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排行榜,探索世界,了解各类奇异学识!
123排行榜 > 综合 > 正文

孝庄太后下嫁多尔衮:150505档案揭秘之谜

时间:2024-03-17 17:52:15

相关推荐

孝庄太后下嫁多尔衮:150505档案揭秘之谜

《150505档案揭秘:孝庄太后下嫁多尔衮之谜》展现了中国清朝历史上备受争议的一段婚姻。多尔衮,作为清朝皇帝顺治帝的亲信,他与孝庄太后的婚姻一直是历史学者们探讨的焦点。这一档案揭秘了婚姻背后的真相,揭开了孝庄太后下嫁多尔衮的种种谜团。究竟是政治联姻还是真爱情深?这段历史故事将为世人呈现清朝皇族内部的权力斗争和情感纠葛,也将呈现出中国历史中背后的种种不为人知的秘密。这个档案的揭秘将为我们打开一扇通向清朝历史的神秘之门,引领我们走近那段被岁月深埋的真相。

清顺治初年,远在江南抗清的张苍水写了一首名为《建夷宫词》的诗,里面有这样的诗句:“上寿觞为合卺樽,慈宁宫里烂盈门。春官昨进新仪注,大礼恭逢太后婚。”意思是说:慈宁宫成了太后大婚的新房,礼部尚书制订了隆重的大婚典礼。典礼非常隆重,到慈宁宫敬酒祝贺的人非常多,甚至把门槛都给踩烂了。诗中所讲之事,就是清初著名的历史谜案——孝庄太后“下嫁”给小叔子多尔衮事件。

顺治五年十一月,清廷发布了一份诏书,将多尔衮的称号由原来的“皇叔父摄政王”进封为“皇父摄政王”。这一称号的变化颇耐人寻味。虽然之前多尔衮的称号也变过,由“叔父摄政王”改为“皇叔父摄政王”,但由“皇叔父”变到“皇父”,性质就完全不同了。多尔衮是顺治帝的叔父,称“皇叔父”很正常,但并非是父亲,却又如何能称“皇父”呢?除非多尔衮已经成了顺治帝的继父,也就是说,顺治帝的生母孝庄太后“下嫁”给了多尔衮。

那么孝庄太后的下嫁,是源于青梅竹马,还是一场权色交易?在无皇太极遗诏的情况下,为何继位者是年仅六岁的九子福临?孝庄太后死后真的是因为羞于见丈夫,而不与其合葬一处吗?本期档案揭秘,李涵为您讲述:“太后下嫁”之谜。

关于“太后下嫁”之说有一些旁证。比如顺治帝在多尔衮死后不久就开始大规模地“报复行动”,包括追责其罪,削其爵号,撤其庙享,黜其宗室,毁其陵墓等,并在列举多尔衮的几大罪状中,特别强调“亲到皇宫内院”一条。多尔衮“亲到皇宫内院”,虽未必确指他已与太后成婚,但很容易让人猜测,二人之间或有暧昧关系或同居关系。而顺治帝的报复行动本身也透露出一些信息——多尔衮既是清军入关的第一功臣,对他又有“拥立”之功,假如没有类似“哈姆雷特式”的仇恨,为什么要报复得如此决绝呢?

此外,还有一个疑似证据。孝庄太后死后并没有回到关外与丈夫皇太极合葬,反而葬在了河北遵化清东陵的风水墙外。传说这是因为孝庄太后觉得自己下嫁给多尔衮,无颜到地下去见皇太极,所以才遗命不与皇太极合葬,而“罚”自己为子孙后代看守“东陵”。

在一些文学和影视作品中,“太后下嫁”谜案中的两位当事人被描述成一对曾相恋于科尔沁,“青梅竹马”的恋人,后来阴差阳错成了叔嫂,但彼此之间仍保持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为后来的“太后下嫁”埋下了伏笔。

其实,“青梅竹马”之说大概起因于二人年龄相仿,多尔衮只比孝庄太后大一岁。不过除了年龄,其他能造就“青梅竹马”的条件却并不充足,比如距离——他们的出生地一个是在满洲的赫图阿拉,一个是在蒙古的科尔沁,相距十分遥远。不过也有人这样解释:当年多尔衮陪同皇太极去科尔沁娶亲时,有机会见到年幼的孝庄,因而产生感情。

可实际上皇太极迎娶的第一位科尔沁姑娘是孝庄的姑姑,当时多尔衮才2岁,孝庄1岁,一两岁的幼儿见面,怎么可能发生“青梅竹马”的恋情呢?更何况,史书记载,皇太极并没有亲自到科尔沁去迎亲,仅仅是出赫图阿拉城三百里迎亲而已。可见,多尔衮和孝庄曾相恋于科尔沁的说法完全不成立。

