热时出汗不显著。

(二)极期相当于病程第2~3周,常有伤寒的典型表现,有助于诊断。

1.高热高热持续不退,多数(50%~75%)呈稽留热型,少数呈弛张热型或不规则热型,持续约10~14天。

2.消化系统症状食欲不振较前更为明显,舌尖与舌缘的舌质红,苔厚腻(即所谓伤寒舌),腹部不适,腹胀,多有便秘,少数则以腹泻为主。由于肠道病多在回肠末段与回盲部,右下腹可有轻度压痛。

3.神经系统症状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成正比,是由于伤寒杆菌内毒素作用中枢神经系统所致。患者精神恍惚,表情淡漠,呆滞,反应迟钝,听力减退,重者可有谵妄,昏迷或出现脑膜刺激征(虚性脑膜炎)。此等神经系统症状多随体温下降至逐渐恢复。

4.循环系统症状常有相对缓脉(20%~73%)或有时出现重脉是本病的临床特征之一,但并发中毒性心肌炎时,相对缓脉不明显。

5.脾肿大病程第6天开始,在左季肋下常可触及腺肿大(60%~80%),质软或伴压痛。少数患者肝脏亦可肿大(30%~40%),质软或伴压痛,重者出现黄疸,肝功能有明显异常者,提示中毒性肝炎存在。

6.皮疹病程7~13天,部分患者(20%~40%)的皮肤出现淡红色小斑丘疹(玫瑰疹),直径约2~4mm,压之退色,为数在12个以下,分批出现,主要分布于胸,腹,也可见于背部及四肢,多在2~4天内消失。水晶形汗疹(或称白痱)也不少见,多发生于出汗较多者。

(三)缓解期相当于病程第3~4周,人体对伤寒杆菌的抵抗力逐渐增强,体温出现波动并开始下降,食欲逐渐好转,腹胀逐渐消失,脾肿开始回缩。但本期内有发生肠出血或肠穿孔的危险,需特别提高警惕。

(四)恢复期相当于病程第4周末开始。体温恢复正常,食欲好转,一般在1个月左右完全恢复健康。

其它临床类型

除上述典型伤寒外,根据发病年龄,人体免疫状态,致病菌的毒力与数量,病程初期不规则应用抗菌药物以及有无加杂症等因素,伤寒又可分为下列各种类型。

(一)轻型全身毒血症状轻,病程短,1~2周内痊愈。多见于发病前曾接受伤寒菌苗注射或发病初期已应用过有效抗菌药物治疗者,在儿童病例中亦非少见。由于病情(整理)轻,症状不典型,易致漏诊或误诊。

(二)暴发型起病急,毒血症状严重,有畏寒,高热,腹痛,腹泻,中毒性脑病,心肌炎,肝炎,肠麻痹,休克等表现。常有显著皮疹,也可并发DIC。

(三)迁延型起病与典型伤寒相似,由于人体免疫功能低下,发热持续不退,可达45~60天之久。伴有慢性血吸虫病的伤寒患者常属此型。

伤寒合并血吸虫病时,起病多急,发热常为弛张型或间歇型,肝脾肿大较著,嗜酸粒细胞在发热期及极期显著减少或消失,热退后回升,常超过正常值,热程可迁延1~2月。

(四)小儿伤寒一般年龄越大,临床表现越似于成人,年龄越小,症状越不典型。

学龄期儿童症状与成人相似,但多属轻型。常急性起病,有持续发热,食欲不振,腹痛,便秘,表情淡漠,嗜睡,烦躁鼻衄,舌苔厚,腹胀及肝脾肿大等,而缓脉及玫瑰疹少见,白细胞计数常不减少。病程较短,有时仅2~3周即自然痊愈。由于肠道病变轻,故肠出血,肠穿孔等并发症也较少。

婴幼儿伤寒常不典型,病程亦轻重。起病急,伴有呕吐,惊厥,不规则高热,脉快,腹胀,腹泻等。玫瑰疹少见,白细胞计数常增多,并发支气管炎或肺炎颇为常见。

(五)老年伤寒体温多不高,症状多不典型,虚弱现象明显;易并发支气管肺炎与心功能不全,常有持续的肠功能紊乱和记忆力减退,病程迁延,恢复不易,病死率较高。

复发与再燃:症状消失后1~2周,临床表现与初次发作相似,血培养阳转为复发,复发的症状较轻,病程较短,与胆囊或网状内皮系统中潜伏的病菌大量繁殖,再度侵入血循环有关;疗程不足,机体抵抗力低下时易见。偶可复发2~3次。再燃是指病程中,体温于逐渐下降的过程中又重升高,5~7天后方正常,血培养常阳性,机理与初发相似。