“青梅竹马”之说也是靠不住的。天命十年,年仅13岁的孝庄嫁给了皇太极,第二年努尔哈赤去世,年仅15岁的多尔衮一直跟随皇太极在外打仗,戎马倥偬,在短暂的回家探亲休整时间里即使有机会和孝庄见面,甚至“日久生情”,也没有那么多时间去“发展”。更何况,孝庄当时毕竟是“大汗”的女人,与之“私通”的风险实在太大了。所以在皇太极“驾崩”之前,多尔衮和孝庄即使彼此有好感,也很难有“机会”发展关系。

真正的“机会”出现在崇德八年。这一年的八月初九,皇太极还没来得及留下传位于谁的遗命,就突然在前线去世,大清朝一下子炸了锅。当时最有实力继承皇位的是皇太极的十四弟多尔衮和长子豪格,两人身边各形成一个支持集团,由于势均力敌,两派之间的争斗异常激烈。可是出人意料的是,最终继承皇位的居然是皇太极年仅六岁的九皇子福临。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结果,有人猜测,是福临的生母孝庄在关键时刻主动出击,用自己的美貌争取到了多尔衮的支持,把儿子推上了皇位。

这一推测,有其合理的一面,不过并不全面。除了长子豪格之外,皇太极的十个儿子中,福临本来就是最符合继位条件的,主要是因为他的出身比别人高贵:生母孝庄是皇太极称帝时册封的“五大福晋”之一。皇太极所封的“五大福晋”,全部是蒙古博尔济吉特氏,这并不表示他对5个女子有多么深的感情,而是因为当时逐渐壮大的满清,特别需要蒙古这个坚强的盟友。皇太极需要,皇太极之后的政权仍然需要蒙古的支持,选一个出自“五大福晋”的皇子作为皇位继承人,是最有用的获得支持的办法。

而在皇太极的儿子中,符合这一条件的其实有两个:一个是皇九子福临,另一个是皇十一子博穆博果尔,西宫贵妃所生。虽然博穆博果尔的生母的位分排在第三,比排在第五名的孝庄高些,但博穆博果尔比福临小两岁,在年龄上不占优势。此外,福临还有一个支持者也不容忽视——皇太极的正宫皇后,也是孝庄的姑姑。从血缘上,福临对她来说更为亲近。所以如果除豪格之外要选一个皇太极的儿子做继承人的话,福临本来就是最符合条件的。如果说孝庄在关键时刻为儿子争取过,也不过是锦上添花,而不是起决定作用。

孝庄在福临继位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虽然不能过分夸大,但此后为了巩固儿子的皇位,不惜牺牲自己以“笼络”多尔衮的可能性还是有的。多尔衮多次“亲到皇宫内院”,大概就是暗指这件事。从实际效果上看,此种“笼络”还是发挥了一定作用的。到顺治七年,多尔衮突然去世前,孝庄和多尔衮联手,把豪格等政敌或杀或贬,完全控制了朝政,客观上也使福临的皇位得以巩固。

不过,即使孝庄和多尔衮有过事实上的同居关系,维系这种关系的也不是“青梅竹马”或“日久生情”的情分,更多的是一种双方利益的均衡。有两件事很能说明多尔衮对孝庄的感情究竟如何:第一,多尔衮并不专情。他拥有许多姬妾,喜欢通过各种手段“猎艳”。“太后下嫁”的传闻传出后一年多,他就又有了“新宠”,那个被他囚禁致死的豪格的福晋,同时,他又命朝鲜王族为他选送美女。也就是说,哪怕太后真的“下嫁”给他了,还是不能阻止他“猎艳”的脚步。第二,多尔衮对福临的态度并不好。一是他故意忽略福临的教育,以至于福临在真正亲政时竟然不识汉字;二是他故意隔绝孝庄和福临,乃至母子二人要隔好几个月才能见上一面。也就是说,即使孝庄为了儿子和江山社稷牺牲了自己,也不过是保住了福临的暂时安全,他们的命运,仍然掌握在多尔衮的手中,形同软禁。如此处境,如果说是基于爱情,真的让人难以信服。

对于前面提到的“皇父摄政王”这个称呼引起的种种联想,学界早有争议。著名清史专家孟森的解释是:顺治帝称多尔衮为“皇父摄政王”,是为了表彰他的功劳,符合古人的“尚父”、“仲父”之意,并不能说明孝庄下嫁给了多尔衮。至于孝庄太后死后没有与丈夫合葬于昭陵的传闻,他认为,在清朝,皇后不与皇帝合葬者,历代有之,例如顺治皇帝的第二位皇后孝惠章皇后就不与顺治合葬;雍正皇帝也只有一位皇后与之合葬;嘉庆皇帝的第二位皇后也不与嘉庆合葬等。孝庄太后去世前,已有孝端皇后同皇太极合葬于昭陵,所以不葬孝庄太后于昭陵也是非常正常的。

而类似于“太后下嫁”这样的朝廷大事,照例应当诏谕给藩属国的,专家孟森称说自己遍查古籍《李朝实录》,都没找到有关“太后下嫁”的诏书,或是这件事的只字片语。

事实上,孟森先生的说法有一定道理,因为给多尔衮加尊号的事,在顺治五年之前就做过多次了。入关之后,多尔衮的称号一开始是“叔父摄政王”,没多久改为“皇叔父摄政王”。他的特殊待遇也是一加再加,从免去向皇帝跪拜,到与皇帝一起接受百官朝贺,可以说是“加无可加的富贵”。至于顺治五年十一月,“皇叔父摄政王”又被改为“皇父摄政王”,则透露出顺治和孝庄的一种无可奈何。因为在这一年的三月,多尔衮囚死了他的政敌、当初的皇位竞争者豪格,“两虎”变成了“一虎”。也就是说,用福临继位来维持平衡的时期已经结束了,大权独揽的多尔衮,下一个目标是什么,处于权利中心的孝庄不能不有所警惕。为了缓冲迫在眉睫的危险,把“皇叔父”变为“皇父”,就成了一根救命稻草。即使看上去有点怪,毕竟比“皇叔父”更亲近了一步,以求多尔衮看在“皇父”这一称号的份上,保住自己儿子的一条命,但这并不能说明太后真的“下嫁”给了多尔衮。

然而,1947年1月28日,刘文兴发表了《清初皇父摄政王多尔衮起居注跋》一文,披露其父刘启瑞在宣统初年发现了《太后下嫁诏书》,文中还提到了《皇父摄政王起居注》的原件的确存在,并且已被四川师范学院图书馆在1959年从广州古籍书店中购得。但是《太后下嫁诏书》的原件,除了刘文兴说他的父亲亲眼见过外,并没有其他人看到,这不能不使人怀疑。后来,有人为撰写《清代宫廷史》就此事专门问刘文兴的好友、故宫博物院资深专家朱家溍先生。朱家溍回答说:“我和刘文兴是极熟的朋友,关于《太后下嫁诏书》一事,我曾询问过刘先生。他哈哈大笑说,诏书是没有的,因为打算卖掉这部书,所以写跋语时加点噱头,何必认真,姑妄听之而已。不过刘先生相信太后下嫁是真的。”

所谓发现《太后下嫁诏书》一事,原来只是刘文兴为了在转让《皇父摄政王起居注》这一珍贵档案时卖个好价钱而特意加的噱头。所以至今是否有这么一份《太后下嫁诏书》仍然是个谜。

下嫁的诏书之谜虽然尚未解开,但孝庄太后特殊的陵墓,至今被很多人看成是另外一个“太后下嫁”的证据。

清朝帝陵有三处:一处是关外三陵——永陵、福陵(沈阳东陵)、昭陵(沈阳北陵);一处是河北遵化的清东陵;另一处是河北易县的清西陵。孝庄太后的丈夫皇太极葬在关外三陵之一的昭陵,他的“五大福晋”除了孝庄以外,都和他葬在了一起。按照帝王祖宗规定的制度,孝庄太后死后本也应该同皇太极合葬昭陵,但她的园寝却在遵化清东陵的风水墙外,名为“昭西陵”。那么是不是如流言所说,孝庄太后是因为下嫁给多尔衮,无颜再去与皇太极合葬,才“罚”自己葬在清东陵的风水墙外,为后世子孙守陵呢?