诊断

根据当地伤寒流行情况,本人既往病史,有无伤寒菌苗接触史,有无与伤寒患者接触史,以及稽留高热,特殊中毒症状,以及实验室检查,病程中白细胞计数减少,分类中性淋巴细胞相对增加,而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肥达氏反应(+)呈4倍以上增长,抗“O”>1:80,抗“H”>1:160有意义,细菌学检查,发病1~2周血培养阳性率最高,3~4周尿便培养阳性机会高,骨髓培养阳性率较血培养高且持续时间长。

我们转型不易,新知识内容立足于正能量、实用,觉得《伤寒与副伤寒并发症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探讨》对你有帮助,请留言收藏!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3)
  1. yesonly18133266132024-02-01 18:41yesonly1813326613[澳门网友]223.215.173.160
    很感谢作者对于这一复杂疾病的探讨,希望能够看到更多相关的临床治疗经验分享。
    顶0踩0
  2. 风尘凡客2024-02-01 18:23风尘凡客[江苏省网友]121.79.153.176
    作为医学小白,这篇文章让我对伤寒和副伤寒的认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顶4踩0
  3. 林黎惜2024-02-01 18:05林黎惜[云南省网友]203.90.8.52
    这篇文章内容很详细,对于伤寒与副伤寒并发症的探讨很有帮助。
    顶0踩0
相关阅读
鸡伤寒:症状与防治方法详解

鸡伤寒:症状与防治方法详解

症状临床症状:主要发生于3周龄以上的青年鸡及成年鸡,病鸡所表现的症状是,精神不振,羽毛松乱,头下垂,不吃料

2024-01-21 #综合

急性白血病:器官浸润症状一览

急性白血病:器官浸润症状一览

急性白血病是一种恶性肿瘤性疾病,常见于儿童和成年人。白血病细胞在骨髓内异常增殖,导致正常造血功能受到抑制。患者常常会出现多个器官的浸润症状,其中最常见的是贫血、出血倾...

2024-01-25 #综合

探索风湿病:分类与症状解读

探索风湿病:分类与症状解读

风湿病是一个包括多种疾病的统称,主要涉及关节、韧带、肌肉等结缔组织的疾病。对风湿病的分类可以根据病因、症状和部位进行区分。从病因来看,风湿病可以分为风湿性关节炎、类风...

2024-01-31 #综合

老年人2型糖尿病:症状与表现一览

老年人2型糖尿病:症状与表现一览

基础治疗包括饮食限制,生活方式的改变,从静态的生活方式改变为动静结合的生活方式,增加体力活动

2024-01-25 #综合

探寻胃癌晚期的四大临床特征

探寻胃癌晚期的四大临床特征

胃癌是一种危险且常见的肿瘤,其晚期症状常常具有较强的特异性。胃癌晚期的4大临床症状包括:消瘦、乏力、上腹部不适感、以及消化道出血。消瘦是由于肿瘤引起的慢性营养不良和恶性...

2024-01-27 #综合

学会识别卵巢囊肿:专家传授辨别技巧与知识

学会识别卵巢囊肿:专家传授辨别技巧与知识

想知道如何辨别卵巢囊肿?不用担心!专家将带你了解这一问题。卵巢囊肿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但很多人难以及时正确辨别。本文将由专家为你介绍卵巢囊肿的症状、检查方法和预防措...

2024-01-30 #综合

探讨关节病型牛皮癣的危害及影响

探讨关节病型牛皮癣的危害及影响

临床表现为乏力、倦?⒚嫔园祝子诟忻暗戎⒆础H绻捎诓徽返摹凹煽凇倍闳氩蛔悖崾构亟谛团Fぱ⒅⒆醇又亍?1关节型牛皮癣对我们的为危害现在有很多人患有牛皮癣,而...

2024-01-25 #综合

甲亢引起的眼球突出:预防与应对策略

甲亢引起的眼球突出:预防与应对策略

甲亢眼球突出是甲状腺功能亢进所导致的眼部症状之一,通常伴随着甲亢的其他症状,如心慌、手颤、体重减轻等。眼球突出可能会导致眼睑无法完全合拢和泪液排出障碍,进而引起眼部干...

2024-01-30 #综合

雷公藤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和危害

雷公藤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和危害

然而,近年来一些研究表明,雷公藤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和危害

2024-01-30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