根据《清实录》的记载,孝庄太后临终时对自己的“后事”是这么交代的:“太宗文皇帝(皇太极)梓宫安奉已久,不可为我轻动。况我心恋汝皇父及汝,不忍远去,务于孝陵(顺治的陵寝)近地择吉安厝,则我心无憾矣。”意思是说皇太极已经去世近40多年了,自己不愿轻易惊动皇太极的亡灵,而愿意就近陪伴在英年早逝的儿子顺治和正在当皇帝的孙子康熙身边。

这可给她的孙子康熙帝出了一道难题。康熙帝既不能违背了祖宗定下的制度,让孝庄太后远离昭陵,又不能违抗她的遗命,远离顺治和康熙父子。这该怎么办?康熙帝最后想出了一个临时办法,把太皇太后生前所住的慈宁宫以东五间新建的宫殿拆除,搬到清东陵的风水墙外,修起了一座“暂安奉殿”,将太皇太后的灵柩暂时安置在那里。“暂安”的做法在古代并不少见。皇帝或其他地位尊贵的人突然去世,陵墓还未修好,往往将灵柩暂时停放在一个地方,等陵墓完成后,再选择一个吉日葬入墓室。不过,孝庄太后的“暂安”却长达三十几年,直到康熙皇帝去世都没解决,也就是说,康熙皇帝到死都没有想出一个既不违背祖宗的规定又能满足祖母遗命的办法。

不过,这个“暂安”的难题是由雍正皇帝解决的。雍正二年,雍正皇帝在追述了孝庄不与皇太极合葬、愿意在孝陵附近就近安厝的遗嘱后,决定将“暂安奉殿”改建为“昭西陵”,并于次年正式将孝庄太后下葬到昭西陵的地宫。

雍正皇帝之所以将孝庄太后的陵墓称为“昭西陵”,是有很深的含义的:皇太极在沈阳的陵寝叫“昭陵”,“昭西陵”表示在“昭陵”的西边,虽然与“昭陵”相距遥远,但二者同属一个体系,从而满足了与皇太极“合”葬的条件;“昭西陵”与葬有顺治帝和康熙帝的清东陵比邻相处,满足了孝庄太后不忍离开顺治父子远去的遗愿;而“昭西陵”又处于清东陵的风水墙之外,表示它和清东陵完全是两个系统、不至于让人发生误解,正所谓一举三得。而且,从昭西陵的规制来看,该陵是清代所有皇后陵中规格最高、形制最为尊崇的一个,丝毫看不出“罚”孝庄太后“守陵”的迹象。

到今天为止,因为缺乏铁证,“太后下嫁”仍然是个谜。实际上,处于政治核心的男女关系,是不能用普通人的爱情观去衡量的。不管有没有太后正式下嫁这回事,也不管他们之间有没有感情,多尔衮和孝庄的关系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政治。而感情,即使有,也是极不重要的附属品。就“谜”本身来说,不管其过程引起后人多少的猜测,孝庄太后却是公认的最终的赢家。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1)
  1. BABA2024-03-24 09:52BABA[云南省网友]124.242.31.14
    这篇文章讲的真是让人眼前一亮,了解历史背后的真实故事总是令人着迷。
    顶5踩0
相关阅读
苏麻喇姑:其是孝庄文太后身边最神秘的女人(苏麻喇姑)

苏麻喇姑:其是孝庄文太后身边最神秘的女人(苏麻喇姑)

因为这个人对大清做出了很多的贡献,康熙皇帝在这个女人去世之后,决定按照嫔礼为其举办丧事

2023-05-02

孝庄皇后是什么族:蒙古族(清朝皇太极的皇后)

孝庄皇后是什么族:蒙古族(清朝皇太极的皇后)

1625年的时候嫁给了皇太极,并且当时被封侧福晋,1636年皇太极当了皇帝,在1643年的时候皇太极去世,当时顺治帝当了皇帝,对孝庄皇后尊敬有加,并且还称

2023-06-17

满清宫廷四大未解之谜顺治出家雍正被刺

满清宫廷四大未解之谜顺治出家雍正被刺

太后是指清太宗皇太极之妃、世祖福临的生母,卒于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被谥为孝庄文皇后;摄政王即指摄政睿亲王多尔衮

2023-09-24

孝庄皇后和多尔衮什么关系(是否有不可不说的秘密)

孝庄皇后和多尔衮什么关系(是否有不可不说的秘密)

在清朝就经常发生一些事情,其中有一个谜案让很多人怀疑,主要就是有关孝庄太后和多尔衮,有人好奇两人是否真的有吗不为人知的关系,甚至还有人觉得孝庄

2023-01-19

索尼不想招惹鳌拜 孝庄问你孙女几岁了(索尼:臣与鳌拜势不两立)

索尼不想招惹鳌拜 孝庄问你孙女几岁了(索尼:臣与鳌拜势不两立)

当时朝中鳌拜弄权,少年康熙则一心想把权力从鳌拜手中夺回来,而身为顾命大臣之首的索尼却装聋作哑,坐山观虎斗

2023-09-16